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4659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58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_第四版_逢锦聚(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 支 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 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 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 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2 所有权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

2、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 从 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 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3 产权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 :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是权利束而不是某 项权利;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4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

3、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 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 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2 2 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 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

4、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 生产关系的范畴, 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 是一种深层次 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 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 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经 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6

5、 制度创新 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 新 一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一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 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6、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 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 交换。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 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3 3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三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

7、配。表现在: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 中的地位。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 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 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 配置的效率。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 解释下列概念 1 商品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 解释下列概念 1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2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

8、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 交换价值3 交换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4 价值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4 4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5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

9、值实体。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 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7 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 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 /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8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决定, 商 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 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 又支配商品流通, 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 的分配。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 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 市场经济9 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10 资源

11、配置10 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 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5 5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 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其中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 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

12、劳动,它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 不可分割的。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 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 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 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2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

13、奠定 了基础。 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 定了基础。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 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三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 )三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 ) 答: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 它涉及 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14、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6 6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 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 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 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 。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 实现的,而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 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如果说第一种

15、含义 是指价值的决定, 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 不过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 别: 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 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 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 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 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四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 )四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 ) 答: 1 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6、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 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 2 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 的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 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 五 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送分题! )五 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送分题! ) 答:按照一中价值规律的名词解释回答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