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71806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自主学习 01,课前预习 有的放矢,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_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的文化。 2文化具有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_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_。,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具有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同时,它的_又能够因时而变。 (2)具有鲜明的_。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_、_和_,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合作学习 02

2、,名师解读 互动探究,1传统文化的含义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把握其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形成时间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持续时间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自身特点相对稳定性。,(1)从时间上看,文化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别;从民族角度看,有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之分。 (2)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或者表现于各

3、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4)作为传统文化必须是现存的,而不是已经湮灭的、绝迹的文化。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甄别与选择,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熟和相对稳定。,(5)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针对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存在于历史中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 提示: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继承下

4、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所以,不要认为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准确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分析问题。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密切相关,所以在回答人们对传统

5、文化的某些做法、想法的原因时,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依据来使用,如“家国伦理”是传统思想,对“家国伦理”作用的分析评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从三个角度把握文化继承性 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 文化的这种继承性十分稳定而持久,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文化的继承性不应强行中断,而应世代相传并延续和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非常重要,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与“不

6、变的相对性”。 (3)任何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是指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点、思维方式、国民品性、人格追求、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表现,文化的民族性是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不具有共同性的东西。,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在我国“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这里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内容?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提示:(1)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2)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们都具

7、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在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和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8、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必然割断历史,否定联系;全盘照搬,必然看不到发展,看不到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发展作用的双重性,是片面地看问题。,(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通常

9、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且经常将这一知识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综合考查,即正确态度、二者关系、处理二者关系的措施三位一体。设问角度通常是原因类、措施类。 (2)如何分清“精华”与“糟粕”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精华”和“糟粕”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更多的情况是交织在一起并相互转换的。许多东西在当时具有积极因素,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后来又变成了消极的东西;也有一些东西在当时来看是消极的,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它又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必然割断历史,否定联系;全盘照搬,必然看不到发展,看不到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发展作用的双重

10、性,是片面地看问题。,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盘肯定,或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盘否定。你怎样认识这两种观点? 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3)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

11、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提高学习 03,方向方法 例练提升,【例1】 (2014北京卷)“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署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12、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有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依托市场经济,但并不是必须依托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是文化传承的前提的说法夸大了市场经济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观点错误。老字号食品企业推出的时令点心蕴含传统文化,广受人们欢迎,带来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答案为D。 【答案】 D,【例2】 (2014四川卷)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

13、,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旨在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从楚辞到东汉王逸再到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当代共产党人所阐述的关于廉洁的表述和要求,表明了廉洁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强大生命力。廉洁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体现了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故正确,选D项。表述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例3】

14、 (2011北京卷)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解析】 灾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应选。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指精华,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故舍去。

15、【答案】 D,【例4】 (2011天津卷)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道德对人们行为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应选。不是传统道德准则全部正确,完全适应现代生活,故排除A项。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传统道德对当代人们行为选择的影响,D项说法不如C项说法确切。 【答案】 C,1尽管城市化在飞速推进,但大多数民众依然坚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包括节日。不需要政府刻意地保护,这种习俗也会在变化中自发地延续下去。这说明( ),传统习俗对人们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较为一致的认定性 传统文化不需要保护 A B C D,解析:题干主要说明民族风俗的影响深远,这体现了,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