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461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1.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控制理论(II) Theory of Modern Control,谭跃刚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主要参考文献: (1)刘豹 主编:现代控制理论(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胡寿松 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2007年 (3)绪方胜彦 著,卢伯英 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4)Graham C.Goodwin, Stefan F.Graebe, Mario E.Salgado: Control System Design. 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

2、n Inc.,2001(清华大学出版社,英文影印版,2002年) (5)韩京清 等著:线性系统理论代数基础.(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引言 2.状态空间分析法 3.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 4.系统的稳定性 5.控制系统状态观测器 6.控制系统的综合分析与设计(案例),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1 何为控制 对系统或对象施加作用或限制,使其达到或保持某种规定或要求的运动状态。施加作用或限制的本质就是对系统的调节,其依据是给定任务目标和系统变化。因此,控制就是为了实现任务目标给系统或对象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由系统或对象自身完成时,

3、就是自动控制。,控制的基本要素: (1)控制对象或系统。要了解对象的性质,需建立或辨识系统模型 (2)控制方法。确定适当的调节作用 (3)反馈。检验和协调控制作用,控制理论基于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1.引言,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自动控制(Automation Control)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为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称为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称为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控制的分类 (1)按分析设计方

4、法分:线性控制和非线性控制 (2)按参考输入信号分:常值控制和随动控制 (3)按控制信号种类分: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数字控制) (4)按控制方式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控制的基本要求 (1)稳定性。这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2)响应特性。包括动态响应特性和静态响应特性 (3)可靠性和鲁棒性。对干扰和变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适应能力 (4)可控性和可观性。这是反馈控制的充要条件,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2 控制理论的基本分析设计方法 传统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对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是: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依此分析其性能是否满足控制性能要求,不满足或某部分不

5、满足时,就用某种方法进行修正补偿或进行综合设计。,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3 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按照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和要求的不同,控制理论存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之分。一般来说,1960年代以前形成的控制理论属于经典控制理论,其后形成的是现代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的精髓是“利用误差,纠正误差”,这就是说反馈可以补偿任何原因引起的误差。因此,应用(负)反馈可使系统在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达到要求的性能目标,但是反馈又引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成了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现 代 控 制 理 论

6、 (II),控制理论所追寻的目标是“最优控制”,其概念是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性能函数极值化。这个问题的定量描述和求解就形成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请参阅:中科院自动化所 王庆林:自动控制理论的早期发展历史. 自动化博览,1996,No.5:22-25 (,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是控制理论中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主题。,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3.1 经典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也称为古典控制理论,其发展历史虽然从目前公认的第一篇理论文章:J.C.Maxwell在1868年发表的“论调节器(On Governors)”算起已有一百多年,但是控制的思想和技术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

7、具有反馈控制原理的控制装置在古代就有,其典型例子当属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水钟(在中国称为“刻漏”或“漏壶”)。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的Ctesibius首先在水钟的受水壶中使用浮子,这个浮子的作用就是节制注入的水,这种节制方式就包含了负反馈的思想。,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公元235年(三国时期)的指南车,具有开环控制的思想,1086年-1090年(北宋)在开封建成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其动力装置就利用了由定水位漏壶流出的水加以控制,具有负反馈思想。,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8世纪,随着人们对动力的需求,各种动力装置成为人们研究或关注的重点。 1750年,

8、在风车中出现了具有反馈控制作用的“扇尾”装置。在这一时期蒸汽机也取得突破发展,1765年俄国人发明了蒸汽机锅炉的水位自动调节器,1788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飞球调节器,这是反馈调节器的一种最成功应用,使得蒸汽机工作速度更加均匀,从而使蒸汽机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瓦特是一位实干家,他没有对调节器进行理论分析,后来的J.C.Maxwell应用微分方程分析了这个调节器的稳定问题,从而开始了对反馈控制问题的理论研究。,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 1868年马克斯韦尔(J.C.Maxwell)解决了蒸汽机调速系统中出现的 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定性代数判据。 2. 189

9、5年劳斯(Routh)与赫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斯韦尔的思想 扩展到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各自提出了两个著名的 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上满足了二十世纪初 期控制工程师的需要。 3. 1932年尼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频域内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 法,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静态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统提供了 所需的分析工具。,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反馈控制思想和方法经过几个重要突破和发展,到20世纪中叶逐渐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体系。,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4. 1942年H.Harris引入了传递函数概念,1948年伊万斯 (W.R.Ewans

10、)提出了复数域内研究系统的根轨迹法。 5.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Weiner)出版了控制 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为 控制理论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6.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践,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经典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1)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是主要研究对象 (2)频率法是研究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 (3)各种图表(Nichles图、Bode图、Nyquist曲线、根轨迹曲线、Roth表等) 是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的主要工具,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使整个世界的

11、科学技术水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几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地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 钱学森曾从生产力,特别是技术革命的进程分析了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他认为“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20世纪上半叶的三大伟绩是相对论、量子论和控制论,也许可以称它们为三项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三大飞跃”。,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3.2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进一步需要,出现了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和时变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与此同时,近代数学的形成和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为现

12、代控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近代数学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1. 50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 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则。 2. 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 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 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 3. 1961年Pontriagin(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中的几个主要标志:,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4. 罗森布洛克(

13、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 和麦克法伦(G.J.MacFarlane)研究了适用于计算机辅 助控制系统设计的 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 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 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 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5.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 L.D.La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 献。此后,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 和自适应控制获得了迅速发展。,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6.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 “智能

14、控制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方向发展: 大 系 统 理 论:以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研究各种 大系统的结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 题的技术基础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 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具有某些拟人智能 的工程控制 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 复杂系统理论:把系统的研究拓广到开放复杂巨系统的 范筹,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为目标。,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现代控制理论形成的标志: (1)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表述的状态空间法 (2)Pontriagin极大值原理和Bellman动态规划 (3)随机系统理论中的Kalman滤波技术,现代控制理

15、论的主要特点: (1)以多变量系统(线性和非线性)为研究对象 (2)以时域法(特别是状态空间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3)以近代数学为主要分析手段 (4)以计算机为主要分析、设计工具,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系统的复杂性:模型和参数的时变性、信息的不完整性、行为的不确定性、离散事件和连续事件的混杂性、动力学的高度非线性、状态变量的高维性和分布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强耦合性,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现代控制理论已经形成的分支: 最优控制、最优估计与滤波、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预见控制等。 最优

16、控制线性二次型调节和跟踪。 系统辨识以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来确定其模型的过程。 自适应控制以系统自动辨识为基础,自动调整控制规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多层次多任务和高精确高速响应,这也使得控制系统越加复杂化。因此,产生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这一问题。 控制系统复杂性的主要表现是: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高维性、分布性、耦合性等。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所引出的突出问题是:难以准确建立系统模型。,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对此,人们从二个方面展开研究: (1)提高系统的鲁棒性(Robust)。衡量控制系统鲁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灵敏度”,它表示系统(参数)变化引起的系统模型的相对变化。这灵敏度的绝对值越小就意味着系统模型对系统(参数)的变化越不敏感。,主要方法是基于频率域的分析方法,即在设计中增加一项灵敏度减小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H控制。,现 代 控 制 理 论 (II),(2)智能控制 传统控制方法虽然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实际控制问题,但是仍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实际应用的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的主要表现就是:基于对象(系统)模型的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