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0895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导学号:72040094】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再加上卢布迅速贬值,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B项正确。A、C、

2、D三项属于新经济政策,与题意不符。【答案】B2下面为苏俄1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表折射出的现象()年份1917年1918年1919年粮食征购量7 340万普特10 790万普特普特21 250万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171919年”可知,苏俄当时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保证了战争的胜利。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3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

3、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通过租赁制吸纳外国资本B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C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D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本质变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单纯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相比,新经济政策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这是“打开”的本质含义。A、C、D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不是本质含义,故都应排除。【答案】B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4、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于1918年,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不会出现“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故B项错误;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自由支配,故C项正确;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此后,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故D项错误。【答案】C5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

5、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则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自由放任政策【解析】由材料信息“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6“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央调配”可以判断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能力提升7苏联社会

6、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2040096】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B片面发展重工业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解析】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并用牺牲农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滞后,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恶果。【答案】B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

7、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批评斯大林模式存在着弊端【解析】材料认为“苏联的制度”虽然存在弊端,但使苏联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所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97】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

8、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 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

9、。【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启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