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0553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修筑长城B.颁行通行全国的秦律C.统一度量衡和货币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材料表明秦始皇要竭力避免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答案D2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2、。”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的关系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答案D3下列三位皇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答案A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 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D.与我国的道家思

3、想有某些类似之处解析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是在城邦形成时就具有的,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5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 “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就任大陆军总司令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D.废除黑人奴隶制解析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华盛顿拒绝了部下推举他为国王的请求,把总司令之职交还大陆会议,后又主持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答案C6观察右图,塑像中的拿破仑一手持剑,一手高高举起,握住一卷文稿并指向远方。这尊塑像寓意着()A.拿破仑是一位不可一世的

4、君主B.拿破仑用武力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C.拿破仑致力于用武力征服世界D.武力征服和颁布法律是拿破仑的两大成就解析剑象征着武力和对外征服;高高举起的文稿象征着拿破仑法典。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7下列有关孙中山和甘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代表本国资产阶级利益B.都为实现民族独立贡献了毕生精力C.都推翻了本国的君主制度D.都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斗争方式答案C8凯末尔对土耳其的重大贡献有()实现了土耳其的民族独立废除了哈里发制度实现了土耳其的民族复兴使土耳其迈进了大国、强国行列A.B.C.D.答案A9右图漫画“列宁清扫地球”是赞美列宁()A.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使

5、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C.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D.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解析A、B、C三项虽然都是列宁的贡献,但只有A项体现出列宁使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故选A项。D项是斯大林的贡献。答案A10下列哪项最能说明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C.决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D.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出路”这一关键词,具体出路应从B、C两项中选择,但C项是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创立的,不属于八七会议的内容。答案

6、B1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解析农民是中国最庞大的革命阶级,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毛泽东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点。答案D12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A.实事求

7、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解析邓小平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克服教条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都容易导致思想僵化。答案B13下列关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编纂本草纲目历时27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B.对药物的观察采取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方法C.对各种药材的形状、产地的描述具有文学色彩D.严谨治学,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后又亲自修订了三次解析本草纲目正式出版时,李时珍已去世三年。答案D14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A.太阳中心说B.相对论C.经典力学理论D.进化论解析太阳中心说由哥白尼提出;

8、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经典力学理论为牛顿创立;进化论为达尔文提出。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答案C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解析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

9、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疾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被广

10、为传颂的原因。(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包拯的相关知识。第(1)问,由“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可知,既有皇帝的因素,也有官场风气的影响,还有包拯的个人素质因素。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平正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主题;儒家忠君爱民的价值观也起了推动作用;由材料二可知,宋代以来的市民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对包拯的传颂。参考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甲午

11、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

12、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请完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发挥的作用。材料主要反映了光绪帝锐意改革的信心和措施。第(1)问中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可知,应从对康有为上书的态度、颁布诏书、重用杨深秀等维新人士、抵制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等角度来归纳。第(2)问中的“作用”可从变法地位、与顽固势力的斗争及权力大小等角度来分析。参考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

13、挠。(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

14、中国史纲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8分)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邓小平。材料一反映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产生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19781992年中国的经济开放度日益提升;材料三反映了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第(1)问,从材料中“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可以结合1978年到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进行解答,第二小问可以从邓小平的贡献方面进行作答。

15、参考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2)趋势:上升。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两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沿海城市科技工业园区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准备放置一些中外科技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材料二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