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7019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_李昕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原产美洲, 常见别名有倭瓜、番瓜、金瓜、饭瓜等。南瓜是我 国重要的菜粮兼用的救荒作物,明嘉靖年间传入我 国(李昕升等,2013) ,在我国已有 500 余年的栽 培历史。南瓜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全国各地均有 种植,产量颇丰。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南瓜生产国和 消费国,但学术界对我国的南瓜生产、发展史探讨 不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南瓜史几乎空白,只有刘 宜生等(2008)在“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 展的回顾和展望”一文中有所阐述。作为正在发展 中的重要作物,有必要理清其发展历史,以促进南 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19491978 年南瓜在全国

2、的生产 概况 根据方志记载,民国时期南瓜就已经在全国范 围内推广。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蓬勃 发展,随着蔬菜科研体系的基本建立和蔬菜科研活 动的日趋繁荣,南瓜产业稳步发展。1958 年,中 国农业科学院汇编了中国蔬菜优良品种 ,介绍 了50种蔬菜的922个优良品种的来源、 特征、 分布、 栽培技术等,其中介绍了南瓜的 20 个品种。根据 1958年的调查, 南瓜已经在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华南、西南、台湾广为分布,既有栽培于田 边、地角、路边、屋侧,也有成片、论亩栽培在园 圃、大田之中。当时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 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3、以及甘肃河西、兰州,陕西陕北,江苏镇江、徐州 等地分布较多,其他各省也有栽培(中国农业科学 院,1959) 。以上地区可谓南瓜的重要产区,实际 栽培地区应远不止于此。 齐如山在华北的农村一书中指出南瓜是北 方地区极普通的蔬菜,也是极重要的蔬菜,更是寒 苦人家日日必食、不可缺少的菜蔬,城镇中自然都 是买食,乡间亦有卖者,因南瓜栽种比较容易,凡 房基空地、田地边沿等处都可以种上些,以便自己 吃着方便;老嫩瓜都可食,老熟后摘下存放,可以 保存数月之久;乡间的风气以能俭省粮米为第一要 义,但除粮米外又无可食之物,南瓜面质极多,糖 质也不少, 可以代米面而饱人, 实为寒家救济之品, 可以不吃干食,也算很

4、够营养;秋后其他菜蔬已经 拉秧,大白菜正在生长,除腌菜和干菜外,鲜者只 有此物(齐如山,2007) 。总之,1949 年之后的很 长时间内,南瓜都在食物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角色,全国各地(除华北地区外)多是如此。 1949 年以来,根据南瓜科技书籍的编著情况 可以发现一切均以指导生产实践为主,多是介绍南 南瓜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救荒作用,在 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获得 了较大的发展, “文革”以来南瓜生产进入衰 弱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 20 世纪 90 年代, 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南瓜产业两次发展 的驱动力完全不同,影响也各不相同。科学技 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5、量。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 李昕升 1 刘宜生2 王思明1* (1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李 昕 升, 男, 博 士 研 究 生, 专 业 方 向: 农 业 史,E-mail: lxs86111111 * 通讯作者:王思明,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农业史, E-mail:icac 收稿日期:2014-03-03;接受日期:2014-04-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S095) ,江苏省 2014 年度普通高 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_0170) 2014(8) :52-

6、55 5252 产业市场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网络出版时间:2014-07-31 15:06 网络出版地址: 瓜栽培技术(表 1) 。从 1956 年赵荣琛的南瓜丰 产栽培法开始,相继出版了多部关于南瓜栽培技 术的科技书籍,反映出相关人员开始有意识地总结 南瓜栽培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次指导实践,这在 近代史上是很少有的。总之,1949 年之后我国南瓜 的生产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南瓜生产逐 渐走上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 与清代、 民国一样, 南瓜仍为救荒的重要作物, 人民日报在 1959 年 两次专门推介南瓜, “南瓜营养丰富,除能代粮之 外, 能做出各种菜

7、肴凡是高埂、 山坡、 堤岸壁、 水位不到的沟滩、坟墩,以及不适宜种植其他农作 物的地方,都可用来种南瓜” , “南瓜和南瓜藤蔓都 是很好的猪饲料南瓜产量很高” ;1961 年再次 呼吁广泛种植南瓜, “嫩瓜可作蔬菜,成熟瓜可代 粮食能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宅前屋后、 田头地角都可种植” 。 山东省沂源县中庄公社是 “以种南瓜起家” ,“公 社有一个不到五十户的小山村叫道坐崮,这地方山 高地薄,过去,是公社里有名的穷队。自从这个生 产队利用山地大种南瓜以后, 这个穷队却出现了 四 多 (养猪多、积肥多、打粮多、收入多) 、 一省 (省吃粮) ,大家都说他们是种南瓜起家的” (山东 沂源县中庄公

8、社,1960) 。 1959 年之前,我国的南瓜种植多是自发的, 主要种植目的是自食自用,如齐如山在华北的农 村一书中描绘的一样,这种情况在 1959 年之后 发生了改变。1959 年之后我国掀起了种植南瓜的 热潮,主要驱动力是行政手段,是在国家政治、经 济大形势的背景下,在计划体制、行政命令的号召 下导致的南瓜产业发展。 在大跃进年代,由于南瓜食用价值和饲用价值 非常大,国家对种植南瓜十分狂热。湖南省道县漫 山遍野处处栽种南瓜, “全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里,完成了一万多个南瓜山,并做到了边整地边种 边管理。在道县的大小山头,到处都蔓延着南瓜的 藤叶” (石秀华,1960) 。1961 年四

9、川省委号召“大 种早玉米红苕和南瓜” ,要求全省立即开展一个群 众性的大种早玉米、早红苕和南瓜等早熟作物的运 动,因为早玉米、早红苕和南瓜都是高产、稳收和 早熟的作物(佚名,1961) 。福建省委“号召全民 动手,大种瓜菜” ,于是福建某地“战士决心大, 荒山披绿装,百日黄花朵朵香,硕大南瓜满山岗” (钟河,1961) 。可见南瓜在瓜菜生产中的重要地 位,甚至在五、六十年代一提“种瓜” ,自然就会 联想到南瓜。 虽然南瓜在当时被狂热的栽培,但是种植南瓜 并不像“大炼钢铁” 、 “大办工业”等造成了许多恶 劣后果,反而因为南瓜种植的多,在三年困难时期 挽救了许多民众的生命。1959 年全国性大饥

10、荒爆 发之后,广大人民以瓜果蔬菜和野果野菜充饥,称 为“瓜菜代” , 紧接着国家也采取“低标准, 瓜菜代” 的措施,一方面降低城乡人口的吃粮标准;一方面 大力生产瓜果、蔬菜和代食品,这是当时整个社会 求生存、想活命的必然趋势。南瓜因高产、速收、 耐存耐运等特性,在困难时期突出展现了其救荒价 值, “瓜菜代”中的瓜主要就是指南瓜。 三年困难时期,山东省昌乐县没有饿死人, 就是因为县委书记王永成发现冬小麦将减产后就发 动群众大种南瓜,南瓜成为夏荒来临时群众的“保 命瓜” ,以瓜代粮渡夏荒。 “平均每人有五六十颗南 瓜,如果是四口之家一户就有二百多颗大南瓜,而 1960 年全县麦子收下来留足种子后,

11、平均每人只 有 9kg,老百姓生活就靠这些南瓜了” (马钟嶽, 2007) 。王永成在当时还作种南瓜一诗: “设计 度荒风,以瓜代谷粮。明前先育种,入夏现花黄。 秋禾方齐藤,早瓜已硕长。甘醇适口感,堪好充饥 表 1 19491978 年南瓜科技著作出版情况 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赵荣琛南瓜丰产栽培法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 王斌生南瓜安徽人民出版社,1957 甘肃省兰州农校怎样种植洋芋和南瓜甘肃人民出版社,1960 新疆八一农学院农学系六零二集体南瓜栽培技术新疆人民出版社,1961 王立泽高产瓜的栽培技术 南瓜、冬瓜、菜瓜、笋瓜、黄瓜、瓠子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 熊助功南瓜上海科学技术出

12、版社,1962 上海市上海县虹桥人民公社南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5353 产业市场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肠。南社销青市,北区卖远乡。虽云有所获,细论 犹惶惶。 ”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出南瓜巨大的救荒价 值,而且还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事实上,大跃进以后,由于粮食供应紧张,南 瓜也常被用来代饭救荒。虽然文革时期对南瓜记载 不多,对南瓜产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 的冲击,但是贫苦人家用以代粮的南瓜在计划经济 时期一直都拥有巨大的价值。 2 19782013 年南瓜在全国的生产 概况 1978 年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低潮时期,大概到 20

13、 世纪 90 年 代初;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南瓜产 业迅速发展, 栽培、 加工空前繁荣。改革开放以后, 粮食一再增收、食品丰富,南瓜失去了救荒价值。 由于南瓜产量高、价格低,到处可种,随处可得, 一般视为粗贱食品,不受人们重视, “大老粗”南 瓜可以说是上不得台面、入不得席宴、登不得大雅 之堂的大路菜,与八大菜系的“阳春白雪”相比, 南瓜无疑是“下里巴人” ,八大菜系中少有南瓜的 身影;只有在农村,既当菜又代粮的南瓜才颇有人 缘,因此土味十足,单纯作为蔬菜的话人们注意不 多。在第一阶段尤其如此。 随着对南瓜营养成分、保健价值研究的深入和 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善,南瓜在世界范围

14、内越来越受 到重视。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南瓜栽培面积逐年 扩大。据农业部农业司统计,1989 年全国南瓜栽 培面积为 4.2 万 hm2, 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 0.6%; 到 1994 年发展到 5.6 万 hm2,占全国蔬菜播种面 积的 1.5%;2006 年我国南瓜和笋瓜种植面积达 33 万 hm2,西葫芦播种面积约 22 万 hm2,总计 55 万 hm2,总产量约 1237 万 t,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 3%,占总产量的 2.5%(刘宜生等,2008) 。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南瓜产业再次发展的原因: 一是一批南瓜品种从国外引入,因其营养丰富、品 质优良、粉质高而占领了我

15、国市场,同时引起了国 内育种家们的关注,相继推出了一批新品种上市; 二是南瓜具有较好的加工适应性,国内外已开发出 南瓜粉、南瓜汁等数十种南瓜食品;三是在不少治 疗糖尿病的保健品、药品中都有相当比例的南瓜粉 作为其主要成分,南瓜粉在国际市场亦有较好的销 路(刘宜生,2001) 。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南瓜 加工食品已经将近 90 种。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1992 年我国南瓜属作物(含南瓜、笋瓜、西葫芦)的生 产面积为 8 万 hm2,总产量 142 万 t。之后我国南 瓜属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2 年种植面积达 38 万 hm2,增加了 3.75 倍;

16、总产量 700 万 t,增加了 3.93 倍。 全世界南瓜属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 递增,分别从 1980 年的 84 万 hm2、796 万 t 增加到 2000 年的 145 万 hm2、1780 万 t,再到 2012 年的 179 万 hm2、2462 万 t,2012 年总产量较 1980 年增 加了两倍,而种植面积不过增加了一倍多,总产量 增加的速度明显快于栽培面积增加的速度,可知世 界南瓜属作物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我国则更加典 型,2012 年我国南瓜栽培面积约 38 万 hm2,占全 世界南瓜属作物栽培面积的 21.24%;总产量达 700 万 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28.44%。以 2002 年为例, 在全世界不同蔬菜作物种类产值中,南瓜属作物居 第 9 位,年销售产值达 40 亿美元(Paris,2001) 。 中国和印度是南瓜属作物主产国,其中中国南 瓜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远超列居第三位的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