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5852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练习 岳麓版必修1基础夯实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解析:由“竹枪”“铜灯”可知是吸食鸦片;“妻离子散”“烧尽田地房廊”讲的是吸食鸦片的危害,因此对联反映的是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答案:C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

2、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并结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知A项正确。答案:A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标准。答案:

3、A4.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感到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珠江两岸居民不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不理解本国反侵略斗争,“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故选B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答案:B5.鸦

4、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官员不了解近代科技,愚昧无知,故B项正确。答案:B6.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赔款B.协定关税C.建立租界D.割香港岛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的

5、主要需求是打开中国市场,协定关税体现了英国的这一需求,故选B项。答案:B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解析:“理藩院”从称谓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华夷之辨,“外务部”采用当时国际通用名称,逐渐与国际接轨,体现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倾向,D项正确。外交机构名称的变化,不能体现整个官僚体系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单从外交机构的名称并不能体现“屈辱”,故B项错误,外交机构名称与社会性质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6、。答案:D8.“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嘎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南京条约签订D.虎门销烟解析:根据材料中“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要在朝廷宫中”“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等,可以判断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提出修约要求,为此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项。答案:B9.“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

7、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主权的完全沦丧B.英法联军的暴行C.洋务运动的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在北京还火烧圆明园,犯下滔天罪行,故选B项。答案:B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

8、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材料三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参考答案:(1)他们认为这场

9、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是不道德的。(2)战争的原因是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道德观念而放弃利益是不明智的。(3)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4)保护鸦片走私,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中国市场。能力提升1.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A.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C.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D.中国处于落后状态必然挨打解析:根据材料“通商战争”“世界大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世界形势主要是工业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故选A项。答案:

10、A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的侵略动机B.要理性看待西方列强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社会差距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西方侵略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客观进步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对于西方侵略要理性对待,故B项为最佳答案。答案:B3.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11、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达到其目的解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根本目的在于抢占市场,通过输出商品掠夺财富。A、C两项属于表面现象,D项是侵略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答案:B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材料二帝国主义侵略中

12、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论述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0年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说明马克思论述的正确性。(2)材料二中,毛泽东的两段论述是否矛盾?为什么?(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后果和影响。参考答案:(1)1840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冲击了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同时,促使中国自然经济

13、开始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2)不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3)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双重作用,其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客观进步作用。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