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5222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的心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为主,采用学生自由朗读的方法;2、内容上引导学生体会一波三折的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体会至爱亲情,并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为主,采用学生自由朗读的方法。内容上引导学生体会一波三折的结构特点; 2、透

2、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为主,采用学生自由朗读的方法。内容上引导学生体会一波三折的结构特点; 2、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有人说:上帝不能到每个人的家里,所以创造了父母。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地方,他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他;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地方,叫做“家”,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父母又有一颗怎样的心呢?出示课题

3、:父母的心二、资料宝袋: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我会读:濑 佣 褴褛酬谢舱2、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

4、女给贵妇人;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3、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4、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呢?时间决定表情理由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可以过好日子、继承家业、一百元酬金第二天早上二儿换大儿无精打采长子是接班人第二天傍晚女儿换二儿失魂落魄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儿痛哭失声太小冷酷无情四、妙点揣摩,多角度评析:1、你认为他们换孩子、要孩子的理由充分吗? 明确:三次理由前后之间很矛

5、盾,基本上是借口。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2、你能体会课文中父母的心吗?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用笔为这颗心涂上颜色,你会涂上哪种色彩,为什么?3、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如果一开始就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爱子之情。这样写的好处:(1)符合生活的真实;(2)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使情节曲折、跌宕起伏(3)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

6、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认为本文的详略安排如何?为什么? 首先:从故事双方的人物来说,四次调换的过程,其时正是矛盾双方曲折复杂的心理历程。对穷夫妻来说,送子女给别人即可以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自己又能有所回报,从而改变一下目前窘迫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所以他们“商量”后将大儿子送给了贵妇女。但是那种难以割舍的爱子之情又让他们寝食难安,于是他们又三番五次的调换子女。毕

7、竟“毁约”是难为情的,于是他们分别去跟贵妇女说,并且找出各种理由。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斗争过程,感动人们的正是那最纯洁、最无私、最令人感动的父母的心啊!其次:从表达方法上看,前三次是略写,最后一次是详写。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令简单的故事情节摇曳生姿,产生一波三折的效果。让读者随着作者的叙述而感动,为故事情节的铺展而感染,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2、本文为什么起名“父母的心”?“心”在文中有何含义,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父母最后的决定可以真切地反映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

8、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小组讨论:你认为是把孩子送出去好还是不送好?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送与不送都是爱。最后,“爱子女之心”战胜了“优越的条件”,主题得到了表现。2.文章结尾写到“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我们为他们的团聚感到高兴,大家设想这一家六口的生活。 明确:比如担心主人公的命运;他们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他们会不会真的“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等等。过渡:其实大家的担心也正是作者的担心,我们读这篇小说时,似乎能嗅到一丝淡淡的感伤,这是为什么呢?四、本课小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

9、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五、作业布置: 为自己的父母做一点事情或对他们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六、板书设计:要求送孩子时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送走长子时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一波三折,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跌宕起伏要回女儿时 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教学反思 略。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