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420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首都绿化大发展_佟永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LAND GREENINGLAND GREENING 2009.1 国土绿化 改革开放 30 年,园林绿化大 发展。到 2008 年,北京的绿化美 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建 立了高标准的生态体系、高效益 的产业体系、高水平的安全体系、 高品位的文化体系和高效率的服 务体系五大体系框架,构筑了山 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 道绿色生态屏障, 初步形成了“城 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城 区花团锦簇,郊区绿色田园”的 生态景观。 建设生态体系 构筑三道屏障 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 打开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大门,也 展开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 展的画卷。经过 30 年的绿化美 化建设,首

2、都北京的生态环境得 到了极大恢复、改善和提高。到 2007 年,全市有林地面积发展到 105 万公顷,森林资源总价值达 到 5881 亿元。全市林木绿化率由 1978 年的 16.6% 发展到目前的 51.6%, 人均绿地达到 48 平方米,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2.6 平方米。 改革开放,促进了 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出台,首都北京的园 林绿化工作走上了规划建绿的轨 道。依照规划,北京市确立了建 设城市和隔离地区、平原、山区 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中心区绿化中,以强 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为目标,实 施规划建绿。一是沿城市中心区 向周边延伸的道路两侧及纵横交 错的道路两侧建设放射状绿地

3、。 二是沿二、三、四、五环四条环 城道路两侧建设环状绿地。三是 按照规划布局、功能需求,建设 点状分布的城市绿地。经过多年 建设,现已实现了居民出行不超 过 500 米就能见到公园绿地的目 标,城市绿化覆盖率由 1980 年的 20.08% 增加到目前的 43%,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80年的5.14 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2.6平方米。 在城市绿化隔离地区 , 按照 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 用以阻隔城市“摊大饼”式扩张。 2001 年 3 月 8 日,伴随着浓浓 春意,隔离地区绿化建设正式启 动,规划绿化面积 1.25 万公顷。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绿化面积 1.26 万公顷,环城筑

4、起一道道森 林屏障。2007 年,北京市坚持绿 化惠民方针,在隔离地区启动了 “郊野公园环”建设工程。在现有 绿地基础上增加休闲、健身等服 改革开放三十年 首都绿化大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 首都绿化大发展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佟永宏 张晓丁 摄 142009.1 国土绿化 COVER STORY 封面文章 务设施,完善提高环境绿化,为 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 2008 年首批建设的 15 处郊野公 园已经对市民开放。 在平原地区,以沙荒治理为 重点,以河道、公路为绿化骨架, 结合卫星城、小城镇、新农村建 设等,加强绿化建设,先后启动 三北防护林、 “五河十路” 绿色通 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地

5、区绿化等 平原绿化工程。经过多年绿化建 设,初步形成了片、网、带、点 相结合的平原绿化体系,累计绿 化面积达到 17.3 万公顷。市级以 上公路、河道 90% 以上实现了绿 化。平原林木覆盖率由上世纪 80 年代末的 7.9% 提高到了 2007 年 的 23.57%,形成了色彩浓重、气 势雄壮的平原绿色生态屏障。 北京市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 的 62%,绿化山区对改善全市生 态环境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 在全市人民努力下,山区先后启 动实施水源保护林建设、太行山 绿化、 京津风沙源治理、 退耕还林、 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彩叶 景观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工 程。

6、 通过多年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 环境整治、绿化美化,95% 以上 的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山区的 林木绿化率由 1980 年的 22.8% 提高到 2007 年的 70.49%,形成 了林木葱翠、绿绕京城的山区绿 色生态屏障。 发展绿色产业 致富京郊农民 改革春风送暖京郊大地,极 大地调动了果农、花农、蜂农、 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北京 市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 视下,北京市以“发展绿色产业, 富裕京郊人民”为目标, 通过“政 府搭台、百姓唱戏” ,实施了系列 绿色富民工程,推动了果品、花 卉、 林木种苗、 蜂产业、 森林旅游、 林下经济等的健康发展。 果品产业是京郊

7、发展历史悠 久的一项绿色产业。改革开放之 初,北京市的果品产业虽然有所 发展,但规模不大,还没有形成 规模化生产。在改革中,政府洞 察到了发展果树产业的潜力所在, 带领京郊人民走上了果树致富的 阳光大道,果树产业迅速发展壮 大起来。到 2007 年,全市果树面 积已经发展到 16.4 万公顷。全市 果品年产量突破 91 万吨,是改革 开放前的 5.2 倍。果品年产值达 到 24.9 亿元,果农户均果品收入 达到 6900 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 了上百倍。果品观光采摘产业应 运而生,深受市民欢迎,成为果 品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果树成 了京郊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 花卉,是人类千百年来创造 的物

8、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在改革开放中,北京市的花卉产 业迅速发展起来。 昌平区、 顺义区、 丰台区、大兴区、海淀区、延庆 县纷纷建成了花卉生产基地。目 前全市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的企业 达到 5000 余家,花卉生产总面积 15 LAND GREENINGLAND GREENING 2009.1 国土绿化 3667 公顷,年产值 7.3 亿元。全 市花卉营销网点达 1500 多个,大 型花卉交易批发市场 22 家,出现 了莱太、玉泉营、亮马河等全国 重点花卉交易市场。北京正在成 为国内重要的花卉交易中心。 为绿化美化建设提供苗木支 撑的林木种苗产业在改革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1978 年以来,全市

9、 的林木种苗产业在伴随生产需要 中得到发展,国营苗圃迅速恢复, 民营企业逐步增加。至 2008 年 , 北京市苗木生产步入稳步发展阶 段,现有苗圃 1274 个,实际育苗 面积 1.3 万公顷,在圃苗木 2.9 亿 株,可供造林绿化苗木 1.5 亿株, 造林苗木自给率达 90% 以上。 1978 年改革之初,北京市蜜 蜂饲养量不足 6 万群,蜂蜜产量 97 万公斤,蜂王浆产量 0.5 万公 斤,全市年养蜂产值 1800 万元。 养蜂业开始出现了万元户,但只 有 221 户。改革开放 30 年,北 京市的蜂产业从小做大,从弱到 强,实现了饲养标准化、蜂种良 种化、产品多元化。发展到 2007 年

10、,全市已有养蜂户 6500 户,蜂 群19万群。 蜂蜜产量700万公斤, 蜂王浆产量 7.2 万公斤,养蜂总 产值 1.2 亿元,蜂产品加工产值 7 亿元。养蜂万元户超过 2200 户。 养蜂大户年收入最高达到 20 万 元。养蜂成为京郊农村脱贫致富 奔小康的“甜蜜事业” 。 随着京郊森林植被的丰富和市 民需求的增加,森林旅游产业蓬勃 兴起。北京市积极贯彻“立足保护、 适度开发、引资共建、突出特色” 的方针,开发森林休闲旅游产业, 丰富城乡人民生活资源,建成森林 公园 24 个,风景名胜区 27 个,风 景点 300 余个,年接待游客 400 多 万人次,年收入 8000 多万元,为 促进京郊

11、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京 郊农民积极利用森林资源,发展 林下种植、养殖经济,逐步探索 出了林菌间作、林药间作、林草 间做、林花间作等一批林下经济 开发经营模式,收到了很好的经 济效益。目前北京市有适合发展 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到 10 万公 顷,发展潜力巨大。 强化安全体系 巩固绿化成果 改革开放 30 年来,北京市的 生态安全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多年 来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保障了森林平安,巩固了绿化成 果。一是依法加强了林政资源管 理工作。全市先后建立了林政资 源管理处、森林公案局、林政稽 查大队等园林绿化林

12、政管理和执 法部门,并认真贯彻落实森林 法 、 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条例 、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 、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森林防火 工作,使森林防火工作朝着“正 规化、科学化、军事化、现代化” 的目标不断迈进。1986 年北京市 成立森林公安处,2003 年成立了 韩广奇 摄 162009.1 国土绿化 COVER STORY 封面文章 第一支森林消防队,2007 年森林 消防队发展到 39 支,有消防队员 2800 余人。按照“科学化防控、 超常规备战、组织化管理、全民 性尽责”的总体要求,北京市不 断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森林防火公路,建设视频监

13、测系统,新建、改建瞭望塔,配 置火场图像卫星回传系统,安装 海事卫星电话等,全市重点林区 视频监测范围提高到 50%、瞭望 监测覆盖率达到 90%。三是林木 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有 效控制了林木有害生物的疫情发 生。1980 年北京市专门建立了林 木保护部门北京市林业保护 站,建立了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 构。各级林木有害生物监测测报 点从无到有。2007 年监测测报点 达到 1696 个,全面实现了对主要 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动态监 测。无公害防治技术不断得到推 广应用,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 率达到 95%。防控有效率达到 99 % 以上,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局 下达的各项防治任务和指标,

14、保 障了森林平安和社会稳定。四是 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 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工作。随 着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增长,全市 野生动物增加、植物群落逐步丰 富。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里,全市 先后成立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 理站、野生动物保护繁育中心等 有关保护机构和部门,出台了一 系列动植物保护和管理条例,为 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自然保 护区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全民参与绿化 实现共建共享 改革开放激发了人们的绿化美 化热情,提高了全民的共建共享意 识。自 1981 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蓬勃开展以来,在中直机关、中央 国家机关、驻京解放军、武警

15、部队、 社会各团体和首都市民的大力支持 下,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工作蓬勃开 展,效果显著。每年 4 月的第一个 休息日是北京市的植树日,党和国 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亲赴植树现场, 带头植树造林,极大地鼓舞了社会 各界的绿化美化热情。全国人大、 政协领导,中央军委、解放军四总 部的首长及驻京部队的将军和广大 指战员,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 的部长和机关干部都纷纷投身首都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都有数以 百万的首都市民赴郊区参加义务植 树或参加林木抚育工作。自 1981 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到 2007 年,首都军民累计义务植树 1.68 亿株,市民认建认养绿地 146 块,面积达 357 公顷

16、,认养树木 4.4 万株。全市各单位积极参与首都绿 化美化建设各项创建活动,到 2007 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园林卫星城 10 个、园林小城镇 46 个、花园式单 位 4951 个、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 3 个、全国绿化模范县 2 个。城区 563 个单位与郊区 277 个村庄结成 了 “城乡手拉手, 共建新农村” 对子, 互相帮助,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实现共建共享。 加强科技支撑 提高服务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提 高了园林绿化科技水平,促进了 园林绿化科技事业发展。多年来 北京市坚持科技兴绿,充分利用 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大科学 决策、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 的力度。在绿化设计上、造林植 物选材上、造林技术应用上、林 木有害生物防治上、绿色产业发 展上大力推广新技术,推动了各 项工作的进步和增效。 改革推进了园林绿化发展机制创 新。200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的 领导七进北京山区调查研究,在充 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并实施了山区 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有效调动了 山区农民“养山就业”的积极性, 促进了山区集体生态林的健康生长。 改革带来了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