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

上传人:s*** 文档编号:10967420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数据系列之:浙贝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浙贝母主产于浙江,且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优,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含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多种生物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及镇咳镇静作用。浙贝母的生长周期为一年,喜温暖

2、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采用鳞茎繁殖,于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培,次年的5月中下旬采收。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生地,在浙江地区有大量栽培。基源鉴定浙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浙贝母F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干燥鳞茎。请插入图片:http:/ thunbergil Miq除去心芽的干燥鳞茎。本品微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糙,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大贝(硫磺熏) 浙贝片浙贝母珠贝(药典品)药

3、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hillaria thunbergill Miq。未除去心芽的干燥鳞茎。本品呈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微呈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燥的残茎。混淆品种主要有:湖北贝母药材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et.K.C.Hsia的干燥鳞茎。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鳞叶2枚,肥厚,微呈肾形,大小相等或大小悬殊,大瓣抱住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4枚及干缩的残茎,内表面淡黄色至类白色。基部凹陷呈窝

4、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单瓣鳞叶呈元宝状,长2.5-3.2cm,直径1.8-2cm。质糙,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微苦。湖北贝母非正品皖贝母药材为百合科植物皖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C. chenetS.F.Yin的干燥鳞茎。本品呈扁球形、类圆形或心形,高0.8-1.8cm,直径0.6-7cm,表面类白色或微黄色。外层鳞叶2枚,大小悬殊,有的内有小鳞叶2-3枚。商品多为单瓣顶端钝或突起,基部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微苦。皖贝母产地分布生态环境:浙贝母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或竹林下,喜温和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产地分布:浙江是浙贝母的主产

5、区,浙贝母资源原来主要分布于浙江鄞县(樟溪河及鄞江流域两岸,主产区是章水、鄞江两)、金华磐安、杭州市郊、余姚。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金华磐安地区浙贝母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现已成为浙贝母的主要产区,且东阳、永康、开化、舟山、缙云、文成、青山等市(县)浙贝母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一些山区大量发展浙贝母,使新产区日趋增多。功效主治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主要成分:浙贝母鳞茎中含有多种西藜芦碱型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甲素(Peimine)、异贝母甲素(Isoverticine)、贝母乙素(peimin

6、ine)、贝母甲素苷(Peiminoside)、贝母甲素氮氧化物(Verticine-N-Oxide)、贝母乙素氮氧化物(Verticinine-N-Oxide)、贝奠定碱(Baimonidine)、异贝莫定碱(Isobaimonidine)、贝母嗪(Fritillarizine)、浙贝宁(Zhebeinine)等。还含有微量的贝母新碱(Peimisine)、贝母芬碱(Peimiphine)、贝母定碱(Peimidine)、贝母替定碱(Peimitidine)及腺苷(Adenosine)等。见下表。浙贝母生物碱药理作用:1、镇咳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皮下注射或灌胃给药,对氢氧化

7、铵引咳小鼠、机械刺激引咳豚鼠和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咳猫均显镇咳作用。4mg/kg。皮下注射对二氧化硫引咳豚鼠无明显镇咳作用。浙贝母水煎剂0.89(生药)/kg和1.259(生药)/kg对碘溶液注肋膜腔引咳猫无镇咳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2mg/kg可使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灌胃4mg/kg可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率提高,睡眠时间延长:皮下注射1mg/kg可以治醋酸所致扭体反应。3、对平滑肌的作用早在1935年张耀德心引就发现支气管平滑肌对浙贝母素很敏感,其收缩和舒张与药物的剂量有关。浙贝母碱1:1000000浓度对猫和兔离体肺灌流时

8、,可使每分钟流出量增加50以上,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1:100000)时则流出量减少20,显收缩作用。浙贝醇410-2g生药/ml对组胺(1x10-5g/m1)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片收缩有明显松弛作用,浙贝母碱1:100000浓度可使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而浙贝醇410-3g生药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松弛作用。l:100000的浙贝母碱可使兔离体子宫收缩加强,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但预先使用双苄胺能减弱或消除其对子宫的作用。4、对心血管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1:50001:1000浓度对离体蛙心灌流时,可使心率减慢,房室传

9、导完全阻滞或周期性阻滞;乙醚麻醉猫静注lOmg/kg引起血压下降。浙贝母碱和浙贝母碱葡萄糖昔对麻醉兔lOmg/kg、猫13mg/kg、犬510mg/kg有降压作用;开胸犬左侧冠脉内注射浙贝母碱葡萄糖苷,不影响血压,但心率及冠脉流量增加。浙贝母中所含4种脂肪酸(消旋-13-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消旋-13-羟基-9E-11E-十八碳二烯酸,消旋-9-羟基-10Z-12E-十八碳二烯酸和消旋-9-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均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可降低血压,己作为抗高血压药应用于临床。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表明腺苷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有报道腺苷尚能活化自细胞

10、上的A2受体,有效地阻止PAF诱导的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粘附而参与抗炎过程。提示贝母可能有抗炎作用。6、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浙贝甲素和浙贝乙素为抗肿瘤成分。有科研单位发现浙贝母中含有器官移植所必需的抗排斥药的有效成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7、其他作用浙贝母碱能使兔、猫、狗瞳孔扩大,如兔眼滴入1溶液36小时后,瞳孔直径由35mm扩大至911mm;狗静注063mgkg可使涎液分泌明显抑制,但作用短暂,5分钟后即恢复。兔静注浙贝母碱可使血糖中等程度升高。8、毒性豚鼠皮下注射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可使少数豚鼠出现四肢颤动,6mg/kg出现惊厥死亡。兔静注浙贝母碱最小致死量为10mg/kg,猫

11、为8lOmg/kg静注后15分钟出现瞳孔中等程度扩大、四肢无力,60分钟后出现振颤、惊厥、呼吸困难、死亡。小鼠静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最小致死量为9mg/kg。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浙贝母秋种夏收。9月下旬-10月上旬栽种,10月中旬发根,11-12月萌芽,地下鳞茎略有膨大,2月上旬出苗,2月下旬-5月中下旬为鳞茎膨大的主要时期,3月中、下旬地上部生长最快,除有一个主秆外,还可抽出第二个茎秆(称“二秆”),并现蕾开花,4月上旬凋谢,4月下旬-5月上旬植株开始枯萎,5月中、下旬种子成熟,鳞茎停止膨大,全株枯萎,6月鳞茎越夏休眠。土壤含水量25%最适生长,酸碱度以PH5.57为宜。 浙贝母鳞茎和种

12、子均有休眠特性。鳞茎从地上部枯萎开始进入休眠,经自然越夏到9月即可解除休眠。种子经5102个月左右或经自然越冬可解除休眠。因此生产上多采用秋播。种子发芽率一般在70%80%生长习性 浙贝母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平均气温在17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升高而枯萎,高于30或低于4则生长停止。地下鳞茎于1025时正常膨大,高于25地下鳞茎进入休眠,-6鳞茎受冻。年生长季节长3个半月左右。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择河流、山脚、大溪两侧的冲积土为最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砂

13、质壤土,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适宜种植浙贝母,可与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轮作。黏土、砂性的土壤均不适宜。浙贝忌连坐,不能连种3次,否则易得病害。地选好后深翻1820厘米,耙细耙平,做成宽200厘米,高1215厘米的畦,畦沟深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每公顷施腐熟的厩肥和堆肥3750075000千克,均匀施入表土层。繁殖方法浙贝母生产中采用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从种子到长成可以收获的鳞茎需5年时间,多不采用。1、种茎分级 分级的目的是防止浙贝母出苗后植株高低不一,影响生长和管理带来不便。分级主要按鳞茎大小来分。除2号鳞茎(中号鳞茎)用于种子田栽种外,其余各档均用于商品田栽种。田间过夏的浙贝母地,种茎

14、分级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起土时选出2号鳞茎,保证种子田及时下种。其他暂时堆放在室内,再根据分级标准在室内进行2次分级。2、鳞茎繁殖 种子田与商品田的栽种期均在9月中旬10至月上旬。栽种前挖出留种用2号鳞茎(直径45cm,大小均匀呈扁圆形、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鳞茎),种子田先栽,随挖随栽,商品田在种子地栽完后,再行栽入。先在畦上开沟,沟距20cm,种子田沟深1015cm,商品地沟深57cm,株距15cm,鳞茎芽头朝上。每亩用种量,种子地 400 500kg,商品地250300kg 。商品田因种得较浅,一般畦不套种作物。3、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特性,采收后宜当年秋播(9月中旬10月中旬),如延迟到11月中旬以后播种, 则出苗率显著下降。种子繁殖需5年才能采收,年限长,不易保苗和越夏,故生产上采用较少。但在种鳞茎来源困难地区采用种子繁殖。播前选好种,条播或撒播,以条播 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