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66344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南录后序 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自序的写法;2.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一些动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以及几个多义词的用法;3.了解文天祥指南录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记叙和说明两大部分的关系。2.难点:本文部分动词的作用,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新课: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宋朝吉州庐陵(江西吉安)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

2、家、文学家和诗人。21岁中状元后,做过几任地方官和京官。德右元年(1275年),元军渡江南侵,文天祥起兵抗御。元军逼近临安时,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代表南宋王朝与元方谈判,被元相伯颜扣留。不久,从镇江脱逃,历尽千辛万苦,渡海南归。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侵入江西,文天祥兵败,退入广东,在五坡岭被俘。后被押至燕京。元帝忽必烈、丞相索罗多方设法劝降,文天祥始终不肯屈服。至元十九年(1283年)从容就义,卒年47岁。文天祥的诗文,自奉使被执以后,内容多与时事有密切的关系,或抒情,或叙事,艺术地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思想,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历史画卷。他的那些表现“忠肝义胆”

3、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作品,如扬子江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不但在宋末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国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解题:指南录是文天祥自己编的一部诗集,共四卷。指南:向着南方。录:是这段艰险历程的记载。其用意就像他在一首诗里所写的那样:“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共有两篇序,先写了一篇“自序”,又写了这篇“后序”。“序”是一种文体,是对于著作意旨的陈述,通常放在著作的开头,现在叫“前记”或“前言”。如果说指南录这部诗集的诗篇,撰写了文天祥这段苦难的经历的心情和感怀,那么该说这篇“后序”是这段苦难经历总的记叙。它记叙了文天祥出使敌营,如何大义凛然,痛骂汉奸以及严词抗争

4、痛斥敌人的情况;叙述了文天祥寻机从敌营逃出后,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天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视死如归、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德右元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拜官除:除去旧职而任新职北兵:指元兵,表示作者忠于国家和汉民族的立场时北兵已迫(于)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当时元兵逼近都门迎战防守迁都施行大小官员聚集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府中计策所出的地方恰巧(双方)车执政的人见他们认为没有一个人能拿出解救的办法使者所乘的车子往来频繁当:主管、掌管相:用在及物动词前,有代词作用谓为:认为是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

5、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走一趟是解除(国家的)祸患国家的事情这种地步爱惜(自己的)身体料想意为贪生怕死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于)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还可以用言辞说明以前奉命出使的人扣留在元营的窥探一次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寻求办法不接受官职用(身份)前往不接受宰相的印信,辞不就职第一自然段:出使元营的背景和“求救国之策”的动机。两个对比“迫修门”元军攻势凌厉背景“皆不及施”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莫知计所出”满朝大臣,贪生怕死,惊慌失措崇高精神“求救国之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挺身而出动机:1.舍身报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2.想通过谈判,劝说元统治者

6、退兵,挽救危局“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3.想探敌虚实“归而求救国之策”在国难当头,文天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甘冒风险,出使元营,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刚(我)抗争的言辞激昂都很吃惊震动立刻轻视的是轻:形作动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以前有通敌做坏事以后有卖国投敌被扣留于是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径直上前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叛国投敌的罪行充当叛逆数:列举罪状名作状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只考虑个人安危表面上尊敬(我)

7、实际上(对我)很个元朝的贵官酋:头目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名义是招待使者的官员我的住所回国不久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用奉表请降的使节的身份到北方去逼迫列理自杀,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之)有为也。”内心里忍受着痛苦跟着走(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之:代“隐忍以行”第二自然段:在元营抗争被扣,被迫北上和“将以有为”的决心。“抗争”“诟虏帅”“数逆贼”表现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他在被扣的处境中,是始终以国家前途为念(“国事不可收拾”表现了爱国精神)。后半段写在被驱北行时的想法,为什么说“分当引决”?“分当引决”是以死报国,足以表明忠贞之心;为什么又不愿“引决”,因“引决”无助于国运的挽回,“隐忍以行”决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将以有为”,这种忍辱负重,符合他“求救国之策”的初衷,是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不愿“引决”,为的也是救国,与其“引决”而无补于国家,不如相机脱身,以担负起“存亡国,继绝世”的重任。第二课时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机会逃往(情况)详细淮东淮西两边防统帅约定(同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