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620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6课标全国卷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运动。解答关键:把握“甲午战后”这个重要时间信息。【解析】选C。梁启超是维新派,“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不是梁启超的主张,A不正确;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推动的,并不是梁启超,B不符合史实;改良思潮的开端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代表是早期维新派王韬和郑观应,不是在甲午战后,也不是梁启超,所以D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正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C正确。2.(2016课标全国卷T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清末新政。解答关键:张之洞的阶级属性。【解析】选D。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1903年不会出现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情况,时间不符合,排除A;保证民族语言的纯

3、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B不符合题意;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中国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并不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禁止使用外来新词,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正确。3.(2016课标全国卷T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

4、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严复的民主思想。解答关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将材料与史实紧密结合。【解析】第(1)题归纳严复对“民智”的认识要注意材料中的不同段落,抓住三个时间“1895年”“1905

5、年”“1915”年分别概括。第(2)题可以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与材料来评价,评价时也要注意时间,并结合第一题来回答。答案:(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2)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4.(2016课标全国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

6、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2)根

7、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蔡元培的相关史实。解答关键:联系必修三内容,要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全面分析材料。【解析】第(1)题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两个关键点。第(2)题在回答特点和贡献时,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再结合第一题组织答案。答案:(1)北京大学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4分)(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京

8、大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5.(2016江苏单科T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运动。解题关键:从地理范围上理解维新派这一举动的目的。【解析】选B。在1897年之前,中国已经有昭文新报申报等,A错误;材料中“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

9、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华盛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故B正确;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不等于南方没有,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错误。6.(2016江苏单科T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

10、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科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

11、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也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

12、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第(2)题,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出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其次,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要从两个层次展开论证。第一层次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第二层次,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确实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可用课本中“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等内容进行论证。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

13、7.(2016北京文综T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B.C.D.【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近代中外交往。解答关键:认识近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解析】选C。由材料“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其展现了国人走出国门、对西方的了解过程,故正确;该丛书编于20世纪80年代,故说法错误;该书出版于改革开放时期

14、,有利于当时对外开放,故正确;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故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8.(2016北京文综T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5、。(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