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671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2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2-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阅读下面的例题例:若实数a,b满足ab2,证明:2a2b4.证明:因为ab2,所以2a2b2224,故2a2b4成立问题1:本题利用什么公式?提示:基本不等式问题2:本题证明顺序是什么?提示:从已知到结论综合法(1)含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2)思路: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是“由因导果”(3)模式:综合法可以用以下的框图表示:其中P为条件,Q为结论.分析法你们看过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吗?尤其是福尔摩斯在探案中的推理,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有时,他先假定一个结论成立,

2、然后逐步寻找这个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直到找到一个明显的证据问题1:他的推理如何入手?提示:从结论成立入手问题2:他又是如何分析的?提示:逐步探寻每一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问题3:这种分析问题方法在数学问题证明中可以借鉴吗?提示:可以分析法(1)含义: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这种证明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2)思路: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3)模式:若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可以用如下的框图来表示: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1综合法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通过逐步推理寻找问

3、题成立的必要条件它的证明格式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2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通过逐步探索,寻找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它的证明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 综合法的应用例1已知a,b是正数,且ab1,求证:4.思路点拨由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精解详析法一:a,b为正数,且ab1,ab2,4.法二:a,b为正数,ab20,20,(ab)4,又ab1,4.法三:a,b为正数,1122 4,当且仅当ab时,取“”号一点通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每一步的必要条件,如何找到“

4、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关键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试证明A,B,C成等差数列证明:,3,1,c(bc)a(ab)(ab)(bc),b2a2c2a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0B2f(b)证明如下:因为a,b,c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所以ac2.因为b2ac,所以ac2(ac)b24b,即ac2(ac)4b24b4,从而(a2)(c2)(b2)2.因为f(x)log2(x2)是增函数,所以log2(a2)(c2)log2(b2)2即log2(a2)log2(c2)2log2(b2)故f(a)f(c)2f(b).分析法的应用例

5、2当ab0时,求证: (ab)思路点拨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不明确,考虑用分析法证明,将要证明的不等式一步步转化为较简单的不等式精解详析要证 (ab),只需证()22,即证a2b2(a2b22ab),即证a2b22ab.因为a2b22ab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所以(ab)成立一点通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一步步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它是从求证的结论出发,逆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这种证明的方法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它的常见书写表达式是“要证,只需证”3求证:.证明:欲证不等式成立,只需证326425成立,即证成立,即证1820成立由于1820成立,故lg alg

6、 blg c.证明:要证lg lg lg lg alg blg c,只需证lglg(abc),只需证abc.由于0,0,0,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所以abc.因此lg lg lg lg alg blg c.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例3已知0a1,0b1,00,b0,c0.要证1,只需证1abbccaabcabc,即证1abbcca(abcabc)0.1abbcca(abcabc)(1a)b(a1)c(a1)bc(1a)(1a)(1bcbc)(1a)(1b)(1c),又a1,b1,c1,(1a)(1b)(1c)0,1abbcca(abcabc)0成立,即1.一点通综合法推理清晰,易于书写,分析

7、法从结论入手,易于寻找解题思路,在实际证明命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称为分析综合法,其结构特点是: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推出Q,即可得证5已知a,b,c(0,),且abc1,求证:8.证明:8,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不等式成立6设x,y为正实数,且xy1,求证:9.证明:法一:(综合法)左边421549.法二:(分析法)要证9成立,x0,y0且xy1,y1x0,只需证明9,即证(1x)(1x1)9x(1x),即证2xx29x9x2,即证4x24x10,即证(2x1)20,此式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8、分析法与综合法的优缺点: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解题方向较为明确,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 1下列表述: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综合法是顺推法;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分析法是间接证明法;分析法是逆推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2个B3个C4个 D.5个解析:由分析法、综合法的定义知正确. 答案:C2已知a0,b0,且ab2,则()Aa BabCa2b22 D.a2b23解析:ab22,ab1.a2b242

9、ab,a2b22.答案:C3用分析法证明命题“已知ab1.求证:a2b22a4b30.”最后要具备的等式为()Aab Bab1Cab3 D.ab1解析:要证a2b22a4b30,即证a22a1b24b4,即(a1)2(b2)2,即证|a1|b2|,即证a1b2或a1b2,故ab1或ab3,而ab1为已知条件,也是使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答案:D4已知a,b为正实数,函数f(x)x,Af,Bf(),Cf,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ABC BACBCBCA D.CBA解析:因为函数f(x)x为减函数,所以要比较A,B,C的大小,只需比较,的大小,因为,两边同乘得:ab,即,故,ABC.答案:A5设

10、向量a,b,c满足abc0,(ab)c,ab,若|a|1,则|a|2|b|2|c|2的值是_解析:abc0,ab0,c(ab)|c|2(ab)21b2.由(ab)c0,(ab)(ab)|a|2|b|20.|a|2|b|21.|a|2|b|2|c|24.答案:46若P,Q,a0,则P,Q的大小关系是_解析:P22a72,Q22a72.又a(a7)a27a(a3)(a4)a27a12.P2Q2,即PQ.答案:PQ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有sin()sin cos cos sin ,sin()sin cos cos sin ,由得sin()sin()2sin cos ,令A,B,有

11、,代入得sin Asin B2sin cos .类比上述推证方法,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cos Acos B2sin sin .证明:cos()cos cos sin sin ,cos()cos cos sin sin ,得cos()cos()2sin sin .令A,B,有,代入得cos Acos B2sin sin .8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2BAC.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ABC,由得,B,由a,b,c成等比数列,有b2ac.由余弦定理及,可得b2a2c22accos Ba2c2ac.再由得,a2c2acac,即(ac)20,因此ac.从而有AC.由,得ABC.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