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2531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维热身 【原文】 当与人同过, 不当与人同功, 同功则相忌; 可与人共患难, 不可与人共安乐, 安乐则相仇。,【译文】 要有跟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可有跟人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跟人共患难的胸襟,不可以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因为共安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仇视。,【赏析】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古语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做法,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能共同享乐但不能共同患难的现象,富贵之时

2、便是至交好友,一旦落难,便形同路人。人生在世,时光短暂,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享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考纲要求 2012年湖南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命题特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

3、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命题趋势 预计2013年本考点仍会在高考试卷中遵循2012年的考查模式。 1提问角度 直接提问:该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间接提问: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2问题指向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方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

4、法、行文结构等。,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 2即景抒情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如李白的春夜洛

5、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词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词人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3借景抒情 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4寓情于景(移情于景) 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的;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胜过充满生机的火

6、红的二月花。,再如“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晚唐张泌边上),“暮烟”、“秋草”是没有感情的,所谓“愁”“恨”是诗人将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废池乔木”是没有感情的,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之上。,5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例如: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

7、景图。 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地统一起来。情景交融涵盖了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 6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这首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二、修辞手法 1比喻 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

8、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说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3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4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苏轼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

9、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

10、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7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浑圆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木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8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低头弄莲子,

11、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9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就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的悲剧。 10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

12、威双调蟾宫曲),11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三、描写手法 1烘托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米芾的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13、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这样就烘托望海楼的高峻。2反衬 反衬可使形象更鲜明、效果更强烈。尤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所青睐。,如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把满腔真情诉之于词,以梦写现实,以梦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残酷,二者是“天上人间”的差别。再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3

14、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如王籍的入若邪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4虚和实 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

15、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5渲染和白描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

16、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静。,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四、行文结构 古诗中的行文结构,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即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等等。这些行文思路,表现了诗人行文构架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常用术语有: 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