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4174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6,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的开国

2、大典,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也向世界宣告旧中国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和平解放西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像、阅读课文、说国旗等,使学生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3、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开国大典录像,学生观看录像。教师:为了

4、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都做了哪些准备?导入新课。由学生熟知的录像入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开国大典出示毛泽东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通过选举确立建立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共同纲领、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再次播放开国大典录像,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哪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引导学生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口头语言复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西藏和平解放出

5、示布达拉宫图片,播放青藏高原歌曲,引出西藏和平解放一目。出示一幅图片,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想一想:右边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都是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议一议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请在小组里交流。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时间:地点:内容:通过选举确立建立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9月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