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2).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7971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硬肿症-(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生儿硬肿症-(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生儿硬肿症-(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生儿硬肿症-(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生儿硬肿症-(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硬肿症-(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硬肿症-(2).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硬肿症,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 郑 兵,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定义,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冷伤 (胎寒、五硬) 是由受寒和/或多种疾病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种疾病。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 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北方地区、寒冬季节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窒息、感染的患儿,病因,体温调节差,皮下脂肪少,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酶,饱和脂肪酸,脂肪凝固,低温,寒冷刺激,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右 左短路,酸中毒,无氧代谢,低氧血症,摄入不足,主要能量为葡萄糖,产 热,疾病,感染 窒息 腹泻 心脏病,Brown fat,部位,腋下/颈部/

2、肩胛/ 中心动脉/肾脏/ 肾上腺周围,病理生理,体温调节障碍,物质代谢改变,窦房结抑制,呼吸改变,凝血障碍,肾脏血流减少,脑血流减少,脏器血流减少,肠道血流减少,低体温-hypothermia,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表现特征:,低体重,低胎龄,气温低,低摄入,低体温,新生儿硬肿症,“五低 ” (1)低气温的季节或地区 以冬春季及我国北方发病者最多 (2)低出生体重儿 根据有关报道占本病半数以上。 (3)低日龄组的新生儿 本症多发生在生后1周以内,日龄在20天以上者发病例数明显减 (4)低生活能力的婴儿 如吸吮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离开暖箱者,以早产儿 (5)低热量供给的婴儿 生后虽有吸吮能力

3、,但护理者供给热量不足。 “二多” (1)多病的新生儿 83.6%98%伴有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更易引起本症。 (2)患儿母亲多病 在妊娠期或分娩时,多有并发症存在,如妊高症、心脏病、前置胎盘、肝炎、肺炎及败血症等。,“五大特点”,1“冷” 轻者局部发冷,重者周身皮肤发冷,甚至冰凉,伴有明显的体温下降。一般可在3135之间,甚至有低于26者。 2“硬 ” 皮下脂肪聚积的部位其“韧度”发生改变,皮肤紧贴皮下组织。早期硬肿感到皮肤较紧,不易捏起,以后感到僵硬,不能移动。触之硬如橡皮样,发硬皮肤呈紫红色或苍黄色。 3“肿” 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的部位,大部分有凹陷性水肿,少部分病例则

4、仅发硬。国内有人报告52例中,硬肿者占79%,硬化者占21%,前者多在生后12日内出现,后者多在1周发病。 4“休克征 ” 多见于重病例。由于血压不易测定,以下表现有助于诊断: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心音低钝、心率增快或过慢、尿少或无尿、前臂内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股动脉细弱,甚至摸不到等。 5“DIC ” 重症硬肿在入院时几乎均伴有DIC,本病重症或晚期可见肺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周身出血,这些症状可能与DIC有关。,临床表现,典型表现 -皮肤,冷,硬,肿,循环障碍,DIC,特点,对称性,色泽暗红,由下向上发展,顺序,20%,18%,14%,14%,8%,26%,严重表现,不吃,四不,不

5、动,三少,不哭,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五个垂危征兆,肺出血(最常见) 呼吸衰竭 心动过缓和/或心律不齐 肾功能衰竭 中毒性肠麻痹 这五项虽然是新生儿期各种严重疾病晚期的共同垂危征兆。但在本症时,前三项更为突出。,实验室及其它有关检查的改变,1血常规 一般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或减少者,多提示预后不良。 2 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六项检查: (1)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数100109/L者占67.3% (2)凝血酶原时间 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日内者20秒,日龄在第五日及以上者15秒。

6、(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 (4)凝血酶时间25秒。 (5)纤维蛋白原1.6g/L(160mg/dl)。 (6)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出生后1日正常新生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约20%,故3P试验可阳性,第2日以后出现阳性则为不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障碍,心电图,血气分析,肾功,血糖,胸/腹部片,病情分级,鉴别诊断,新生儿水肿,皮下坏疽,治疗,复温rewarming,方法,温水浴,电热毯,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暖箱,1、正确复温,对体温稍低者(3435)可用预热的衣被包裹置于2526室温中,加用热水袋保暖、热炕、电热毯包裹、母亲怀抱取暖,体温多能很快升至正常。 对体温

7、明显降低者(33),有条件者可先在远红外辐射热保暖床快速复温,或暖箱复温,床温高于患儿皮肤温度1,随着患儿体温升高,逐渐升高床温,复温速度约0.51/h,待体温升至正常后,箱温应设置在患儿所需的适中温度。使患婴在1224小时内体温达36。 轻中度(肛温30 ,腋-肛温差为正值): 箱温3034 ,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 重度(肛温30 ,腋-肛温差为负值) : 箱温比体温高1-2,每小时提高箱温051 (箱温不超过34 ),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2、热量和液体补充,开始可按每日210kJ/kg(50kcal/kg); 以后迅速增至419502kJ/kg(100-120kcal/kg

8、), 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 液体量按1ml/kcal给予。 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量。,3、药物治疗,肝素,潘生丁,指征,1重度循环障碍 2肛温34/Bp40mmHg 3 Rbc变形或碎片 4出血倾向/plt小于 6109/L 纤维蛋白原1.5g/L,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东莨菪碱 多巴胺 酚妥拉明 中药 (丹参/川穹嗪) 654-2,0.1-0.2mg/kg 5-10ug/kg.min 0.3-0.5 mg/kg 0.5-1ml/kg,4 抗感染,5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心力衰竭,休克,肾功能衰竭,肺出血,胃肠功能衰竭,预后: 新生儿硬肿症大多经过治疗完全康复,个别严重的会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 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感受寒冷。 2、 寒冷季节做好新生儿保暖,调节产房内温度,尤其注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 调摄: 1、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勤换。 3、保证热量摄入,吸收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喂奶,必要时鼻饲。,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