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69070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预习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

2、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正课 1听课文录音。 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

3、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

4、,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5、。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 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

6、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 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 捕鸟 。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二、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

7、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三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

8、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9、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9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10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四、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五、作业 第三课时 这节课的任务是: 一、 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二、 订正作业。 三、 作相关的补充练习。(如课后的练习和练习册上的练习) 雪地贺卡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有感情地朗

10、读课文并背诵主要段落。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感受作者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教学过程:一创情入境 拨动心弦导入: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请同学们看一看沈阳岐山三校二年级四班李小屹下雪天堆的雪人。师:播放多媒体课件2 :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请同学

11、们读一读作者的简介生:读作者简介师:本文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情节吗?请同学们把课文速读一遍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师: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提纲1、读一读下面的字:m ? n n jn y 埋没 颏 雀斑 班级 襟怀 屹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襟怀 嫉妒 十万火急 臃肿 奇遇 3、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4、给老师和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生:按照阅读提纲自读课文,思考并回答3、4两个问题师:评价并简要小结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第二部分,我寄出也接受过一

12、些贺卡在长大成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主要写“我”替雪人回复贺卡和保护孩子的“梦”。第三部分,最后一句。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三、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师: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生:三张贺卡。两张是李小屹写给雪人的,一张是“我”替雪人写给李小屹的。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李小屹的两张贺卡,体现了李小屹怎样的情感?“我”替雪人写给李小屹的贺卡,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童趣:赞美雪人;李小屹的童年: 童心:同情、关心、祝愿; 纯真、美好的心灵童真:等待

13、回复;“我”对童心的呵护和珍爱,真心的祝福四、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师:有感情朗读“我”把贺卡放回去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生:反复带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师: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矛盾吗?生:阅读“我寄出也接收过一写贺卡恳挚的关爱”。“我把贺卡放回去焦急地期待回音”。“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师: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第二次“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生:互相交流并回答师:小结:第一次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

14、怀 。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五、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