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1534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真题体悟区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5浙江文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改变耕作制度A.B.C.D.【解析】1选B,2选B。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由林地变为湿地,海拔较低;丙地位于乙地的河流上游段,地势较高,开发条件好;乙地地势低平,沼泽中水

2、体较多,开发难度大;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保护湿地,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耕作制度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2013江苏地理)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

3、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解析】3选D,4选C。第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19992011年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2003年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错误B项粮食产量先下降后上升错误C项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总体都下降,但粮食产量出现波动错误D项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正确第4题,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

4、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开始上升。(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57题。5.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6.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7.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B.C.D.【解析】5选D,6选A,7选D。第5题,日出早晚和昼夜长短有关,昼越长,日出越早,甲地并不是昼最长的地方;漠河不在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

5、极夜现象;内、外流区的分水岭为阴山,不是大兴安岭;读图看出松花江纬度较高,冬季有结冰现象,且自南向北流入黑龙江,春季融冰时很容易产生凌汛现象。第6题,结合河流流向可以判断东北平原的地势特征。东北平原冬冷夏热,没有伏旱。东北平原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第7题,仔细审题,注意时间20世纪5070年代,结合我国历史可知。8.(2015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

6、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解析】图像判断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减少,同时结合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扩大进行分析。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9.(2013四川文综)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

7、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该题以等值线为载体,考查我国东北地区春季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农业发展情况。第(1)题,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例判断,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然后找准极值所在位置。如果选择图甲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

8、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如果选择图乙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西南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第(2)题,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地区主要因为冬季降雪多,而气温低,融化少,导致地面积雪多。西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西部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3)题,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常年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9、,影响农作物产量。答案:(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10

10、.(2014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表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填

11、写序号)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和大西洋沿岸两大城市群,人口密度都比较大,城市化水平为68%和90%,城市化水平都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城市群分布区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第(2)题,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区域中,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应重点发展如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

12、进出口贸易等高级的服务产业,提升本地产业品位,加强本区域对外联系。第(3)题,由图2可知,苏州和嘉兴两市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苏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嘉兴;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两地发展机遇相同,造成两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两城市产业基础不同,两城市产业发展政策有所差异,交通条件(通达性)的差异。第(4)题,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应注意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打造成一个合作共赢、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协作型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有机城市群整体,提高整个城市群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知名度。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

13、;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3)差异: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原因: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