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69424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第一段内容,并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阅读思考,1、自然原因:,2、经济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二、典型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

2、三角洲为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香港的输气管道。,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匹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第一段,思考:我国油气资源分布有何特征?现有产业状况如何?我国油气发展战略是什么?,阅读思考,二、典型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匹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

3、,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我国油气发展战略:,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现有产业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

4、、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84“活动”: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活动探究,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5、,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3、西气东输路线选择的影响因素:(补充。详见导学重难点突破),二、典型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二、典型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西气东输路线选择的影响因素:,请自学课本P8486“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及图5.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5.5“2005年东、西部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标准煤)”、5.6“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思考: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阅读思考,对西

6、部地区的影响: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地区,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天然气加工业发展,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建设的建设。,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加快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地区,项目,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态破坏,有利影响: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

7、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请同学们读P82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工程建设包括哪几个部分?一线与二线工程各自的起点与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及途经的主要地形区?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与二线有何异同点?,阅读思考,思考:工程建设包括哪几个部分?,阅读思考,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思考:一线与二线工程各自的起点与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及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一线:起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终点在上海,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途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

8、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二线:起点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终点在广州,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途经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香港的输气管道。,思考: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与二线有何异同点?,不同点:气源地不同:一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内,二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外;目标市场不同:一线工程的目标市场在长江三角洲,二线工程目标市场在珠江三角洲。 相同点:目标市场都在我国东部地区;沿途经过的省区多、城市多、地形复杂。,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

9、不匹配: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东部地区原油资源最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我国中部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东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请读P83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完成P84“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

10、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读图思考,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

11、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气东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所以西气东输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资源从西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而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所以,西气东输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所以西气东输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西气东输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西气东输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