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5364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阳关雪教案 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关雪教学目标1、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2、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3、把握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散文的特点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 归纳法 讨论交流法 赏析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本文化苦旅,一个世界名人,世人惊羡。余秋雨的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是的,人们在欣赏象闲适智慧的梁实秋,幽默风趣的林语堂,平和闲淡的周作人,随意自在的张爱玲等大家的作品的同时,企盼出现新的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夺去了众人的眼光。有人说他的散文刷新了一个彻底平庸和彻底苍白的时

2、代;有人说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的天空里, 其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有人称余秋雨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 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今天,让我们走进余秋雨,跟着他去探寻历史和文化,听他的解读。二、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当代著名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散文家。浙江省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最难考的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8年毕业,当时正值浩劫,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因热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1971年,余秋雨为全家

3、生活所迫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直到文革结束。1983年之后,陆续出版了艺术创造论 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 戏剧思想史 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5年在从未担任过一天副教授的情况下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并以39岁的年龄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

4、授。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寻觅中华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居全球华文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为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山居笔记(1995)写作始于1992年,成于1994年。为了此书,曾辞去学院行政职务。本书主要记叙了作者以直接感悟的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历程。其中纷繁社会中的一丝丝回忆,历

5、史的回忆,回忆的碎片,这一切总会让我们陷入深思,有种很温馨的感觉。全书没有诗歌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从而使得文章中所触及到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的现实遥相呼应轻快中不乏沉重,从容中又不失理性的批判,由此把一个社会现实的剖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无形中引发并启迪人们的深思,从而点明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崇尚清雅淡泊的主题。这深邃的文字犹如永远灵魂的脚步,虽然有些沉重,但很黄埔,虽然漫漫,却永远光明。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

6、最佳书奖第一名。霜冷长河(1999)书中收录了关于友情、名誉、谣言、嫉妒、善良、年龄等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风格平实自然,行文简洁流畅,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真实人性的深入思考。创作上的一次转变。1999年,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对凡是在人类历史上有过重大的古代文明遗址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参观考察,因而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巨匠,也是美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善的学者。旅行日记后被命名为千年一叹。千年一叹日记体散文集,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

7、,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先生在自序中说:“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山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

8、摸它们的伤痕。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从表面形式上看,本书是一部真实的考察日记,更是一个文化反思的过程,不轵是一般意义上的旅行文学。作者在亲临古文明旧址,目睹其后裔现状时,所引发的历史沧桑感和现实感受,以及与之俱来的感叹和悲叹影响着每一位读者,作者感怀文明曾有的辉煌与高度,使历史与现实的相对展现,以观察对照的评述重点,构成切入主

9、题的观察模式,反省古文明的兴衰起伏,这样的情怀襟抱,也使其格局更显伟岸宏大。2000年秋,再次跟随香港凤凰卫视对辉煌的欧洲文明进行了历时3个多月的详细考察,回国后,行者无疆问世。行者无疆(01年)记录作者作为凤凰卫视欧洲之旅的嘉宾主持,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这次壮丽而浪漫的文化苦旅的全部行程是千禧之旅的3倍。本书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他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此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

10、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透过文化的眼光,对欧洲文明作出了史诗般的深度解读,本书获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借我一生,余秋雨回忆录,创立“记忆文学”的新体裁,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共5卷25章。娓娓道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包含父亲遭难,文革时期与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亲自走访世界古老文明遗迹等经历。作者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本书可以说是余的生命之旅,是他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世界十大最重要的书籍”之一。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

11、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精英”和被环宇电脑评级系统测评为“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唯一的中国学者。近年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满了数十万名听众,被自称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07年被澳门科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08年,被全国网民投票评为“07年全国十大学术精英”第一名,又被亚太测评系统评为“影响世界一百年的

12、百名华人”,08年9月,由上海市教委在上海戏剧学院内的“余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三、文化苦旅文化苦旅(1992)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余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了这本书。作者依仗丰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运其妙笔,以漂亮干净的散文,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背后的深层含义,加以组合,使他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

13、既展现了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作品主题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不但揭示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时也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一、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之“苦”;二、中国文人的艰辛之“苦”;三、作者本人进行文化探索的艰苦历程。“历史纵然沉重,脚下纵然崎岖,但我的步履应该轻快。因为只有轻快,才有广阔;只有广阔,才有浩叹。”正如余秋雨所述“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他在文化苦旅的序中所说:“

14、我发现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存,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所以,这位文化苦行僧任重而道远,自觉地肩负起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尘封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山水中抉发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的精神内蕴,因此,其书也不可摆脱地充满着一种历史沧桑感,从始到终都贯穿着对“苦”字的感悟,同样,带着对“苦”字的思索,我们也能够深刻领悟到中国文人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文化苦旅,以开阔的文

15、化视野将秀丽的自然山水和沉重的文化反思艺术地融合在一起,让你不仅能欣赏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更多的则是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一种莫可名状的愁苦。四、作品赏析没有人像余秋雨那样致力于这种历史文化的探寻,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展示了极为开阔的时空视野,表现出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浑厚大气,给人一种深邃苍凉而又厚重沉甸的沧桑之感。余秋雨踏访阳关古址后写了阳关雪。(一)题目“阳关雪”哪个是主体?一般的作者就这个题作文,很可能会把构思的焦点放在“雪”上,大写阳关所见的雪景。余秋雨却没有把“雪”作为描写的主体,雪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二)作品思路从古代文人生前的际遇和身后的影响写起谈论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踏访阳关,(打听阳关走近阳关阳关怀古)徒步沙漠的感觉古战场(面对坟堆的思索)阳关(荒落的土墩:荒落、坍了大半,泥沙层层,苇草层层,寒风狂劲,积雪未化)王维惜别劝酒场景唐人风范(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步履放达)(三)语句分析1、划出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沙漠:茫茫无际;古战场:枯瘦萧条;阳关:居高临下,了无踪迹。2、茫茫无际的沙漠,枯瘦萧条的古战场,了无踪迹的阳关,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而作者却不辞辛苦地冒雪赶了这么远的路前去,不仅为寻景,更为寻诗,寻历史,寻文化。请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