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969810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6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 -2020年 年)(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乌鲁木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52015- -20202020 年)年) 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015 年 1 月 2 第一第一章章总体战略总体战略空间空间布局布局 第一节主体功能区类型第一节主体功能区类型 依据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按照开发方式由强至弱划分市 域空间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四 类主体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 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为重点的区域。 适度开发区:耕地与草场条件较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以提供 农牧产品和旅游产品为主

2、,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 化开发的区域。 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以增强生态服 务功能为主,限制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 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自 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保护单 位和历史文化遗址、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矿产采空区等。 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合计覆盖整个市域, 禁止开发区依法定界限或自然边界,以斑块状镶嵌于其他主体功 能区内。四类主体功能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只是主体功能

3、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 务不同。 第二节空间开发总体格局第二节空间开发总体格局 空间开发布局突出面状保护、集中开发,构筑开发和保护相 协调的总体格局。 开发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内, 构建“双轴、 3 一城、一区、两组”空间开发格局。“双轴”为沿兰新铁路、312 国 道形成主要发展轴和沿 216 国道形成次要发展轴;“一城”为中心 城区; “一区”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组”为南山城镇组团和 达坂城城镇组团。重点优化空间结构、城镇布局、产业结构和发 展方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丝绸之路经 济带五大中心建设,形成集约高效的区域性开发极核,

4、带动天山 北坡经济带形成国家重要的向西开放战略空间。 保护战略格局。 生态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内, 构建“四区、 四廊、 一环”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四区”为山地森林生态保育区、 山前丘陵森林草地生态敏感区、绿洲农业生态建设区和荒漠沙漠 生态恢复区;“四廊”为头屯河、乌鲁木齐河、水磨河和白杨河等 生态廊道;“一环”为围绕中心城区的绿色生态屏障。重点为城市 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服务和农牧产品,而且与新疆重要生态区域 和农业区域共同支撑自治区形成“三屏两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格局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格局 明确城镇职能定位、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确定城镇规模结构, 形成“优化一心、培育三

5、副、带动多点”的城镇发展战略格局。 优化“一心”。优化一级城镇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引导人口 与经济合理布局。在中心城区边界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按照“南 控、北扩、西延、东进”控制在 519km2 之内,人口规模控制在 400 万人之内。优化与重组中心城区内部空间,形成“双核、一轴、多 组”的空间结构,“双核”指城南区和城北区,“一轴”为连接城南区 和城北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多组团”包括高铁组团、 会展组团、机场组团、米东组团、八钢组团、三坪组团、西山组 团。提升城南区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教体卫、旅游服务等为 主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城北区综合服务、产业发展、开 放平台等功能,为

6、建设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 4 际城市奠定良好基础;重点建设会展片区、高铁片区、空港片区、 高新区北区和古牧地片区、白鸟湖新区、米东化工园片区等六个 市属空间组团,促进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优化。 培育“三副”。推进 3 个二级城镇建设与发展,形成城镇 化进程中人口集聚的副中心。建设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 业城,规划人口为 40 万;在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建设南山旅游 产业基地两个重点镇, 规划人口分别为 2-5 万人。 甘泉堡工业新城 要以生态建设、产城融合思路建成新疆新型工业化的制高点;南 山旅游产业基地借助旅游发展促进乌鲁木齐县城发展,建成国内 一流的旅游产业基地;达坂城发挥

7、特色资源优势,建成宜居宜业 宜游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带动“多点”。带动 9 个三级城镇、9 个四级城镇的发展。 羊毛工镇、 三道坝镇、 长山子镇、 乌拉泊街道人口规划分别为 0.5-1 万人;其余建制乡镇人口规划均为 0.2-0.5 万人。 第四节 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分区引导产业发展。“南部山区及农业区域”,发展生态 旅游、文化创意、低碳风能、生态科技、农林牧业,借助产业发 展带动重点城镇发展。提高农村区域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 农业人口入镇。“中心城区南部”,促进以商业服务、娱乐休闲、 旅游服务、亚欧经贸合作为主的第三产业提升。“中心城区北部”, 布局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提升产业空间利用效

8、率,发展现代服 务业、物流业、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建设综合性产业发展区域(图 5-5) 。 集群促成产业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工 业园区,重点推进以风电装备制造、汽车装备制造、工程机械装 备制造、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我国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 ,重点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5 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 业集群,打造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会展片区,大力推进 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商务金融等产业发展,打造自治区现代服 务业基地;城南经贸合作区,加快亚欧经贸合作和

9、国际物流等领 域的产业集聚,打造我国重要的亚欧经贸合作产业基地;南山旅 游基地,以乌鲁木齐县驻地、水西沟和板房沟为核心,整合甘沟 片区、达坂城片区的旅游资源,重点构建生态旅游产业、文化创 意产业、低碳风能产业、生态科技产业、商贸物流业、农林牧业 等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化旅游产业基地。 第第四四节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节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构建“四区、四廊、一环”的生态安全格局。 稳定“四区”。山地森林生态保育区,包括南部和东部山 地森林区,区内植被以针叶林和高山草甸草原为主,山顶冰川发 育,是乌鲁木齐市域诸河流的源头,也是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对维系山下绿洲农业和城镇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护生 物

10、多样性的重点区域。以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博格达峰自然保 护区为重点,维护森林、草原的生态自然平衡。实施封山育林、 减牧休牧政策,规范旅游业发展。山前丘陵森林草地生态敏感区, 包括南部和东部从山地到绿洲的过渡地带,具有水源涵养、水源 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降低人为干扰程 度,实施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开展生态建设工程,推进生态恢 复与重建。绿洲农业生态建设区,包括城市北郊和南郊农田集中 分布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防护林体系、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推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保证绿洲稳定性和人居环境 优化。荒漠沙漠生态恢复区,包括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毗邻 的戈壁荒漠区,重点营

11、造防风林、减少人为扰动、限制人为改造 6 活动,采取封沙育林、禁牧、禁开采,遏制沙漠化扩张。 维护“四廊”。头屯河、乌鲁木齐河、水磨河、白杨河四 条河流生态廊道,确保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维护水域生态系统 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保证绿洲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稳定性。 重点保护河流湿地生态环境、加强水环境保护。 打造“一环”。建设以绕城高速公路两侧范围及周边楔形 地块为主的绕城生态圈,重点实施防风固沙林、森林生态园、荒 山造林、湿地保护等生态防护和绿化景观建设,构建集耕地、林 地和湿地为一体的生态网络,形成环城生态景观功能带,提升城 市环境品质。 第第二章二章 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 第一节第一

12、节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 一、一、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重点开发区是乌鲁木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核心承载区,是带 动新疆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增长极,是国家“两横三纵”格局重 要支撑点,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之核。 二、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重点开发区在水土资源可承载基础上,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重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 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至 2020 年,形成产城融合的高效空 间格局,城市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形成开放化现代产业体系,引 领区域发展的能力得以增强;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资源环境 压力得到缓解;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三、三、开发原

13、则开发原则 统筹规划发展空间。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扩张,适度扩大服务 7 业、交通、居住、公共设施等建设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优 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重 点开发区域的建设,预留和保护好尚待发展的空间。 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强化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 心城区对市域内城镇和区域城乡的辐射带动能力。 优化人口空间分布。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合 理分布;增强周边城镇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缓解中心城区人口 压力。 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从区域视角统筹规划和建设交通、 能源、通信、水利、环保、气象、防灾等基础设施,构建区域一 体、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

14、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信息化、高端 化转变,构建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开放化 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防范环境风险能力。稳定区域、市域层 面的生态安全格局,完善中心城区生态与景观空间格局。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限制污水排河(湖)量,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削减重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动循 环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保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控制 土壤污染。 四、四、空间指引空间指引 优化提升区。以城南老城区为主的优化空间,重点推进 产业转型、人口疏解、环境改善。严格限制大规模的开发或改造, 通过

15、挖掘棚户区、老旧小区、工业仓储等土地空间完善公共服务 设施、优化城区环境、提升服务功能;通过分解老城区的门户职 能和部分服务职能带动人口向外疏解;继续完善绿化空间,优化 城市生态环境。 8 织补改善区。以老城区南部、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市区) 南部、水磨沟区西部为主的完善提升区域,借助棚户区和城中村 改造对空间进行适度开发与完善,对城市各项功能进行整合和织 补,形成更为明确的功能空间,维持现有人口规模,大幅提升生 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重要拓展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市区)北部、经济 技术开发 区(头屯河区) 、米东区古牧地片区为主的城市拓展承载区,加大 开发力度,建设高水平的产城融合

16、区,打造现代化城市宜居宜业 的全新环境,主要吸纳人口并增加就业。 合作潜力区。以十二师团场和市属农业区域为主的兵地 合作潜力空间,在不过多占用农田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兵地协调 开发建设,在城市长远发展中形成兵地融合的发展空间。 生态涵养区。以环绕城市的西部和东部区域为主,借助 环城生态圈建设,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优化生态环境,打造中心 城区的生态屏障。 五、五、重点任务重点任务 1、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空间结构 按照空间开发指引框架,重点开发区依据多中心、组团式的思路, 重点打造“一轴两翼、 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 “双核”为城南 区和城北区。“多组团”为会展片区、高铁片区、空港片区、高新 区北区和古牧地片区、白鸟湖片区、米东化工园片区等组团。“一 轴”为连接城南区和城北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两翼”为 分别向城市西北部和东北部差异化发展的产业空间。双核驱动城 市空间拓展,多组团支撑城市空间优化和重构,一轴联动新老中 心服务功能,两翼承载生产空间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南区 9 区位:北至新医路-平顶山、东至清泉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