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414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所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图示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两地 B两地 C两地 D两地答案【答案】1C 2B【解析】1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地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该区域属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大西洋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选C。解题必备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

2、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热带草原带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

3、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特别提醒】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

4、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学霸推荐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答案【答案】(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

5、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且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2)因为丙地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和暖流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