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7406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绪论.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目的:初步认识各类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和了解其心理特点,掌握相应的特殊教育知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时间:45节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50%) +考试成绩(50%) +出勤率,第一章 特殊儿童概述,什么是特殊儿童?,一、特殊儿童 狭义: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 广义: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泛指因残疾、学习困难和其他特殊性而产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以及处境不利的儿童。,一、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狭义: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 广义: 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

2、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只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二、分类,美国(IDEA) 日本 台湾特殊教育法 大陆,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 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健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 返回,日本 视觉障碍(盲、弱视)、听觉障碍(聋、重听)、精神薄弱、肢残、病弱或身体虚弱、言语障碍、情绪障碍 返回,台湾 身心障碍 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 资赋优异 一般智能、学术

3、性才能、艺术才能、创造能力、领导才能及其他才能等。 返回,大陆: 1989年 盲、聋、弱智、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和情绪障碍。 2006年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特殊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感官残疾儿童,语言残疾儿童,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聋盲双残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社会行为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孤儿和寄养儿童,课程内容,第一章 特殊需要儿童概述 第二章 智力障碍儿童 第三章 听觉障碍儿童 第四章 视觉障碍儿童 第五章自闭症儿童的心理 第六章 肢体障碍与病弱儿

4、童的心理 第七章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 第八章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 第九章学习障碍的心理 第十章多重儿童的心理 第十一章超常儿童的心理,三、特殊教育,(一)概念 使用一般的或者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讨论】 对于一个又聋又盲又有肢残的儿童,需要不需要教育?如果需要教育有什么意义?说说你的意见和理由。,(二)意义 1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能使特殊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发展趋势,(一)从医学模式向社会生态学模式的

5、转变 (二)重视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 (三)重视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观点的变化,隔离式教养 正常化:阐明对残疾人提供护理、教育和服务的原则,应该允许每一个残疾人的生活包括居住、教育或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尽可能正常,与非残疾同龄人类似。 一体化:认为残疾人在哪里和跟谁在一起正常化,即残疾学生和非残疾学生融合在教育和社区环境中。 回归主流:在特殊教育班学习已证明学业上进步而获得在普通班里随班就读资格的学生,到最少限制环境的普通课堂受教育。 全纳教育是教育应该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全纳性学校是指学校必须接纳服务区内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1981年我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

6、302所,学生33497人; 2003年,我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551所,单独统计的盲、聋、弱智学生364740人,其中随班就读的学生24万多人,约占总数的2/3; 2009年,我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招收残疾儿童6.4万人,加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殊教育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校残疾儿童达42.81万人。,在校残疾儿童人数,谈谈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的关系吗?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开展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随班就读,80年代初期,受一体化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改革实验; 现阶段我国学龄残疾儿童70%以上在普通学校等随班就读,他们主要是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和肢残病弱儿童,而其他特殊儿需要儿童,如学习困难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及超常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就读。,随班就读的意义: 1.有利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 2.有利于普通儿童学会理解和关心特殊需要儿童 3.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 4.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5.有利于特殊教育的完善,使特殊教育形式多样化。,五、安置方式,作业 要当好一名特教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