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0975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目录,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发症处理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五、口腔护理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六、鼻饲法及并发症处理 七、保护性约束及并发症处理,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一)疼痛 1.发生原因 (1)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速度快且不均匀。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4)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2.临床表现 (1)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2)患者紧张、烦躁。,一、皮内

2、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预防 (1)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酶对药进行溶解。 (3)应选择4至4号半锐利皮试针头进行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中断。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针注射。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4.处理流程 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进行熟练的注射。,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 1.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变态反应强弱不一。 (2)药液注入过快或超量注入。 (3)皮内注射后,患者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4)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进针刺激局部皮肤。,一、皮内注射技

3、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2.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泡,重者溃烂破损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准确掌握配置浓度,准确注入药液剂量。 (2)对皮肤刺激性强的药物在注射前履行告知义务。,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 (4)熟练掌握皮内注射技术。 (5)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及随意搔抓、揉按局部皮丘所带来的不良结果。 4.处理流程 局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观察局部皮肤记录,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三)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2

4、)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 (3)操作技术不熟练。 (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2.临床表现 (1)无皮丘。 (2)皮丘过大或过小。 (3)针口有出血。 3.预防 (1)对不合作的患者肢体给予约束和固定。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窄,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提高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力度及药量,以避免因进针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针头贯穿皮肤。 (4)注射完毕拔针时,勿用棉签按压、按揉,覆盖局部注射部位。 4.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

5、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四)、过敏性休克 1.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或迟发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哮喘,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失。,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预防 (1)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等已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停止该项试验。 (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能随意离开。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在注射间备有氧气和吸痰设备。 (4)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配置药液有无外观变化、沉淀、破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一

6、、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4.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给药通知医生平卧就地抢救畅通气道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一)硬结形成 2.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 (2)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

7、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对于一些难以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4.处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二)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

8、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4.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医生

9、需手术取出者做好术前准备观察局部记录,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三)低血糖 1.发生原因 存在诱发因素: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少,导致血流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2.临床表现 饥饿感,乏力,肌肉震颤,面色苍白、心悸、出汗,有时会出现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预防 (1)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局部按摩,按时进餐。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3)抽吸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不可随意改变剂量。 (4)消瘦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捏

10、起注射部位刺入深度酌减,进入角度减小。,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绝对卧床通知医生快速查血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葡萄糖监测血糖变化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一)硬结形成 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2.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

11、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与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4.处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二)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三、肌肉

12、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2.临床表现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3.预防 (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4.处理流程 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三)针头堵塞 1.发生原因 (1)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

13、。 (2)注射药物过于黏稠、药液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头堵塞。 2.临床表现 注射推药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体内。,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预防 (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的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4.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14、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

15、小。刺入深度酌减。 4.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记录,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五)局部或全身感染 1.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2)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 (3)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 (4)注射部位针眼因清洗不当造成污染。,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2.临床表现 (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痛明显。 (2)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症状。 3.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三、肌肉注射技

16、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直径不小于5cm。 (4)注射后局部避免沾水,防止污染。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静脉输入抗生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六)注射部位渗液 1.发生原因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2.临床表现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预防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 (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