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0926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1.重点: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难点: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教材整理1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2过程(1)经济特区概况: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原因a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

2、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b区位优势:是著名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发区: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4)开发浦东: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5)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从2004年以来逐渐引起世人关注。3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误区警示经济

3、特区并未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但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教材整理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2过程(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2)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3)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4)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3影响(1)

4、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3)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误区警示中国“复关”和“入世”是不一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当局窃踞等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的活动。“复关”是指我国努力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入世”是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经济特区的创办是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的开放,使我国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2.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3.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

5、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探究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特点史 料解 读史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史料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近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三方面说明了中国必须开放。史料二 “”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抓住史料信息“”“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分析。史料三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1979年,中

6、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次年正式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自1988年起,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首获批准的有大连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1995年,又批准开办18个经济开发区,其中,长春、沈阳、哈尔滨、芜湖、武汉、乌鲁木齐等为内陆城市。20002002年,第三批批准的合肥、郑州、西安、长沙、成都、昆明、石河子、西宁、银川、拉萨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为内陆城市。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注意时间,开

7、放的地区,把握开放的过程,体会开放的格局。【史料应用】(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对外开放是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2)根据史料二指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是什么。这次开放与近代的开放在背景上有什么不同?【提示】背景:经过“”的破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不同:近代的开放是在丧权辱国背景下的被迫开放,这次开放是在主权独立前提下的主动开放。(3)透过史料三,分析现代中国逐步形成怎样的开放格局?【提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

8、放格局。【史论拓展】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和特点(1)必要性历史证明,自我封闭、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时代潮流。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全方位:指的是对世界不同社会性质、不同发展程度的所有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多层次:就是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

9、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 D【解题模板】抓关键对经济特区“特”的正确理解排易误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故错误验结论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故正确;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故正确;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答案】

10、C1(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导学号:72040133】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解析】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时间是1984年,故B项错误;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错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2015年,故D项

11、错误。【答案】A2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A深圳 B浦东C厦门 D海南【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项符合题意。【答案】B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导学号:7204013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经济特区内地A BC D【解析】沿海开放城市始于1984年;设立沿海开发区始于1985年;设立经济特区始于1979年;内地省会城市开放始于1992年,C项符合题意。【答案】C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其中“面临挑战”指的是()A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有利于建立

12、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C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D面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解析】“面临的挑战”即面临的风险,A、B、C三项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只有D项是面临的风险。【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135】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2)歌

13、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问和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第(4)问,特点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等方面整理。【答案】(1)邓小平。改革开放。(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格局。歌词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3)A:深圳;B:汕头;C:珠海;D:厦门;E:福州;F:闽南三角区;G:海南;H:浦东;I:天津滨海新区。(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