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6924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纪 颖 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jiyingpku,问题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5,问题2: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层级和不同主体有不同的策略、责任和义务,SARS,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r

2、onavirus)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该病具有传染性较强,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危害大的特点。,SARS流行初期 广州 的应对给我们的印象,省内初步应对 医生和卫生部门信息上报 上级专家调查核实 试图寻找病因、分离病原 建立非典病区 不足 公众恐慌,抢购信息公开 医护人员感染防护意识,同行预警,“当一个网络信息从地球的南半球到北半球传递只需要两秒的时代,北京的医生不知道广州的疫情究竟是何等模样,这便是2003年的春天,北京被猝不及防击倒的原因之一。”,初步应对阶段,全力应对阶段,北京市SARS病例发病时间分布,3月1日 301医院接收北京第一例“输入型非典型肺炎

3、病例”。 3月6日北京市CDC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 3月中旬至4月1日网上流传“北京疫情”。 4月3日 卫生部宣布北京发病12例,死亡3例。 4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北京确诊339例,疑似402人。,初步应对阶段信息管理,初步应对阶段病因研究,北京市SARS病例发病时间分布,2月18日 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通报病原体为衣原体。 3月12日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全球警告 3月25日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已经宣布,非典病原体是来自猪的“冠状病毒”。 4月16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病毒已经找到,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初步应对阶段病人救治,北京市SARS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各

4、大医院接收病人 4月8日卫生部将非典纳入乙类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SARS之前,中国没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定和分级标准,也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系统,更没有对此的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此外,政府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新闻传播、多部门协调、社会动员、重大控制措施实施都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政府在应对SARS上,初期一片混乱。” 曾 光,初步应对阶段,北京市SARS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全力应对阶段,全力应对阶段,4月20日标志性的日期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求 卫生部决定每天公布疫情,信息收集和发布,全力应对阶段,4月23日 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

5、指挥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任总指挥。 中央财政设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基金总额20亿元,从预算总预备费中安排。,政府主导责任明确 应对组织体系建立,全力应对阶段,4月23日 北京市通告,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 4月24日 西城区决定于4月24日零时对人民医院实行整体隔离。这是全市第一家实行整体隔离措施的单位。 4月24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始停课2周。 4月25日 北方交大、中财大学生宿舍楼实行隔离控制措施。,专家组建议被采纳 传染病防控措施实施,全力应对阶段定点收治病人,4月23日 北京市小汤山医院开始施工。 5月6日,整顿规范发热门诊,保留63家条件较好的医院发热门诊。 5月7日,北

6、京所有确诊非典病人全部转移到16家定点医院,实现了确诊患者随诊随收,集中治疗。,传染病防控措施实施 全力救治病人,小汤山疗养院,未开发区域,面积大,远离市区,通风良好。 7000多工人,6大建筑集团,7天时间建成拥有1000张床的传染病区。 全军调集1200名医护人员奔赴小汤山。,各部门介入非典型肺炎应对行动的时间,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必须填写健康申报表方可办理登机手续。,决定将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时间暂推迟到5月底进行,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公众的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完成了从组建、运转到关闭的全过

7、程,共有672名非典病人在这里接收治疗,治愈率超过98.8%。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全球发病病例情况,截止到2003年7月31日, 全球累计发病8098例,死亡774例,病死率9.6%,取得成果的肯定,在没有成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没有明确的传播模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针对性疫苗的情况下,我国依靠隔离传染源、检疫和追踪密切接触者、个人防护等传统的传染病控制措施终于将疫情控制。 WHO称“在世界范围内遏制SARS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SARS的控制”。,小结: 在SARS防控的过程中核心因素是什么?,政府主导责任 信息收集和

8、公布 病因的调查和病原检测 专家咨询 全力有效的医疗救治 多部门配合 公众健康宣传和教育,SARS后我国卫生应急的转变,我国逐步形成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基础的“一案三制” 法制 体制 机制,温家宝:“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基本法:,专项法:,国际法:,管理协调,卫生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 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 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 开展技术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机构的职责,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

9、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快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综合性医院通常是不明原因疾病的“登陆点”“前哨站”!

10、,2005年的又一次考验,资阳市卫生局,疫情分布,204例病人,死亡38人。 发病涉及到12个地市、37个县、区;但呈点状散发,未见集中连片暴发现象。 疫点之间无直接联系。 所有疫情均发生在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 未见人传人的现象。,与历史上曾报道过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相比,这次疫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波及面及社会经济影响都是最严重的,也是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后影响较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减少伤亡,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进入休克和DIC阶段 省内最好的医院收治 北京大医院/四川省级临床专家会诊 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 开展紧急培训 保证一线人员的轮休,公众宣传和教育,四

11、免一助宣传 对猪进行普查登记 对养猪场定期消毒 严禁私自非法屠宰生猪 同时:经过检疫合格的猪肉可以放心食用 资阳市政府提请公众注意“减少与病、死猪的接触”,从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我们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化学中毒 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12、特别重大事件(级) 重大事件(级) 较大事件(级) 一般事件(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市)、乡(镇、街道)。 组织机构 报告 信息监控 技术保障 监督管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1.1,临床医护人员如何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科室 - 医院 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卫生应急,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