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971367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wj-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件下载地址: Account: jkjy_1; Password:jkjy123,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医学院 刘文娟,3,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一、传染病,4,传染病流行趋势,古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性病、结核病、霍乱、疟疾、鼠疫、白喉 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 AIDS、疯牛病、SARS、人感染禽流感、 手足口病 部分传染病长期未能控制: 流感、病毒性肝炎、埃博拉,5,6,2010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数排序,7,传染病的流行过程,8,传染

2、源(source of infection): 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病原携带者(carrier): 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病毒)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9,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10,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 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 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

3、、艾滋病 围产期传播 风疹、梅毒,11,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如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药品或生物制剂被污染,病人在输血时感染艾滋病、丙型肝炎等。,1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即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亲代传至子代,包括经生殖细胞传播、妊娠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经产道传播、围生期传播及产后经哺乳传播。,13,常见传染病,冬春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14,夏秋季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

4、、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性病、结核病、乙肝、丙肝等无明显季节性。,15,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畏寒、疲倦无力 呼吸道:充血、疼痛、咳嗽、分泌物增多 消化道:腹泻、脓血便、呕吐、疼痛、食欲不振、肝脾肿大 皮肤:斑疹、出血、水肿 神经系统:抽搐、惊厥、意识障碍、反应迟钝、 其它病变部位的表现: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疼痛 功能障碍,16,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17,针对传染源:对于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采供血机构人员,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

5、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甲类传染病和部分乙类传染病应于发现后的2小时内上报),18,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6、、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9,“报告疫情”人人有责,20,针对传播途径: 消毒: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含氯消毒剂(化学),压力蒸汽灭菌(物理),紫外线消毒,21,22,杀虫: 是使用杀虫剂(insecticide)等杀灭有害昆虫,特别是外环境中传递病原体的媒介节肢动物。,23,针对易感人群: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预防接种分为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24,被狗咬伤,25,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指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

7、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入机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26,比较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27,被动自动免疫(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 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虽然是暂时的,但可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产下新生儿后,为了防止母亲的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感染婴儿,24小时内用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以获得暂时的保护,并在1周后进行全程乙肝疫

8、苗预防接种以产生较持久的自动免疫。,28,我们要尽量做到,避免接触传染源 医院 拥挤、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 具有传染病症状、体征的人 销售动物产品的农贸市场 鸟类自然保护区 病、死禽类 动物,29,切断传播途径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未煮熟的动物食品 不吃野生动物 讲究个人卫生:洗手、洗澡、洗衣、个人用品 环境清洗、通风、消毒 保护性措施 戴口罩、生物媒介驱避剂、防护用具,30,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增强抵抗力的非特异措施 体育运动 加强膳食营养 多饮水 多吃水果 保障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心情等,31,艾滋病,32,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

9、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可控制性和可预防性 2. 对自己行为负责 3. 唤起对艾滋病人的同情和理解 4. 唤起全民对艾滋病防治的支持,33,艾滋病在世界,34,艾滋病在我国,35,由高危人群开始, 传播到一般人群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36,cquired 获得性,mmune 免疫,eficiency 缺陷,A,I,D,S,yndrome 综合征,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什么是AIDS?,37,什么是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

10、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38,39,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对紫外线抵抗力强 不耐热,56。C 30min被灭活 室温保存活力7天 0.2%次氯酸钠 0.1%漂白粉 70%乙醇 50%乙醚 0.3%H2O2/0.5%来苏尔,处理5min,均有灭活作用,40,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41,艾滋病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42,1. 女性艾滋病疫情增长幅度相对男性更快,性传播已取代注射吸毒上升为第一位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2.性传播作为第一传播途径以后,传播速度会加快

11、,控制的难度也会加大。,3.同性恋人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43,(2)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污染的针头、针具、锐器、输血、器官移植等,44,艾滋病之村:河南上蔡县文楼村,45,静脉吸毒-曾经的主要传播途径(2005年前),46,(3)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是艾滋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分别可在孕期、分娩过程和哺乳等方式传染婴儿。,感染了HIV的婴儿,大多数在5年内死亡 。,47,以下途径不传播艾滋病,48,以下途径不传播艾滋病,49,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主要是性工作者、同性恋人群、有不良性生活史或者不良输血史的人。,50,AIDS的国际诊断标准,AIDS的诊断标准国际上常用

12、的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分类和Walter Reed的分类。 其最主要的条件是卡波氏肉瘤和机会性感染。 实验诊断为CD4细胞下降和HIV抗体阳性。,51,中国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血液检查HIV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症状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AIDS。 1.近期内(3至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摄氏度。 2.近期内(3至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至5次)一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 4.卡波氏肉瘤。 5.明显的真菌或其他机会性感染。,52,感染成功,急性期症状,诊断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现症状,2-20 年,1年 ,0.5-2年 ,HIV抗体-,

13、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53,艾滋病的临床分期,急性期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期,54,急 性 期,接触HIV后至发病时间约1-6周 轻微临床症状 CD4+ 细胞数下降,但可恢复 CD8+ 细胞数上升,也可恢复 高病毒效价(每毫升血中有 1千万个病毒体) 巨噬细胞被感染,55,无症状感染期,急性期后,多无症状,体内有艾滋病毒,又称为艾滋病潜伏期。 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 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12个月。 用敏感方法检测艾滋病感染者血浆中的病毒核酸量,可预测5年内发病的机率。,56,艾滋病前期,1. 持

14、续性的淋巴腺肿大 2. 体重减轻10%以上 3. 周期性发热(38摄氏度左右) 4. 发生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真菌)等感染,57,1.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肿瘤等极易发生。 2.病变可表现在肺、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脏、肾脏、眼、关节、皮肤等。 3.已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为9个月。,艾滋病期,58,肺部病变,约半数的艾滋病患者是以肺部症状为初期表现的。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在肺的外部产生隆起性钙化,形状象粗糙的肾脏,59,皮肤病变,皮肤病变可能直接由艾滋病毒引起,也可能由于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 霉菌性、原虫

15、性感染甚为常见。,35%的艾滋病人有卡波氏肉瘤,60,恶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61,62,艾滋病的治疗,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2.免疫治疗:采用IL-2与抗病毒药物同时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3.治疗并发症 4.对症支持:加强营养,心理治疗 5.预防性治疗:预防肺孢子菌肺炎;或意外暴露后,63,艾滋病的预后,部分感染者无症状期可达10年以上,进入艾滋病期后,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很高,平均存活12-18个月。规范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存期。,64,艾滋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病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65,学校中常见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 2、SARS 3、肺结核 4、病毒性肝炎 5、登革热 6、水痘和带状疱疹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细菌性痢疾,66,1、传播途径 2、症状 3、预防措施 4、诊断治疗,67,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