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冲突 2、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 2、“不传”所体现的复杂情感与“断魂枪” 的命题用意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舍”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作者简介,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后曾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66年8月“文革”初期受迫害而去世舒乙五句话概括老舍生平,北京人 满族人 穷人 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两个发达的坐标系,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 短篇小说《断魂枪》 话剧《龙须沟》、《茶馆》,断魂枪 老舍,《断 魂 枪》印象,写作背景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沙子龙 孙老者 王三胜),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了世界,此时,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旧中国四分五裂,积重难返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报》副刊《文艺》第13期本文发表前,文艺界正进行着一场大论争,争论聚焦于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西化一派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 本位文化则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反对过多批判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本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度 老舍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抱着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双重性认知态度对现代文明,他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又难以容忍它的痼疾;对于传统文化,他有批判意识,又不无眷恋欣赏这一切,在本篇小说中展露无遗写作背景,背后的故事,,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大夫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的著名拳手为师,开始系统习武武术和狗皮膏药的夹攻果然奏效从此,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他学了少林拳、太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1934年迁居青岛老舍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子通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让初次造访的人困惑不解,以为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
这一时期的老舍,生活安定,身体说不上健壮,但无大毛病,创作旺盛,写出了像《骆驼祥子》这样的优秀作品主要情节,沙子龙的枪法坚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教,沙子龙用说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孙老头者与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三胜想用师傅的威望震慑对方,就引着孙老者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煌他不想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人物形象,王三胜的形象: “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 P174 孙老者的形象:“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P174,肖像白描:,人物形象,沙子龙(语言描写): P173 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 P176“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不传!不传!”,沙子龙,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 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品” 王三胜? 孙老者?,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对比烘托手法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其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 爱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 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沙子龙:忘我追求,不计功利,武艺精湛、 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孤傲保守、没落寂寞 的末路英雄问题探究1:,为什么“不传!不传!”?,比较流行的解释: 其一是把沙子龙当作与时代脱节而不自知的腐朽代表沙子龙们并没有被这时代的喧嚣惊醒,他们继续做着旧日的梦,把时代宣布为陈腐愚陋的东西视为祖传的法宝加以保守其二是视沙子龙为知进退、识时务的投机分子既然祖先信奉的神灵都不再灵验,既然‘走镖已没有饭吃’,他也就不再留恋保镖的旧业,不仅及时把镖局改成客栈,连他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也弃之一旁,甚至旧日镖局里的徒弟前来求教,他也不肯指点传授。
其三是将沙子龙看成时代悲剧的孤独英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其让一身绝技沦为唬人混世的玩意儿,或者尚飨武痴的花瓶,不如葬埋了那条枪和那套枪,保全精武精神不受凌辱,即便只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甚至形影相吊,独自坚守没有可传的时代氛围 无人可传的荒凉境地,提示:,沙子龙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问题探究2:,英雄,悲剧,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古今文化风云际会的年代,沙子龙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被时代抛弃势在必然,所以将镖局改为客栈然而,在有月光的晚上,无人息的大院里,那套威震天下的枪法和落寞坚毅的主人在茫茫末世中跌落沉沦,孤独无助,黯然销魂在作者笔下,沙子龙不仅是曾经辉煌但终至没落的身怀绝技的武林高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沙子龙的落寞处境正是新旧交替时代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流失的悲凉境遇的真实写照断魂枪”, 断何人之魂?,问题探究3:,(1)沙子龙 断魂于武艺无用武之地 (2)孙老者 断魂于学武艺而不得 (3)作者老舍 断魂于“国术”的未来,在野店长河,大漠荒林,马队驼铃的过去,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让敌人胆战心寒、魂飞魄散断魂枪”断“敌人”之魂; 在炮火隆隆,新旧交替的当年,“五虎断魂枪”无用武之地,落寞悲情的主人在夜静人稀的夜晚,在往昔的回忆中,独自怅惋,黯然销魂;“断魂枪”断“沙子龙”之魂;,小说真切而精致地写出了一个蜕变时代旧风气的衰微,精湛的构思包含着浓郁而复杂的感情,既灌注着国道不振而国术没落的感慨,也流露了与昨天告别时的留恋和悲凉。
小说充满着一种文化嬗变的历史悲凉感老舍写作《断魂枪》的主旨是?,写到这里,我只写了两个字:“不传”,就结束了还有很多东西没说,让读者去想想什么呢?就让他们想想小说的“底”——许多好技术,就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 (老舍《小说,语言及其他》),文化批判: 批判爱的错位,老舍先生爱打拳,他的代表作之一《断魂枪》,就是写的拳师其中有一个人物叫沙子龙,一身的好功夫,就是不传老舍先生批判这种爱的错位,他很爱这些文化的精致发达,但他又批判你爱的错位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文化,都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保留的,但是你爱的不是时候,不是地方这是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舒乙),,,文本世界——《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茶 馆,《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文本世界——《四世同堂》,影视图片,作者逸事,“叫我戒烟,宁可上吊!”老舍烟瘾大,1941年抗战时期,他去后方重庆,很多物资由于战火封锁运不过去,香烟也很难买到,有时根本就买不到老舍便卷起树叶当烟吸,那味道当然很差他的很多烟友感到吸烟这么难,都决定戒烟烟友也劝他戒烟,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叫我戒烟,宁可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