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ppt.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1768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兰亭集序》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兰亭集序》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兰亭集序》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兰亭集序》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课件ppt.ppt(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序,王羲之,王羲之像,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1、王羲之其人,2、羲之其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

2、代表性。,兰亭集序(神龙本),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兰亭集序(局部),王羲之黄庭经墨迹(唐临本),姨母帖,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3、羲之其事,(1)袒腹东床,晋代的大士族郗(ch)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

3、“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问题思考,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袒腹东床,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2)鹅池,王羲之为之感动,边派人去集市买来几把扇子,取出随身带的笔墨在扇上挥毫,一一题款落印。然后对老婆婆说:“老人家,你为我斩杀了心爱的大白鹅,我很是过意不去,请把这几把扇子拿到市上,卖上几串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吧。”,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

4、写完“鹅”字,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鹅池的左旁,是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形石质碑亭。碑上镌刻“鹅池”两字,气势磅震荡礡。,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3)以书换鹅,王羲之以书换鹅图,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

5、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兰亭集序怎么来的?(注释)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来到兰亭修禊,一群文人雅士,即兴赋诗。王羲之将集会中写成的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统习俗,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 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 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 端午:五月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每年农历三月初

6、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b)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文体知识,“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

7、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序、自序 指南录后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腾王阁序等等。,生词注音,癸丑( ) 会稽山( ) 修禊事( ) 激湍( ) 流觞( ) 骋怀(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 一契( ) 嗟悼( ) 彭殇( ),u,kui j,x,tun,shn,chn,hi,q,q,ji do,shn,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 2、概括文段内容。,乐,

8、痛,悲,乐因何而生 痛由何而来 悲缘何而发,读第一段试分析作者“乐因何而生”?,课文研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第1自然段,状语后置,“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春季的末一个月,晚春,一种祭礼,高高的竹子,都,县名,映衬、围绕,酒杯,排列,旁边,乐器,热闹,作诗,省略动词宾语,举行,的,都,贤人,形作名,使流,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之:定语后置的标

9、志,仰观大宇宙,和风,用来的,使骋,穷尽,自然万物,实在,这,值得,使游,第1自然段,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流觞曲水,第一部分(1自然段):,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表达方式: 先叙述: 然后描写:,叙事、写景,集会的时间、地点,乐因何而生,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人贤,美景,乐事,良辰,赏心,人贤,辰良,事趣,赏心,景美,信可乐也,情真,2、“乐”不是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后来

10、作者的情感由“乐”转“痛”、“悲”。而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认为:兰亭集序“高高兴兴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有道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你如何认识。 作者又因何而“痛”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2自然段,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取消句子独立性,一俯一仰之间,转瞬间,之于,通“晤”,有的人,通“趋”趋向,不一样,一时

11、,高兴的样子,满足,介词,对于,等到,注定,过去,附着,到、达,指“向之陈迹”句,造化、自然,依靠、借助,第二部分(2自然段):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内 容:发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痛由何而来,俯仰人生,为何而痛?,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 岂不,哉,人生短暂之痛,世事无常之痛,好事不再之痛,生死难测之痛,如何理解作者的“悲”,第3自然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12、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面对,悲伤,明白、理解,本来,一、齐,意动,把看做一样(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虚妄,情趣,依次,纵使,这次(集会)的诗文,状后,第三部分(3自然段) 交代作序的目的。,在第3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本文的写作意图?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古同悲,悲!,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

13、而叹。,死生之大 古今同感,如何理解“悲”,1、当时的东晋士大夫们持什么样的生死观?王羲之又是什么看法? 2、作者的人生态度又是怎样的?,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 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 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 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 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 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作者认为生就是生,

14、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 “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何不可呢? 但是,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而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告诉王羲之你对时间、生命的看法。,可以是名言、歌词、诗词 也可以是自己的看法,告诉王羲之你对生命、时间的看法,可以是名言、歌词、诗词 也可以是自己的看法,

15、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 .文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苏轼:人生如梦,却表达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渴望。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却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 毛泽东:“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16、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还或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课堂小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乐,痛,悲,曲水流觞,寄情山水,睹眼前之欢聚思离情别绪,观宇宙之大叹人生无常,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叙事,玄理,有感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