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966361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5.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水土保持讲座2014年1---高工培训班(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水土保持 的经验、问题与对策,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 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问题历来比较严重。目前,我国仅水力侵蚀未治理的面积就有170万km2,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 1、“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是当今

2、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考评: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 2、红线: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国家主席令第49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

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2011年国家主席令第39号),提 纲,一、我省水土流失状况,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建议,二、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经验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全省水土流失状况,1、全省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流域,水系 降雨 土壤 植被 气象,(1)地形地貌,全省基本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降低,具有典型的山地、丘陵、岗地、盆地、平原和风沙地貌。,(2)流域、水系,(3)河南省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图,(4)土壤,(5)植被,气象 河南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山地和平原气候有显著差异,南北各地区气候亦不相同。全省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

4、,具有“冬长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晴和日照长”的特点。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无霜期240天左右。,2、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定义,类型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分布及特点 水土流失危害 我省水土流失历史演变 (6)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水土流失一词源于我国,土壤侵蚀是外来词,二者通常作为同一语使用。 它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包括了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离、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不同点是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水土流失涵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类型

5、主要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我省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分布及特点 原有水土流失状况 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状况,轻度水土流失分布在豫西伏牛山区,豫北太行山的深山区及豫南桐柏、大别山区。,中度水土流失分布在植被较好的丘陵区。,强度水土流失分布在植被破坏严重的浅山丘陵区。 极强度分布在豫西黄土地区。,我省水土流失具有以下特点: 以水力侵蚀为主; 受地质地貌条件影响明显; 与人口、矿产资源分布关系密切; 南北差异较大。 我省水土流失分布具有以下规律:一是西部大于东部。二是中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三是低山丘陵区大于深山、中山区。四是

6、在同等地理位置与地貌条件下,易风化类的地质岩性高于非易风化类地质岩性。五是在同等地貌地质条件下,水土流失易发程度和强度与人类生产、建设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全省70%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于以下四类地区,地形起伏、植被稀疏、人口稠密的低山丘陵地区; 土层深厚、植被稀少、坡耕地相对集中的黄土地区; 矿山资源相对丰富、集中的豫西、豫北地区; 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密集的山丘地区乡(镇)、村、居民点的周边及非硬化道路与两侧。,全省年土壤流失量1.2亿吨,其中以上四类地区占80%。,省三区划分图,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容易破坏地面完整; 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衰退,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

7、发利用; 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加重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水土流失容易破坏地面完整,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衰退,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山丘区降雨集蓄利用;地下矿产如煤矿 等疏干水的白白排放,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加重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加剧贫困,(5)水土流失历史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后期至今,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七十年代末,水蚀面积:,6.06万km2,(调查统计数),人口急剧增加:4

8、282万人(1950年)增至7285万人(1980年),人口增长70% 粮食、饲料、燃料俱缺 过垦、过伐、过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水土保持工作恢复(1984年恢复机构) 农田基本建设大规模开展 全省20多个水保重点县防治工程实施,水蚀面积:,3.1万km2,4.02万km2,同期治理1.8万km2 ,实际减少0.92万km2,开荒扩种加剧 开发建设活动逐步增多,边治理,边破坏,九十年代后期至今,治理力度加大(长江、黄河等流域水保重点工程,退耕、退牧等生态工程) 水土保持法制加强,水蚀面积:,2.79万km2,3.1万km2,面积变化不大,但流失强度有所减轻,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建设

9、空前,水土流失加剧,治理进度减慢,(6)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截止2010年,全省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2.79万KM2,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000T/ KM2.a,年均土壤侵蚀量8300万吨。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0.66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1000万吨。流失分布如下,豫南地区由于雨量丰沛,林草植被生长迅速,加之矿产资源项目少,水保措施效果十分明显。流失以微度、轻度为主。,深山区(中山区)由于人口稀少,人为活动轻微,通过治理、封禁,水保效果也十分明显。,低山丘陵区,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及不良的地质条件(如黄土地貌、易风化岩石),实行水保措施后的效果有限。流失以轻、中度为主。,在资源富集区、基建项目集中

10、区、人口密集的乡(镇)、村、居民点附近道路两侧,水土流失仍在发展,局部还在加剧。,趋势,一是总体得到改善,特别是近十年来效果比较明显。 二是局部有所恶化,特别是豫西南的矿产资源开发区、豫北太行山石料开采加工区和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区,由于大面积扰动地表、弃土弃渣,致使流失加剧。 三是今后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将得到继续改善、但工作难度加大。,二、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1、主要成效,(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我省已累计初步治理面积3.34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措施保有量3.27万平方公里 全省轻度以上水土流失由1980年的4.02万平方公里,降至2.79万平方公里。 年土壤侵蚀总量由2.

11、33亿吨降至1.0亿吨。全省主要河流年输沙量逐年下降。,主要河流测站降雨、径流、输沙量对比,全省累计建设基本农田67.6万公顷,水保林176.8万公顷,经济林42.9万公顷,封禁治理7.55万公顷,修建了大量的蓄、拦、排、引、灌小型水利工程。,据调查与测算,全省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年增加蓄水能力7.6亿m3; 年增产粮食81.1万吨; 使近百万人解决温饱、摆脱贫困。,(2)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深入贯彻水保法,健全完善监管制度。各地结合查处的案例,进一步修订了文件,完善了监管制度,努力构建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基本查清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为搞好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全省共调查各类开发建设

12、项目7700多 家,其中已编方案项目3000多家。,开展了大规模执法检查,推动了“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全省共组织各类执法检查3651次,检查项目3548个,下发各类整改意见或文书2494份。,水保监督管理更加深入。在全省各级下达的整改意见中,已经落实整改的989个、占40%,正在落实的891个、占36%,全省补报水保方案 930份,开展水保专项验收464个,补征水保规费 1.8亿元(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强化了行业主管地位。通过专项行动,我省方案申报率由15%提高到45%,实施率由30%提高到50%,验收率由10%提高到43%,规费到位率大幅上升,水利行业的主管地位得到加强,行业形象得到改善。

13、,(3)水土保持监测与科学研究,机构建设:一个省级监测总站,六个监测分站和29个水蚀监测点。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基本落实。,监测设施基本完备,陕县坡面径流观测小区(10度和15度),陕县坡面径流观测小区(25度),动态监测项目陕县金水河流域控制站,金水河流域控制断面,鲁山县迎河流域控制断面巴歇尔量水槽,鲁山县迎河流域控制断面三角量水堰,监测工作有序开展,长治七期观测点,宝泉电站坝后渣场坡面标准径流观测小区,砚瓦河流域坝系监测低水测流槽,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坡面监测,南阳至西坪高速公路工程路堑滑坡监测,开封电厂贮灰场监测,新义煤矿降雨观测点,高速公路工程弃渣场监测,取得一批监测成果,科研为水土流失治

14、理提供技术支持 我省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在水土流失规律,小流域综合治理,植被建设技术和实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具有本省特色的水保科学技术体系。完成科研项目100余项,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主要经验,(1)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水土流失规律和当地实际,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因害设防,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山顶戴帽+水保林,坡面防护+经济林,坡改梯,农田道路,淤地坝,退耕、封育,黄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配置,水系,农田道路,经济林果,坡改梯,退耕、封育,小流域综合整治模式,(

15、2)预防为主,依法防治水土流失,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规定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执法监督,禁止陡坡开荒,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管理,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现场执法,(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使群众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科学配置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态用水,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关系。同时,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因水制宜,

16、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4)优化配置水资源, 重视理论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 推广实用技术 开展科普教育,增强治理者的科学治理意识和能力,(5)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益,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局面。,(6)建立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7)广泛宣传,提高水土保持意识,(1)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 普遍存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因基本建设活动,共扰动地表18.5万公顷,产生弃土弃渣2.77亿吨,、主要问题,西气东输项目,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全省坡耕地约1100万亩,占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