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71545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4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博士点基金申请书(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申请类别 全额资助 总编号 学科代码 630.15 文档校验、加锁 申请书 V2.0.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申 请 书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申 请 书 (新教师基金课题) 请点击此处进行数据填写与修改请点击此处进行数据填写与修改 课 题 名 称 :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 申 请 者 :王庆国 所 在 单 位 :武汉理工大学 所 在 院 系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邮 政 编 码 :430070 是否博士导师:否 博士点名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全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重点实验室全称: 申 请 日 期 :2007 年 3 月 如果您现在

2、还不能正常使用本文件,请执行以下操作: 1)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设置为“中“ 2)重新打开本文件 3)选择“启用宏“按钮,即可正常使用 (在文档保护状态下,本提示可自动消失而不被打印) 简 表 一 名 称 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网络中介视角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研究 研 究 学科名称 管理理论管理理论 相关学科 管理工程管理工程 研究 应用基础应用基础 课 学科代码 630.15 学科代码 630.50 类别 题 起 始 年 月 终 止 年 月 申 请 经 费 2008 年 1 月 2010 年12 月5.0000 万 元 姓 名 王庆国王庆国 出

3、 生 年 月1974 年12 月 性 别 男男 技 术 职 称 定 职 时 间 行 政 职 务 联 系 电 话 15926415911 申 讲师讲师 2005 年 电 子 邮 件 wqg1997163.co m 请 毕 业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毕 业 时 间 2005 者 最 终 博士博士 外 语 种 1:英语英语 程 度 四会四会 学 位 语 语 种 2:日语日语 程 度 一般一般 学 术 兼 职 (限 45 汉字) 填写概括课题内容的六个关键词(主题词) ,关键词个数可少于六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网络中介,信息不对称控制,系统动力学,信息共享激励网络中介,信息不对称控制,

4、系统动力学,信息共享激励 申请人已完成的基金 执 行 年 限 原资助课题 资 助 经 费 万 元 完 成 时 间 年 本课题组及课题负责人其它经费来源(30 个字) (申请联合资助,应注明联合资助单位及金额) 42011119741223735X 0497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成果的预计去向(包括本课题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理论上的科学 价值或预见在应用中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等)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 网络中介即为一个聚集了买方与卖方的交易平台, 而在有些交易流程中则可以同时有若 干个相互联系的网络中介, 为买卖双方提供进行交流的平台和交易所需的后台支持。 电子市 场作为新

5、兴的研究领域, 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而作为电子市场重要环节和 调节器的网络中介也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卖方、 买方与网络中介三者之间的竞争与合 作博弈态势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网络中介的强势日趋明显 (给予其自身的规模化、 专业化 和创新性) ,而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未及时跟进。 本课题正是以蓬勃发展的网络中介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企业、网络中介、消费群体 (消费者和企业) 三者间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深度界定与剖析, 寻求信息不对称 控制的有效机制和手段,探讨提高市场效率、各主体效用的途径和方法,并运用系统动力学 方法针对典型行业进行模拟和分析, 探索通过信息共享对信息

6、不对称进行优化、 对各主体进 行激励的机制, 为我国电子市场、 网络中介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 践支持。 1.2 成果的预计去向成果的预计去向 本课题着眼于我国电子市场、 网络中介迅速发展的实践背景, 希望站在网络中介这个视 角对广泛流转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界定, 寻求提高信息利用率、 生命力以及市场整体效益 和效率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理论和方法。 理论上,本课题是对信息控制的相关理论进行借鉴和发展,融合了信息的资源观、主体 间的价值博弈,同时创造性地引入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实践方面,本课题结合典型网 络中介启动研究相关方案, 提取最接近网络中介运行现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

7、掘, 提炼卖方、 买方和网络中介三者间最本质的信息不对称度、信息共享水平、信息能力、努力程度效用等 因素,借助 Vensim 系统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践,通过实际数据与模拟数据的比较分析和 深入研究,优化信息不对称控制模型、信息共享激励模型,真正用于指导我国电子市场和网 络中介的运作实践。 二、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国内外达到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 想、理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 2.1 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科学领域 2.1 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科学领域 本课题以网络中介为视角,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探讨电子市场这一新兴领域中 网络中介、买方、卖方三者之间基于信息优势、

8、信息劣势进行博弈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信 息不对称度及信息不对称控制等热点、 难点问题, 针对三个主体各自的信息能力、 努力水平、 信息共享水平、基于信息的综合效用深入分析信息共享激励的方式、方法,力求获得较优的 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涉及到的科学领域主要包括:信息经济学、系统动力学、委托代理 理论、博弈论、控制论、激励理论、决策理论。 2.2 国内外达到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网络中介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外达到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网络中介的相关研究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Alghafli 1明确了成功网络中介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支持信息检 索、提高信息市场效率、提供新

9、技术、充当知识经纪人、预测客户需求并及时跟进、良好的 双多向交互;Vishik 2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中信息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认为网络中介可以实 现质量与价格的控制,提高信息产品的交易效率;Sarkar 34指出网络中介的功能是提高搜 寻效率、需求评价、产品匹配与风险管理,并且可以改进市场中的信息流;Strbel 5根据 eBay 与 AUCNET 的案例分析,对网络中介可以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来控制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 交易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Clark 与 Lee 6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讨论了网络中介增强交易方 信誉、提高交易商品质量的作用。Bailey 与 Bakos 7从参与电子商务的十三个企业

10、的案例出 发,研究了网络中介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信誉构建、供需匹配的作用。王列军与沈懿从 经验研究角度验证了电子市场中介有利于网络营销中商业信用的构建 8; 陈翔等进而研究了 电子市场中介组织的电子商务平台定价等具体发展策略 910。 潘勇等人11从网络产品质量信 息不对称性的角度, 建立了网络交易中质量中介运行模型, 并通过例证对网络质量中介的发 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网络中介的国内外研究持续升温,探索网络中介、买方、卖方三者间基于信息优势、信 息不对称状况及其对各主体的影响非常有意义, 然而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对于三者间的信息博 弈甚至信息不对称控制的研究尚相当匮乏。 2.2.2 信息控

11、制 2.2.2 信息控制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相当的价值。Pettigrew 12在一个关于公司购买大型计算机的 案例研究中就发现, 通过对购买过程中的信息通道与信息流的控制, 购买者能够增加其影响 力,并得到通讯学家的支持,他们认为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有影响的资源,条件是处于通讯网 络中的其他成员不能广泛得到这些信息 1314。信息控制的研究大多是集中于试图解释为什 么一些人在购买活动中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其他的人。 这些研究基本可以归结为两个流派。 流 派之一主要研究在购买活动的不同决策阶段特定购买群体(如采购经理)的可觉察的影响 (perceived influence) 。主要研究者有 Ja

12、ckson,Keith and Burdick 15;Silk and Kalwani 16。流派之二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即一个购买中心的人员如何改变另一个 购买中心的人员的观念或行为。主要研究者有 Bristor 17,Kohli18,McQuiston and Dickson 19,Venkatesh,Kohli and Zaltman20。 信息控制作为信息不对称控制的基础, 更多的强调的是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对于重要信 息的控制与管理; 而信息不对称控制不断要考虑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的信息控制, 还要考虑 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改变信息劣势的不利地位而进行的各种收集信息的活动。 2.2

13、.3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控制 2.2.3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控制 信息经济学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是以 Akerlof 21的旧车市场研究为起点,其后 Spence 22开始研究劳动市场上的信号传递理论,Rothschild 和 Stiglitz 23开始研究保险 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研究。 在 Akerlof 21、 Spence22、 Rothschild and Stiglitz23、 Stigler24 等学者开创性研究的努力推动下, 使得信息经济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对传统的新古典经 济学产生极大地冲击,奠定了信息经济学在主流经济学的历史地位。 张德群和关柯 25研究了信息对称度

14、与工程成本及收益的关系, 并用数量分析的方法研究 了如何确定最适度的信息对称度区间。 熊元斌和曾凡涛 26的研究阐述了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秩 序的消极影响,指出控制信息不对称的路径与方法,没有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形成机理;付红 桥 27,28从企业信息的发布与沟通以及客户的信息收集两个方面分析了营销信息不对称的形 成原因, 没有分析信息不对称度与客户行为之间的关系; 李莉 29分析了电子市场质量信息不 对称的成因以及逆向选择风险规避机制, 构建了网络营销企业营销信号选择模型、 网络营销 企业质量相关价格信号显示模型、 网络中介逆向选择风险规避模型。 刘学谦 30分析了制造企 业客户服务成本不对称信息的

15、原因及其对潜在客户购买行为的影响,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 型模拟产品销售过程,,研究客户服务成本信息不对称度与企业客户数量之间的关系。王庆 国 31-34针对制造分销型企业详细分析了相关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及信息不对称情况, 探讨了 信息不对称控制的方法。 2.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SD 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Forrester 教授创立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一门 学科,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社会经济系统等领域。SD 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复杂巨系统,致 力于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SD 定义复杂系统为具有高阶次、多回路和非线性 信息反馈结构的系统

16、35。Forrester 认为36, “凡是有环境影响到决策、决策采取行动、行 动影响环境、又从而影响未来决策的情况下,就有信息反馈系统存在。 ” 付红桥 27和王庆国 31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别模拟了营销信息不对称、 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服务信息不对 称的形成原因,为本课题的推进奠定较好的基础。Wankhade 37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详细研 究了质量感知的因果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对质量感知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影响 2.2.5 委托代理理论 2.2.5 委托代理理论 在信息经济学的文献中, 常常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 “代理人” (Agent), 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Principal)。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在博弈过程中 具有信息优势,是知情者;而另一方处于信息劣势,是不知情者。一般不对称信息问题都可 归结在“委托代理”框架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