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管理(施处)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968264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1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环境管理(施处)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地质环境管理(施处)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地质环境管理(施处)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地质环境管理(施处)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地质环境管理(施处)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环境管理(施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环境管理(施处)(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12/251 地质环境管理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施伟忠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施伟忠 二O一四年十二月二O一四年十二月 2014年冬训课件 地质环境概念 1 地质环境管理主要内容 2 地质灾害防治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4 地质遗迹保护 5 地质环境监测 6 目录目录 1 1 地质环境基本概念 2014/12/254 人口、能源及环境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三大难 题。 人类的生存环境本质上是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12/255 地质环境主要由地表岩石、土壤、水和其 它相关物质组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系 统,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

2、带。 岩石土壤 2014/12/256 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 2 2 地质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环境管理 国家行政机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对人 类活动涉及的地球表面,到人类能够探测岩石圈 深度的范围,采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教 育等方式,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对地质环 境进行保护恢复性治理,实现地质环境更加有利 于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 地 质 环 境 管 理 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承担的对地质 环境保护的职能 地质环境开发利 用的监督管理职 责 监督管理地质遗迹 地质环境管理 三大职能 组织协调和监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监督、指导职能监督、指导职能 依法管理 水文地 质、工程 地质、环 境地质勘 查和评价 工作 依法管理 水文地 质、工程 地质、环 境地质勘 查和评价 工作 组织监测、 监督防止地 下水过量开 采引起的地 面沉降和地 下水污染造 成的地质环 境破坏 组织监测、 监督防止地 下水过量开 采引起的地 面沉降和地 下水污染造 成的地质环 境破坏 指导开展 城市地 质、农业 地质、旅 游地质调 查评价 指导开展 城市地 质、农业 地质、旅 游地质调 查评价 监督管理 地热、矿 泉水资源 开发利用 监督管理 地热、矿 泉水资源 开发利用 负责地质 环境监测 监督管理 工作 负责地质 环境监测 监督管理

4、工作 3 3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 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 201120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 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94号) 2004 2011 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 意见(鄂政发201232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

5、 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255号) 2001 2012 法律 法规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防治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地方政府 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 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政府主体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运用监测 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 有效规避灾害风险 预防为主 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发挥专业 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 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监测预警 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对工程建设引发的 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切实落 实防范治理责任 防灾责任 坚持统筹规划、

6、综合治理,在加强地质灾 害防治的同时,协调推进山洪等其他灾害 防治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主要工作管理主要工作 落实防 灾责任 市州按要求建立完 善逐级责任制 落实决定和 实施意见 重点工作的任务与 责任逐一细化,分 解落实到市、县人 民政府和省直各相 关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纳入各级政府目标 考核责任制和绩效 考核。 推进四个体系建设 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强化基层地质灾害防范 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 严格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快速有序组织临灾避险 加快实施搬迁避让 科学开展工程治理 完善监测预报网络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 提高群测群防水平 “十有县

7、”建设 气象预警 加强调查评价 强化重点勘查 开展动态巡查 调查评 价体系 监测预 警体系 应急 体系 防治 体系 5、 2006至2013年, 完成19个县市地灾 详查 6、流域地质灾害调 查 7、 2010至2013年, 完成了6个重点集镇 的地质灾害勘查 8、 专项调查评价 3、1992年全省 150万地灾调查 4、1999至2007年, 完成59区县区划调 查 2、1992年开启 “长阳模式” 1、1982年岩崩滑坡 调查研究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调查评价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监测预警工作 01气象预警全面展开 省国土厅、省气象局2003年 联合开展气象预警工作 省国土厅、省气象局20

8、03年 联合开展气象预警工作 全省已有全省已有16个市(州)、55个县 (市、区) 16个市(州)、55个县 (市、区)实现了气象预警工作联 动、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制作气象预警发布省级气象预警 产品264期, 实现了气象预警工作联 动、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制作气象预警发布省级气象预警 产品264期,准确预报66起地质灾 害 准确预报66起地质灾 害,发送预警短信8500余条,通知单 位约1500家。 ,发送预警短信8500余条,通知单 位约1500家。 监测预警工作 02群测群防基本全覆盖 全省对全省对6964个6964个地质灾 害点实行了群测群防。 省国土资源厅对 地质

9、灾 害点实行了群测群防。 省国土资源厅对40 个 40 个重大隐患点进行重点 督办。 地质灾害排查、巡 查和核查,涉及 重大隐患点进行重点 督办。 地质灾害排查、巡 查和核查,涉及59个县 (市、区) 59个县 (市、区)。 监测预警工作 03专业监测逐步自动化 开展了三峡库 区地质灾害专业监 测 开展了三峡库 区地质灾害专业监 测76个76个;武汉市岩 溶地面塌陷、黄石 市板岩山危岩专业 监测。 ;武汉市岩 溶地面塌陷、黄石 市板岩山危岩专业 监测。 监测预警工作 03专业监测逐步自动化 秭归县 树坪滑坡、 远安县一炷 香岩崩、房 县大堰滑 坡、长阳县 鸭子口乡集 镇滑坡等9 处专业监测 点

10、实施了远 程自动监 测。 秭归县 树坪滑坡、 远安县一炷 香岩崩、房 县大堰滑 坡、长阳县 鸭子口乡集 镇滑坡等9 处专业监测 点实施了远 程自动监 测。 监测预警工作 04“十有县”建设全部达标 地质灾害易发 县完成了群测群防 “十有县”建设, 全部达标。 地质灾害易发 县完成了群测群防 “十有县”建设, 全部达标。21人21人获 国土资源部“优秀 群测群防员”表彰。 获 国土资源部“优秀 群测群防员”表彰。 2003年至2013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003年至2013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33起633起,避免,避免22376人22376人的人员伤亡, 减少经济损失约 的人员伤亡, 减少经济

11、损失约6.03亿元6.03亿元。 监测预警工作 1792 3654 7615 916 354 1187 468 2022 700 2742 926 109 47 206 21 71 18 24 46 29 33 29 0 50 100 150 200 25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成功转移(人)成功预报(次) 0 10 20 30 4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2、 2012 2013 13 35 40 5 35 6 19 10 8 11 30 12 8 死亡人数(人) 5000 10500 46856 15369.6 32977 8067.6 26651.6 8426 12311.7 34176 23709.44 9274.7 6510.9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 监测预警工作 2003-2013年,随着我省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逐步开展,防治体系 的逐步完善

13、,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愈见 明显,无群死群伤发生,地质灾害造 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总体呈下降 趋势。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搬迁避让 开展了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 迁、五峰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 十堰市平渡河堰塞湖影响区等 开展了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 迁、五峰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 十堰市平渡河堰塞湖影响区等18项搬迁避 让工作 18项搬迁避 让工作,投入资金20余亿元,搬迁规模达 到 ,投入资金20余亿元,搬迁规模达 到3万人3万人. . 1、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搬迁避让。 2、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进行搬 迁。 3、应急搬迁有效避险。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工程治理 2009-

14、2013年,全省实施工程治理 项目255个。 其中,中央资金项目138个,地方 资金实施了68个。 01全省工程治理有序实施 房县姚坪滑坡治理工程 1、应急体系基本建立 2、应急预案体系健全 省厅应急值班室 长阳县应急演练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应急工作 开展应急演练1700 次,参与群众20余 万人次 省、市、县三级应 急体系,应急咨询 专家 3、应急技术水平不断 提高 4、应急响应救灾及时 应急工作 四旋翼用于演练应急抢险 开展了 1100余次应 急调查,10个重大 险情应急处置 远程会商、四旋翼 等技术应用 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专家 系统建设 地质灾害信息 化建设 防治工作制度 建设

15、 能力建设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能力建设 我省开展的地灾工作:宣传工作 “十有县”、“五到位”宣传培训。全省国土系统职工、群测 群防员和普通群众参训人员达10万余人。 利用“4.22”(世界地球日) 、“6.25”(全国土地日) 、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平台,开展地质灾害宣传教育。 多层面、多平台、多形式开展科普宣传 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专家亲临我省防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我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取得 了积极进展 在全国开创了“四个第一”:在全国开创了“四个第一”: 全国

16、第一个成立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1990年) 全国第一个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1992年,长阳县,群测群防、 县级防治规划工作经验列为联合国国际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全国第一个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1995年省政府令第69号) 全国第一个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1997年,100万元) 李克强总理 在湖北预防应对地质灾害成效显著上做了重要批示 四个全覆盖四个全覆盖 一、多管齐下,实现防灾减灾体系全覆盖 二、稳步推进,实现群测群防全覆盖 三、不断优化,实现预警预报全覆盖 四、探索创新,努力实现地灾防治信息化全覆盖 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灾情重 威胁53万人的安全,威胁财产170亿元。 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种类多 74, 74% 12.3, 12% 1.9, 2% 10.1, 10% 1.7, 2%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其它 2014重大地灾:武汉市江夏岩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