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71240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6中考化学二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原理分析东城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已知:HCl + NH3 = 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 。(2)制取并在B瓶中收集氯化氢,需要打开的止水夹是 (填K1、K2、K3或K4),然后在a处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当看到 ,证明已收集满,立即关闭分液漏斗1的活塞和已打开的止水夹。(3)在a处套一小气球后,打开K2、K3,将分液漏斗2中的浓氨水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氨气,观察到B中产生大量白烟后,关闭分液漏斗2的活塞和K3。(4)一段时间

2、后打开K3、K4,观察到的现象是 。西城区实验原理分析36.(5分)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1)研究燃烧条件【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 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

3、和NaHCO3溶液。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接口序号)。 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_。 若V2 = 5V1,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_g。海淀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实验1探究CO的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IIIIII操作步骤: I处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从II处通入CO; 对I处粉末进行

4、高温加热,观察现象;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1)I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步骤之前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B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 C步骤中继续通入气体可以防止III中液体倒吸 D本实验不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实验2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在I处放入木炭,从II处通入气体X; 在I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II处通入N2。 (1)气体X是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 。朝阳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1

5、)用甲、乙装置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甲、乙装置中分别放入一小块白磷,再向甲、乙装置中分别加入后,打开K2,从a处通入氧气,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甲、乙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乙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小花,打开K2,从a处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紫色小花不变红,甲瓶中所盛的试剂是。为达到实验目的,后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丰台区【实验原理分析】35.(4分)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mL)。当温度恢复

6、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1)实验和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 。(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 。石景山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

7、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对反应后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步骤: 按图连好装置,放入药品(K1、K2、K3 均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K1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1。 轻轻振荡,一段时间后,打开K3。 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 。(3)关闭K3、打开K2,观察到A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打开K2时流入锥形瓶中的溶液成分为 ;A的溶液为 。顺义区实验原理分析34(5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分离CO和CO2 的混合气体,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实验所用试剂均为足量):(1)试剂瓶B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在气

8、球1中首先收集到的气体是_。(2)整个实验过程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要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进行的操作(装置中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是_。昌平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A B C D(1)关闭K2,打开K1、K3,当D中出现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充满CO2。(2)C中充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此过程中,C中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3)小组同学发现此实验有不足,请你指出一处,写出改进方案

9、_。NaOH溶液A B房山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兴趣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a、b、c均已关闭)。(1) 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连接A、B装置,打开a、c,向长 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 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2) 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B装置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怀柔区【实验原理分析】HClAKBA烧瓶图1 图235(4分)右图中的图1和图2是在打开K状态下的两种不同现象。(氯化氢易溶于水)(1)图2进行了用冷毛巾捂住烧瓶的操作,该操作的作用是 。(2)当

10、改变A的成分,可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 当A为水时,此实验的目的是 。若A为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东城区实验原理分析(1小题,共4分)36.(4分)(1)浓硫酸遇浓盐酸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盐酸挥发产生大量氯化氢(2)K1和K2 纸花变红 (3)C中的水进入B中,C中的水进入D中(答出前半句即可得分)西城区36.(5分)(1)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打开K2,关闭K1(2)acbd 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 4海淀区36(4分)【实验1】(1)Fe2O3 + 3CO 2Fe + 3CO2 (2)ABC【实验2

11、】(1)氧气 (2)通入氧气后,木炭不燃烧,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或不燃烧燃烧,或点燃前不燃烧,点燃后燃烧等,合理给分)朝阳区实验原理分析36.(4分)(1)冷水、热水 4P+5O2点燃2P2O5(2)浓硫酸 关闭K2、打开K1,紫色小花变红丰台区35.(1)加快 (2)放热(3)1g铁粉和10滴水(或1g铁粉、10滴水和少量氯化钠)(4)石景山区36(4分) (1)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吸入装置甲中,有气泡产生(3)NaCl、HCl 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碱性溶液顺义区【实验原理分析】每空1分,其它合理答案得分34(5分)(1)干燥 CO

12、(2)2NaOH + CO2 = Na2CO3 + H2O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3)打开K3 ,将分液漏斗中稀硫酸放入广口瓶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熄灭,关闭K3,打开K4昌平区36.(4分)(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2NaOH+CO2Na2CO3 + H2O先变小,最后回升至常压(3)应该在A、B之间增加除去HCl气体洗气瓶E。将注射器中的5mL水压入到装置C中,重复实验,观察到液体倒吸的量小于推入NaOH实验时的量,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答案合理给分)房山区36. (1)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气体已集满。(2)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 2NaOH + CO2 = Na2CO3 + H2O怀柔区【实验原理分析】35(4分)(1)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2)验证氯化氢易溶于水 NaOH+HCl=NaCl+H2O B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