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62661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5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大展台】,参考答案:物质世界 社会 物质器官 客观存在 目的性 主动创造性 客观世界 人体生理活动 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学习微点拨】 【口诀】意识的本质 物质世界两部分,自然社会共构成; 人类意识从中生,人脑器官不可替; 客观存在离不开,意识本质在物质。,【图示】意识作用的范围,【比较】意识特点,【理解】意识问题上的三个“不等于” (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等于意识是物质的被动反映;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等于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等于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分析】物质决定作用与意识能动作用

2、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前者是基础、前提,后者受前者的制约。,核心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本质 【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有意识。,2.物质决定意识,【知识延伸】意识 意识,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 觉、感知或五感感知、思维(脑中所想事物)等各种心 理过程的总和。通过身体接收到声音、味道、颜色、 触感等信息被意识知道的过程,称之为意识过程。大 脑里出现的各种想法、记忆、情绪,都会被意识观察 到。而被观察到的意识过程,在心理学里称之为意识,流。当大脑空白时,没有想法时,意识依然存在,能感觉到身体的僵硬、思绪的空白。信息被意识观察

3、到,表现为“我看到”“我知道”,但这不是意识本身。在对意识的研究中,往往出现把意识过程当成意识的现象。,【典题探究】 1.(2016全国卷)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B. C. D.,

4、【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意识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说法错误。,2.(2015福建文综)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滴水穿石 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 犬吠非主 A. B. C. D.,【解析】选A。因为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滴水穿石)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根系沃土、犬吠非主)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在社会中最终产生了意识(敬德保民),所以

5、选A。,3.(2014天津文综)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解析】选B。人能把三维的世界画成二维的,也能把二维的画面想象成三维的,说明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B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排除A;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C片面。,【加固训练】 1.(2014江苏单科)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6、”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解析】选C。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其中而产生江南情思,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选C。题干没有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反作用,A、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本身错误。,2.(2014海南单科)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7、”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 ),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 B. C. D.,【解析】选A。上述材料中虚构的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原型”的反映,符合题意;上述神话故事是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幻想的世界,符合题意;观念中的矛盾是对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反映,二者具有同一性,说法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社会广角】 3D打印,3D打印是一种新兴技术。但其发 展也有诸多限制,虽然高端工业印刷 可以实现

8、塑料、某些金属或者陶瓷打 印,但其打印的材料都是比较昂贵和 稀缺的。另外,打印机也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无法支持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 思考:运用意识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3D打印的发展要受到诸多限制。 提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3D打印是人类发挥创造力的产物,但物质决定意识,其发展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核心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拓展】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 动性,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延伸】意识流 “意识流”,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 出意识流(s

9、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 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 动。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 学作品,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典题探究】 4.(2015全国卷)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人的意识影响

10、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B. C. D.,【解析】选C。安全意识之所以能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安全意识是一种正确的意识。人的意识会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是促成实践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正确;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意识是主观的,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意识与实践的结果性质无关,故排除。,5.(2016全国卷)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老马的识途功

11、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B. C. D.,【解析】选C。管仲利用老马之“智”,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这说明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正确;老马具有识途的功能,管仲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正确;老马的识途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错误;说法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动物是没有实践活动的。,6.(2016江苏单科)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

12、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解析】选C。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意识具有反作用,它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C正确;其余选项材料未体现。,7.(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13、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本题是

14、意义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也包括意识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它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抗战的信心,坚持持久战,最后获得了抗战胜利。,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加固训练】 (2017盐城模拟)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

15、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B. C. D.,【解析】选D。表述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不由人脑决定;表述也错误,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大脑的机能; 正确表述了人脑在意识形成与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广角】 郑板桥画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 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中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 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16、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思考:郑板桥画竹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的? 提示:晨起看竹然后有画意,体现物质决定意识;意在笔先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强调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核心考点三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将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提醒】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