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60927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朝宗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妖娆(ro) 鞭挞 气吞斗牛(du) 一代天娇 B. 田圃(p) 喑哑 强聒不舍(gu) 润如油膏 C. 憎恨(zng) 禁锢 恪尽职守(k) 断章取义 D. 襁褓(qing) 亵渎 心无旁鹜(w) 廓然无累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B.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

2、不可名状的。 C. 我感到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 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2分)道山如屏

3、,溪水如歌,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_大多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周氏奇人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大门旁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 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 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争奇斗妍的字画中 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这些字画争奇斗妍 A. B. C. D. 5. 下面语句强调了“庐山”并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 )(2分) A. 庐山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 B.

4、庐山让我着迷的山,让我难忘的山,让我浮想联翩的山啊! C. 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的就是庐山。 D. 庐山,就是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啊! 6. 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2分) 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 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5、 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释】此词为作者被贬宜州所作。 梅破知春近:梅花绽破花蕾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开遍向阳枝:南枝由于向着太阳,故先开放。 “玉台”二句: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居处,也指朝廷的宫室。 弄粉:把梅花的开放比作天宫“弄粉”。 飘到眉心住: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词

6、中意谓由于群花的妒忌,梅花无地可立,只好移到美人的眉心停住,古代妇女化妆时常在眉心点梅花砂痣。 个里:个中、此中。 7. 词中写出词人惊喜之情的词语是( )(2分) A. 也有 春近 B. 也有 不道 C. 不道 开遍 D. 飘到 个里 8.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首咏梅词,写出了梅花开放的情景。 B. “夜阑风细得香迟”表达了词人未闻花香的些许遗憾。 C. 这首词写出了词人见到梅花的喜悦,也抒写了他内心的郁闷之情。 D. 这首词由景入情,生动细腻,直抒胸臆,具有韵味。(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大德丁末,浙

7、东大饥馑,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注释】大德:元成宗年号 宣慰同知:元代官名 行:下达 乾没:非法吞没 阅月:过了一个月 征:证明。 9.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A.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B.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C.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D. 民一日不食

8、当有死者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属( ) (2)诚( ) 11. 说说“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的意思。(2分) _ 12. 胡长孺是怎样看出脱欢察想贪污那些救济款的?(2分) _ 13. 选文主要表现了胡长孺什么样的精神?(2分) _(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_,只有香如故。 (2)过尽千帆皆不是,_。 (3)持节云中,_。 (4)了却君王天下事,_。 (5)观刈麦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_,_”。 (6)商山早行诗中最能表现“早”的一联是“_,_”。三、现

9、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 粥里春秋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

10、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

11、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

12、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

13、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5. 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_年龄稍大,_上大学时,_。 16. 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4分) (1)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1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_。”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17. 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 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 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 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18. 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