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033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作用,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作用:也称药物效应、生物活性、药物反应,指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或形态的变化。 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区别: 药物作用是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药物原发作用所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一、药物作用方式和类型 (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1、局部作用: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如:碘酊的皮肤消毒作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等。 2、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如:硝酸甘油抗心绞痛、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等。,(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

2、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如利尿药利水消肿。,(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1、原发作用(直接作用):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细胞所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强心作用。 2、继发作用(间接作用) :药物通过体液、神经调节(反馈)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利尿作用。,(四)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作用: 兴奋(亢进):凡能使机体原有功能水平提高的,过度兴奋转入衰竭。 抑制:凡能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减弱的,深度抑制称麻痹。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使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或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目的

3、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2、特点:,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 (一)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2、特点:,选择性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较小剂量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量增加,选择性降低,中毒量时可产生更广泛作用。如苯巴比妥随着剂量增加,可依次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最后麻痹中枢,可引起死亡。,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

4、性: (一)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3、产生原因:药物的化学结构、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化功能、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与受体结合及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 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 复的不良反应。如GM引起的N性耳聋。,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1、副反应(副作用):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 发生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 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 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是药物固有的作用。,特点:,可以预料

5、,难以避免。,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2、毒性反应: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 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 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知,与药物使用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 药理效应。,5、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6、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7、“三致作用” :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

6、变作用。,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一)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用具体数量或最 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二)量效曲线: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以药效为纵 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 。 必 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1. 量反应量效曲线:,1. 量反应量效曲线:,剂量的概念 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最大有效量(效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常用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强度(效价强度):药物

7、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强度高的药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药物疗效 较好,各有特点。一般来讲药物的效能更为重要。,2. 质反应量效曲线:,半数致死量(LD50):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 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 用所需的剂量。 治疗指数(TI):LD50/ED50的比值。,2. 质反应量效曲线:,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的。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来自于药物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已知的药物作

8、用机制涉及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载体、免疫系统、基因等。 药物作用机制分为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和非受体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一)受体的概念 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与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一种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分)。 2、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称为受点。 3、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三)受体特性,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 变异性。,(二)受体的分布 1

9、、细胞膜受体 如DA-R、AD-R、H-R、胰岛素受体 2、胞浆受体 如性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 3、细胞核受体 如甲状腺素受体,(三)受体特性,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 变异性。,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 变异性。,(三)受体特性,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 变异性。,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 变异性。,(四)受体与药物的结合 受体与药物结合引起生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1、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 2、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药理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活产生效应的能力。内在活性是

10、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根据其结合后产生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1)激动剂(兴奋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药物 (2)拮抗剂(阻滞药):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药物。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 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3)部分激动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弱的药物。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五)受体贮备 活性强的激动药只需与一部分受体结合就能产生最大效应,剩余未被结合的受体称为贮备受体。,(六)受体调节 受体的调节是维持机

11、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1、受体脱敏指长期使用激动药,或受体周围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浓度高,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2、受体增敏指长期使用拮抗药,或受体周围的生物活性物质浓度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七)受体类型,1、G蛋白耦联受体:是一类由GTP结合调节蛋白(简称为G蛋白)组成的受体超家族,可将配体带来的信号传送至效应器蛋白,产生生物效应。 G蛋白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兴奋型G蛋白,激活AC使cAMP增加;抑制型G蛋白,抑制AC使cAMP减少;磷脂酶C型G蛋白,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的PLC。 2、配体门控离子

12、通道受体:由配体结合部位及离子通道两部分构成,当配体与其结合后,受体变构使通道开放或关闭,改变细胞膜离子流动状态,从而传递信息。,3、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蛋白激酶的活性,称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4、细胞内受体 甾体激素受体存在于细胞浆内,甲状腺素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 5、其他酶类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八)细胞内信号转导,第一信使是指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物质。大多数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内,而是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受体而引起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如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及膜上某些酶活性的改变,从而调节细胞功能。 第二信使为第

13、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能或药理效应。,1环磷腺苷(cAMP) cAMP是ATP经AC作用的产物。 2环磷鸟苷(cGMP) cGMP是GTP经GC作用的产物。cGMP作用与cAMP相反。 3肌醇磷脂 二酰甘油(DAG)及1,4,5-三磷酸肌醇(IP3)。 4钙离子 很多药物通过影响细胞内的Ca2+而发挥其药理效应,故细胞内Ca2+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 第三信使是指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包括生长因子、转化因子等。他们传导蛋白以及某些癌基因产物,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肿瘤的形

14、成等过程,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药物除了与受体结合产生作用外,不少药物 并不与受体作用也能引起细胞功能的变化。非受体结 合的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种: 1影响酶 酶的种类很多,分布极广,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且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酶的方式有: (1)抑制:多数药物通过抑制酶活性而产生作用,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而提高肌张力;奥美拉唑不可逆性地抑制胃黏膜H+-K+-ATP 酶,使胃酸分泌减少。 (2)激活:尿激酶激活纤溶酶原产生抗血栓作用。,(3)复活:碘解磷定通过复活胆碱酯酶而解救有机磷中毒。 (4)诱导: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酶,使其自身及其他药物的代谢加快。 (5)生成

15、或补充:烟酸是辅酶及的组成部分,有些药物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 2影响离子通道 细胞膜上存在着药物直接作用的离子通道(除受体操控者外),控制Na+、Ca2+、K+、Cl-等离子跨膜转运,影响细胞功能。如局麻药通过抑制钠通道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硝苯地平通过抑制钙通道而产生扩张血管作用。,3影响转运 许多生理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代谢物、内在活性物质及无机离子等经常在体内转运,干扰这一环节可以引发明显的药理效应。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4影响代谢 核酸(DNA、RNA)是控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的生命物质,许多抗癌药是通过干扰细胞DNA或RNA代谢过

16、程而发挥疗效的;如磺胺类、喹诺酮类都是作用于细菌核酸代谢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有些药物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质非常相似,掺入细胞代谢过程却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应,而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称为伪品掺入,也称抗代谢药。例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取代尿嘧啶掺入癌细胞m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5影响免疫 如免疫增强药或本身就是抗体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和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可影响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6理化反应 有些药物通过简单的理化作用,如消毒防腐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抗酸药中和胃酸、脱水药改变渗透压、四乙酸钠钙络合重金属、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稳定细胞膜,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等,从而产生药理作用。 7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 补充营养以治疗相应缺乏症的药物很多,如铁盐、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还有些药物通过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而达到治疗目的,如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