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参考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0256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0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水试验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抽水试验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抽水试验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抽水试验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抽水试验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抽水试验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水试验参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62 (五)提水时稳定降深的控制原则 1在要求较高的提水试验中应进行 23 次降深;一般可作 12 次降深。 2水位降深一般应大于 0.5m。控制降深可在提绳上作标志,以使提水筒下到一定深度。 3提升提水筒的次数应根据孔内涌水量的大/而定;水大多提,水小少提;原则是提水后孔 内水位应保持在动水位深度附近。动水位测量的允许误差值为0.lm,水量允许误差为士 10%。 (六)提水的观测时间,一般开始时每隔 5、10、l5min 观测 13 次;以后每隔 3Omin 观测 一次。同时测量提出的水量。 (七)水位稳定的延续时间一般为 46h。如果水位、水量不稳定,提水时间应适当延长。 (八)提水试

2、验结束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并做好记录。其观测时间间隔与提水试验 相同直到接近静止水位。 五、提水试验的资料整理 (一)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提水试验记录表,试验孔岩心鉴定表,涌水量计算单等。 (二)进行涌水量计算时应在计算单上给出试验孔结构,过滤器位置及试段顺序示意图涌 水量按下列各式计算: Q= w w T Q (2- 3- 1) q= S Q (2- 3- 2) 式中 Qw动水位稳定延续时间内的流量总和(L) ; Tw动水位稳定延续时间(s) ; Q涌水量(L/s) ; q单位涌水量(L/sm) ; S降深(m) 。 若试验经过三次水位降深的提水,求得各降深的单位涌水量为 q1、q2、q

3、3,则可用算术平 均法求出该试验孔的单位涌水量,即: 钻孔的单位涌水量: 提水试验的渗透系数计算见本篇第四章。 第二节 抽 水 试 验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及其类型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 1确定抽水钻孔(井)的特性曲线和实际涌水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推断和汁算钻孔 (井)最大涌水量和单位涌水量。 2确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用以预测坑道的可能涌水量,为坑道疏千排水方案提供依据。 3确定影响半径和降落漏斗的形态及扩展情况。 163 4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及不同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 1根据抽水孔与观测孔数量分类 (1)单孔轴水试验,即只有抽水孔(主孔),而无观测孔的抽水试验,主要是

4、确定含水层的 富水性、渗透性及出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此法简单,成本低,但所获成果精度差。 (2)多孔抽水试验,即有一个抽水孔(主孔)抽水和一到数个观测孔观测水位。主要是确定 含水层在不同方向上的渗透性、漏斗影响范围和形态、补给带宽度、各含水层间或与地表水之 间的水力联系。可较准确地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但成本较高。 2在同一钻孔中根据含水层的多少分类 (1)分层抽水试验,即分别确定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当布有不同深度的观测孔时, 尚可了解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该试验应严格分层止水。 (2)混合抽水试验,即概略的确定某一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参数。 3根据钻孔揭露含水层的情况分类 (1)完整井抽水。

5、钻孔深度达到含水层的底部,且含水层的整个厚度都是透水的,即过滤 器的长度等于含水层的厚度(当过滤器长度大于 3/4 含水层厚度时,也可视为完整井)。除大厚 度含水层地区外,一般均应进行完整井抽水,以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2)非完整井抽水。钻孔深度末达到含水层底部,即过滤器长度小于含水层厚度。当为大 厚度含水层或从经济条件考虑时,方采用非完整井抽水。 二、抽水试验的方法与要求 (一)抽水试验孔及观测孔的布置 1抽水试验孔的布置 抽水孔应布置在对工程地质稳定性和建筑物有较大影响、可能充水的构造破碎带及地下水 富集的松散含水层地段。 2观测孔的布置 观测孔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均匀性,结合工程

6、要求布置,一般可布置 13 个;必要时也 可布置 12 排。当布置 l 排观测孔时,应垂直地下水流向或平行地下水流向;当布置 2 排观测 孔时,一排应垂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排应乎行地下水流向。每排上观测孔的数量应不少于 2 个。 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一般按表 2-3-1 确定。 抽水孔与观测孔之间的距离 表 2-3-1 观测孔至抽水孔距离(m) 含水岩层 渗透系数 K(m/d) 地下水性质 1 2 3 影响半径近似值 (m) 承 压 水 1520 3040 6080 坚硬多裂隙的岩层 60 潜 水 1015 2030 4060 500 承 压 水 68 1015 2030 坚硬稍有裂隙的岩层

7、6020 潜 水 57 812 1520 150250 承 压 水 810 1520 3040 没有细颗粒的纯砾卵石 层,均质的粗、中砂 60 潜 水 46 1015 2025 200300 承 压 水 57 812 1520 含有大量细颗粒的砾石 土和卵石土 6020 潜 水 35 68 1015 100200 承 压 水 35 68 1015 非均质的杂粒砂和细砂 205 潜 水 23 46 812 80150 164 (二)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1试验抽水 (1)试验抽水是为了清洗钻孔; (2)检查抽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 (3)了解最大降深的涌水量,作为正式抽水确定降深的依据; (4)试验

8、抽水仅作一次最大水位降深,其延续时间一般为 48h,试抽后要正确测定静止 水位及孔深。 2正式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1)水位降深 正式抽水试验一般进行三次降深,其最大降深值可接近井的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降深 值宜分别为最大降深值的 1/3 和 2/3,各次降深的差值应不少于 1m。 当钻孔出水量很小(q0.1L/sm) ,试验时的出水量已达到钻孔极限出水能力时,水位下 降次数可适当减少。 各次水位降深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 (2)每次水位降深稳定时间 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 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 16h。基岩含水层(带)为 24h。 当含水层或邻近含水层水质复杂,以及地下

9、水补给来源不明确或有其它问题需要进行长 期抽水试验时,其延缓时间可适当延长。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S 或(或h2)- 1gt关系曲线确 定(S 为水位降深,h2=H2h2,其中 H 为潜水含水层的自然厚度,h 为抽水后潜水含水层的 厚度) 。若 S(或h2)- 1gt 关系曲线有拐点,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为止;如 无拐点,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目的确定,但不得少于一个对数周期。 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一般采用 S- 1gt 关系曲线。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h2- 1gt 关系曲线。 拐点是指曲线上斜率的偏导数等于零的点。 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

10、 S(或h2)- 1gt 关系曲线判定。 (3)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 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 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在稳定时间段内,用水泵抽水时,动水位允许波动范围为 35cm,用空压机抽水时,动 水位允许波动范围为 510m,出水量波动范围均不宜超过 5%。 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为标准。 在判断动水位有无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应考虑自然水位的影响因素。 (4)水位降深与出水量观测 抽水试验时,对动水位和出水量的观测,应同时进行。 按稳定流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 5、10、15、20、 2

11、5、30min 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 按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时,出水量应保持常量,对出水量、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观测宜在 抽水开始后第 1、2、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 各观测一 165 次,以后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 多孔抽水时,观测孔的水位测量与抽水孔一致。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观测孔,应先观测近 的,后观测远的,从抽水孔起,由近而远,依次观测。 (5)水温、气温观测 每次水位降深开始时,水温、气温应同时观测一次,若水温变化幅度不大时,以后则每隔 24h 观测一次。 (6)恢复水位观测 每次抽水试验结束后,对抽

12、水孔和观测孔应在停泵后的第 1、2、3、4、6、8、10、15、20、 25、30min 各观测一次恢复水位,以后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直至接近或达到静止水位。 (7)抽水试验时对排水要求 为防止抽出的水渗人到抽水岩层,应根据地形坡度,含水层的埋深。地下水流向和地表渗 透性能等因素确定排水方向和排水距离,并使排水通畅。 (8)水样采取 应分别在每次降深结束前各采取水样一个。水样采取数量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 三、抽水试验的设备 (一)抽水机具 根据地下水的埋深,单孔最大涌水量以及井管直径来选择泵型: 1往复式水泵(钻机上附属水泵) :吸水深度一般 4.56.5m,出水量 13L/s,较适于

13、小口 径钻孔抽水,调整降深及测量水位方便。 2拉杆式水泵:吸水深度 60m,出水量 2.55.2L/s,可用于水位较深、水量较小的抽水试 验孔。 3离心泵:吸水深度 67m,出水量大,可根据单孔最大涌水量及钻孔葺径选用适当的型 号,运用简便,经济, 4深井泵:可在水位埋深 70150m 的钻孔中做大降深抽水试验,但要求钻孔直径要大,并 对水中含砂量限制严格,根据单孔最大涌水量、钻孔直径、水位降深来选择适当的深井泵型县。 5空气压缩机:一般用在水位埋深 5070m 的钻孔中进行抽水试验,试验孔管径不宜小于 127mm,所需配套设备较多,试验成本较高。 (二)过滤器 1过滤器是抽水时保护孔壁、防止

14、孔壁坍塌的主要设备。过滤器选择得是否合理,直接影 响抽水试验的质量。过滤器的类型,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来选择。 (1)基岩具有裂隙、溶洞(其中有充填物),可采用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 (2)卵(碎)石、圆(角)砾,可采用缠丝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 (3)粗砂、中砂,可采用包网过滤器、缠丝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 (4)细砂、粉砂,可采用包网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 2装置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的一般要求,见表 2- 3- 2。 3非填粒的包网过滤器的网眼尺寸和非填粒的缠丝过滤器的缠丝间隙尺寸,宜符合下列要 求: (1)均匀的中砂和粗砂类含水层,包网的网眼尺寸,宜采用 d50的 1.52 倍,缠丝

15、的间隙 166 尺寸,宜采用 d50的 11.5 倍。 (2)非均匀的砂类含水层,网眼的尺寸和缠丝间隙的尺寸,中砂宜采用 d40d50,粗砂宜采 用 d30d40。 装置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的一般要求 表 2- 3- 2 试验孔类型及含水层特征 装置过滤器的位置或长度 附 注 完整孔抽水 过滤器穿孔部分长度一般不应小于含水层厚度的 80%90% 不完整孔抽水 按淹没式过滤装置其长度不应少于 23m 按非淹没 式过滤器装置其长度最好为含水层厚度的 1/3。进行 最大降深时,过滤器实际进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 12m 完整孔多孔抽水 抽水孔附近的观测孔下过滤器的深度和长度可比 抽水略浅一些、短一些,距离

16、抽水孔愈远则其深度应 更小 非完整孔多孔抽水 观测孔下过滤器的深度和长度应视含水层透水性 能及影响半径而定,一般距抽水孔愈远则愈小 非均质含水层中抽水 过滤器最好安装在透水性较强的地段 在含水层厚度较大的钻孔中 抽水 过滤器穿孔部分不应小于 5m,当含水层厚度小于 10m,应尽力装置成完整井 河床底下的单孔抽水 1含水层厚度在 1215m 以上者,过滤器位于含水 层中部,过滤器顶部至河底的距离,应以不受其影响为 准;2若含水层厚度不大,过滤器应靠近隔水层底部, 并且过滤器的长度不应超过含水层厚度的 1/3 1河床底下的单孔抽水过滤器 顶端至河底的距离: c )/ln(rl l l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 r钻孔半径。 2过滤器的下端,宜有封底沉 淀管,其长度 24m 4填粒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