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67874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17—18学学年七学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试卷 (满分60分,考试时间*分钟)一、单项选择题(220=40分)1中学时代,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这是因为中学时代( ) 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A、 B、 C、 D、2在近日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获奖者走上舞台,分享他们的梦想故事。这些年度人物来自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人生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梦想,步伐坚定,迎难而上。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梦想会激励我

2、们不断超越自己B. 梦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前进的方向C. 我们的梦想是一成不变的D. 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们,梦想的实现 ( ) A、只靠运气就行 B、只要制订人生规划就行C、只要有热情就行 D、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4从小到大,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眼睛看到的、头脑中想着的、手上忙着的都是学习。下列不符合中学生学习内容的有( )A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听老师讲打篮球的基本规则B在阅览室里,同学们认真阅读各种感兴趣的图书杂志C课后同学们一起纵论天下大事、民族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D课后与几位同学凑在一起看言情剧5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

3、涯苦作舟”,而有的人却说:“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说明 ( )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以前学习是很苦的,现在学习是快乐的同样的事物,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前者说法是正确的,后者说法是错误的 A、 B、 C、 D、 6“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不会学习。”以下属于会学习的的有( )把精力全部用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 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A. B. C. D.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 )A. 善于发现和享受学习的乐趣 B.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C. 学习是一件苦乐

4、交织的事情 D. 达到忘我的学习境界8能体现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谚语是 ( )人贵有自知之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吾日三省吾身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A B C D9“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越是没有本领的人就越加自命不凡。”这些话共同劝告我们( )A.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B.人不可有傲气,也不可有傲骨C.自我评价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D.不客观评价自己会产生自负心理10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就要善于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下列名句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吾日三省乎吾身。”(论语)“当局者

5、迷,旁观者清。”(谚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A. B. C. D.11在“我眼中的他”主题班会上,同桌这样评价晓晓:她很爱笑,也很漂亮,但是他很小气,也很骄傲,我不喜欢她这点。对于这个评价晓晓的做法正确 ( )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反思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 非常生气,和同桌绝交 认真聆听,虚心接受 A、 B、 C、 D、 12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每天给自己一个笑脸。这就是( )A悦纳他人的表现 B悦纳自己的表现 C自恃清高的表现 D孤芳自赏的表现13.小红和小丽这两个好朋友,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可最近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小红开始瞧不起她,并

6、告诉小丽不想和她做好朋友了。对小红的行为你的认识是( )A友谊是接受,也是付出,要学会关怀对方 B小红做得对,只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C小红是诤友,因为她能直言不讳地对小丽提出批评D朋友要坦诚相见,这样做是对的14.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启示我们( )A要广交朋友 B要珍惜朋友情谊C要慎交朋友 D要理解朋友的优缺点15.网上交往中,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 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通过网络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问题ABCD16.

7、网球爱好者李强邀约好友张峰一道报名参加“雏鹰”网球队,当得知网球拍太贵后,家境贫寒的张峰无奈地表示放弃,李强很难过。第二天,李强便私下买了一副球拍,谎称是家里闲置的送给了张峰,圆了张峰的网球梦。对李强的言行理解正确的是( )A李强对朋友撒了谎,不是真心朋友B这是帮助朋友的善良举动,应点赞C其言行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D李强欺骗朋友,将失去朋友的信任17.自从有了互联网,中学生李强的进步可大了:他可以向网友请教不懂的物理问题;他可以在英语聊天室同各地网友讨论、交流,提高英语水平;他可以在作为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文章,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李强的上网经历告诉我们( )互联网为我们学习知识提供了便

8、利 互联网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范围互联网拓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 互联网学习将逐步取代学校教育ABCD18.小江在上计算机课时,登陆到学校的网上论坛,发现论坛上有个网名叫“捣蛋鬼”的学生用很难听的话攻击小江所在的班级,小江一气之下,用脏话回骂了“捣蛋鬼”。你认为()A在网络上也应讲究文明,遵循道德规范 B应该反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C小江做的对,这事爱护班级的表现 D他们都遵守了网络道德准则19.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因为( )A.老师能让我们取得优异成绩,考取好的大学B.老师能帮

9、助学生找到好的工作,享有幸福的人生C.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使人不犯错误D.好的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20.“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启发我们( )A.老师的职责是与学生交朋友 B.老师是我们的同伴C.边学习边交朋友 D.老师教会学生如何交朋友二.材料分析(20分)1.初中生小芳,经常在网上聊天,因此结实了不少和自己谈得来的网友。一天,外地网友“雪中飞”约小芳见面,并邀她一起外出游玩。小芳在“去”和“不去”的问题上很为难。(1)假如小芳找你商量,你的建议是什么?请你说出理由。(4分)(2)请就中学生上网聊天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2.江平

10、是班中的活跃同学,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有时还会做个小动作。今天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分析试卷。突然一声响,吓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跳。老师循声望去,发现江平的表情怪异,于是认定是江平故意捣乱,当堂严厉批评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批,江平觉得脸上挂不住,冲动的他和老师吵了起来。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江平的行为对吗?为什么?(4分)(2)如果你是江平,你会怎么做?为什么?(6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DCDDB 6-10 DADAC11-15 DBACD 16-20 BCADB1(1)赞同“去“的理由:交往对中学生的成长很重要。网上交往能够拓宽我们的交往渠道,结交

11、更多的朋友。朋友之间的交往,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不断完善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赞同“不去“的理由: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网上交往容易上当受骗。青少年生活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答赞同或不赞同)(2)中学生不应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上网聊天上。网上交往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中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善意拒绝,不轻易与陌生的网友见面。坚持文明上网。2(1)不对。因为江平为了面子在班上和老师吵起来是不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也是不服从老师管理的表现,所以江平不对。(2)如果我是江平,我不会和老师吵架,我会先接受老师的批评,下课后再与老师交流、沟通。原因:我们学生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因此我们学生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