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967520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甘伟)(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7年 2月 28日 上课时间:第 三 周 星期 二 第 二 节课 题: 5.古诗词三首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

2、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

3、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2 交流反馈。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

4、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1)理解字词(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5、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品读全文,

6、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

7、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 “弄”、 “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

8、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 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板书设计 古诗一: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

9、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古诗二: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小朋友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小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词三: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教学反思 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

10、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中天小学备课表备课时间:2017年 2月28日 上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第 3 节课 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一、交流资料,引入

11、新课。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

12、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四品读课文, 体会童年趣事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A“学骆驼咀嚼”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

13、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想象驼铃用处”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不是的,爸!它

14、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A“想替骆驼剪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追问骆驼去处”(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