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4170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溯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午竿1 期 改革在世界近代史本的作用 赵士国 人们往往重视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而较少谈及改革的作用 。 固然 , 革命之于改革 , 其方式要激 烈得多 , 革命在历史上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变更)也确是巨大的 。然而, 改革在历史上的作用也 是 不容忽视的 。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这些 矛盾的解决 , 除了采用革命的方 式外 , 大最的还必须通过改革 。 改革也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 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 正如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所指出的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2、不 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 即应当和其他社会 制度一样 ,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 ” 本文仅就 世界近代史上几种不同类型的改 革 , 谈谈它们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 , 第一种类纽 : 在政洽 、 经济 、 文化等相对落后的.家;通过改革 , 在一定穆度上克 . 了.家的落后状态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道了条件 。 午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期俄国 彼协一世 的改革即是 。 、 彼得改革以前 , 西欧的英国与荷兰已经成为先进的资木主义国家 , 而 、场 时的俄国 , 仍是个落后的 封建农奴制国家 。 不但工业水平很低 , 炼铁工业比西欧落后将近20 0年 , 而且其农业极端落后

3、。 国家 政治机构软弱无力 , 政局动荡不安 , 宗教与国家分庭抗礼 , 大贵族专横跋鹿 。 军事上编制紊乱 , 军备严 重不足 , 武器质最低劣 , 并且长期没有正规陆军 , 更没有梅军 , 因而在对外战争中累吃败仗 。 文化教 育事业掌握在僧侣手中 , 宗教神学充斥于教学领域 , 学校数盆极少 , 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文盲 。 被恩格 斯称为 “真正的伟人” 的彼得一世 , 看到了俄国的落后和弊端 。 他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考察了西欧 的先进国家 , 回国后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 。 为实现改革 , 彼得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 他不 惜剪胡子而得罪于贵族大臣 , 不惜镇压反改革的顽固派而处

4、死自己的儿子 . 彼得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 到他执政末年 , 由于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和采取各种优惠办法鼓励工商业发展 , 使国内手工工场增至 24 0 余家,生铁产盘从17 00年的1 5万普特增加到17 25年的8 1 . 5万普特 。 这不仅满足了本国陆 、 海军和 其他工业部门的需要 , 而且还能向国外输出 。 军享改革的结果 , 迅速组 建了一 支包括步 、 骑 、 炮 、 工 四个兵种在内的2 0万人的 正规陆军和一支拥有大型 主力舰4 0艘 、 三桅巡洋舰1 0艘 、 其他小型舰艇20 0艘 、 水兵2万8千人的波罗的海舰队 。 军事力量的增强 , 使俄国终于含创吹了当时北 方

5、强国瑞典 , 打通了通往 北海的出海口 。 政权机构改革后 , 由新成立的参政院代替了腐败死能的 .贵族杜马 , 挤组成的巾央政府 机关较旧的衙门职责分明 , 办率效率显著提高 。 教会从属于世俗政权 , 教会收入归人国库 。 文化教育 实行体制改革后 , 在很大程度上 已经从僧侣手中转到国家手中 , 牵事 、 航海 、 医学 、矿业、 工程技术 等各类学校相继建 立 , 仰刷所 、 图书馆 、 博物馆飞剧院等各种文化设施从无到有 。 彼得一世的改革在 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俄国的落后状态 , 缩小了俄国和西欧先进国家的差距 。 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 , 促进了 俄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和成长 。 彼得改革

6、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 从此 , 俄国 “进入强国的行列” 。 第二种类型 : 在半封趁半殖民地国家 , 改革加强了中央绍权和国家的统一 , 促进了科 学技术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 从面增强了抵御外梅的力, 。 十九世纪上半叶埃及穆罕默位 两且的改革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遥 罗拉玛五世的改革即月此 阿里改革前的埃及处于严重 的内比外患之中 。 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 , 受麦鲁克集团的相互 混战 , 以及十八世纪末以后法 、 英势力的相继入侵 , 使埃及的经济雕零破败 、 满目荒凉 。 1808年 , 阿 里 以首 82 卜 先度除腐朽的包税制着手改革 , 但立即就遭到守旧和反动势力的激烈反对 。

7、 1809和18 1。年 , 里麦每克 在开罗发动两次武装叛乱 , 阿里都落不留情地予以严励镇压 , 坚决处死了一千多名里麦餐克分 子 , 为 改革扫清了道路 。 接着 , 全面改革 : 在中央设 立高级 国务会议 , 在 地方简化行政区划 , 确立中央集权 伪扩通过对农业 、 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控制而积累资金 , 并从西方购买机器 , 引进先进技 术 , 在埃及 兴办第一批近代工业 , 仅纺织厂就建立了3 0个 。 农业也 出现了新的局面 , 以棉花出口为例 , 从t82 1年 到铸4 9年扩大27 0多倍 ; 按照欧洲模式 , 建立世俗教育制度 , 不惜以大量 金钱创办各类专科学校 , 实

8、 行免费教有 , 还从国外聘请校长和教师 , 且派留学生出国。大力组建新的 陆军和海军 , 到18 39年时 , 埃及 已拥有陆军23万余人 , 海军 1万5千人 , 战舰a 2艘 。 通过改革加强 了埃及 的国力 。 在阿里执政的绝大 部分年代 , 阻止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 摆脱了土耳其人的统治 , 获得了实际 :的 独立 。 改革使 埃及 成为当时近东最进步的国家 , 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境内 “唯一有 生命力的部分 ” 。 拉玛改革之前 , 退罗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已经萌芽的资本主义 , 生产力十分低下 。 并面临 被英法列强瓜分的 危险 。 拉玛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 是宜布废除

9、奴 隶 制度 。 此举使众多的奴隶获得解 放 , 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七 他还仿效欧洲 , 改革国家行政机构 , 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胶 , 有力地克服了封建的地方分散主义 。 他大力改革财政 , 有效地制止了偷税漏税现象 。 此外 , 他还调整了土地课税办法 , 确立土地私有 。 他按西方建制改革军队 , 改编和扩充了陆军 , 同时还创建 了海军 。 军I J1 9 1 0 年 , 遥罗军队已达1 0个师 , 从而加强了保卫国家的力量 。 同时 , 他还大力发展 现代交 通和文教卫生事业 。 铁路和公路从无到有 , 邮电联络系统在国内大邵分地区建立起来 。 并创办新型学

10、校 , , 培养了一批近代知识分子 . 拉玛五世的改革动摇了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 , 促进了封建 自热经济的崩溃和解体 , 加速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 使经济出现了兴旺的局面 。 据统计 , 从1897一一 1 . 12年度国家预算总收人从2480万株增加到668 。万株 。 国家的富强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 十九世 纪末 二十世纪初 , 当其他东南亚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情况下 , 退罗却始终保持了国家独立的地位 。 策三种类型 : 在封玻制度出现危机 , 而资产阶级力,较为软弱的国家 , 改革促进了 幼趁杜会向资本主义杜会的逐渐转化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 俄.和日本的改苹

11、正 是这样 。 18 61年改革以前的俄国 ,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农奴制的统治出现危机 , 加上俄 国在 克里水 战争中的失败 , 特别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 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 在西欧一些先进国家 , 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 而且还伴随着革命 。 但是 , 在俄阔 , 由于经济的落后和资产 阶级的软弱 , 改革就由农奴主自己来进行 了 。 186 1 年 , 俄皇亚历 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 “法 令 ” 。 宣布农民有人身自由 , 包括有权离开土地 , 有权拥有财产和有权以白己的名字进行诉讼 、 立约 等活动,法令还规定 , 农民为了获得自由

12、和份地 , 必须和地主订立契约 , 并缴付巨额赎金 。 虽然 , 186 1 年改革是由农奴主 “ 自上而下 ” 地实行的 , 但其 意义却不可低估 。 首先 , 农奴的解放为资本主义生产 的发展提供了大量 的自由劳动力 。 改革使大批过去农奴制下的农民成为无地农民 , 家仆没有得到土地 , 地主奴伸和包月工从领地驱逐而变成无产阶级化的居民 。 改革还加速了农民分化的过 程 。 大量 少地农 民贫困破产 , 失去仅有的一小块土地而沦为自由的雇 佣劳动者 。 据调查 , 在十九世纪末年 , 俄 国 雇佣 工人已达90 0 万以上 。 其次 , 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 。 到190 5

13、年止 , 农民为取得土地 而缴付赎金已达2 0亿卢布 。 据估计 , 俄国政府仅在186 1一一18 79年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 供了1 0亿卢 布的资金 。 第三 , 由于此次改革的推动 , 尔后 , 沙皇政府又在地方自治 、 司法 、 军事等方面进行了 改革 。 这些改革对促进俄国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 列宁说 :“如果 总的看户看186 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 那就必然会承认 , 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 主制转变道路上的 一步 。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 , 而 且从政治观 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 只要回 忆份下法院方面 、 管理方

14、面 、 :地方 自治方面的改革的性质及 186 1 年农民改革后所发生 的各种类似的改 革的性质 , 就一定会相信这种论断是正确的 。 ” 总之 , 186 1 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 改革后 , 83 . 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 。 日本的情况和俄国大体相同 。 十九世纪中叶 , 资本主义关系在城乡生长起来,地主资产阶级并拍 形成 , 封建等级制度发生动摇,城乡人民起义倾繁 , 阶级斗争尖锐多加上欧美列强的入俊 , 幕府封建 统治已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 但是 ,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还远未成熟 , 资产阶级刚 刚诞生 , 人旅 很少 , 力t十分薄弱 。 因此 , 从

15、旧营垒中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斌士便成了倒幕维新的领袖 。 1868年, 代表新兴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中下级武士在推翻幕府统治后 ,建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新政府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 , 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 明治维新” 的资产阶级改革 . 改革 的 两 容 广泛而全面 : 废除封建领主制 , 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改革封建等 级 制 , 宜布士 , 农 , 工 . 商四 民平等,改革封建军制 , 建立近代化军队,改革土地制度 , 实行新的地税 法,引进西 方先进技术 , 扶 植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 提倡 “文明开化” 。 明治维新的政策比较正确 , 它皿视民族传

16、统 , 结合本国特点 , 因此 , 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自明治维新开始 , 日本迅速从一个闭关 自守的落 后的封建社会和濒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 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亚洲唯一的 民族独立国家 。 策四种类型 : 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的.家 , 通过改革 , 进一步润挂了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 、 上层趁筑与经济荞础之间的矛后 , 浦灭了封趁残余 , 为资产阶级民主翻艘的. 立开辞了道路 。 英.在165 2年所进行的议会改革助.例证 。 英国经过十七世 纪资产阶级革命后 , 确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政 体 , 革命前就 已存在的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 但是 , 由于英国革命是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而结束的 , 所以旧的议会选举制度并没有得到改造 。 在这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 , 议会实际上控制在资族地主 、 金 融巨头等一小摄贵族寡头手中 , 工业资产阶级被排除在议余政权之外 。 贵族寡头利用议会通过有 利于 自己的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等 , 干涉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 , 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 展 。 到十九 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