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0816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教材整理1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认为是非标准依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3)强调人正

2、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7“学思之窗”,思考: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的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教材整理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1思想主张代表思想主张作用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3、,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后人概括他的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历史影响: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度点拨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

4、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李贽抨击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的弊端进行批判,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探究点一李

5、贽的思想主张史 料解 读史料一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注意“若便”这一假设转折句,抓住第二自然段句末的反问句史料二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抓住史料中“是非之争”“不相一也”及转折句“虽又”进行分析【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提示】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2)根据史料二,总结

6、李贽的思想主张。【提示】李贽主张是非标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史论拓展】李贽思想的进步性及评价(1)进步性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否定以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发展的眼光。敢于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评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而空谈仁义道德;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2)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他的某些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探究点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7、史 料解 读史料一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抓住关键语句“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史料二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日知录注意“以明心见性之空言”的不良影响【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特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2)针对史料二中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提示】经世致用。【史论拓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1)

8、特点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2)评价积极性: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

9、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解题模板】抓关键题干中“离经叛道”是解题的关键词,然后再结合李贽思想进行判断排易误李贽仅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世人盲从孔子,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项说法错误;李贽并没有提出君民共主的思想,B项说法与李贽无关;李贽批判道学家即理学家,而不是批判道家学说,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验结论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10、,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被称为“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宋明理学权威发起了挑战,故D项正确【答案】D1“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这一言论,表明() 【导学号:71640006】A他反对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B他维护孔子的绝对权威C他认为孔子是千古圣人D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彻底丧失【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2(2016北京会考)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A维护封建礼

11、教 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3(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顾炎武说:“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他批判的是()A贵族专权 B君主专制C地方割据 D八股取士【答案】B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解析】依据材料中“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

12、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顾炎武(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答案】(1)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利。(2)都肯定人的私欲。(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