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59877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2009.ppt(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病免疫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姜林娣,一、什么是风湿性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病定义 风湿病分类 风湿病特点,1.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靶器官损伤较为突出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损伤多器官、多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谱,器官特异性 桥本氏甲状腺炎 I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交感性眼炎 抗葡萄膜抗体( AUAb)、抗晶状体抗体( ALAb)、抗视网膜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系统性 干燥综合征 类风关 系统性硬化

2、症 ANCA相关性血管炎 MCTD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颧部蝶形红斑,关节炎,狼疮性肾炎,胸膜炎,皮肤血管炎,dsDNA(+),2.风湿病定义,“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关节炎”(arthritis)、“关节炎及其相关疾病”(arthritis and allied condition)、“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有些著名学术刊物仍以双语并用,如Arthritis & Rheumatism、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免疫风湿病(科)与中医的风湿病的混淆,什么是结缔

3、组织病&风湿性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古老而发展迅速的一门崭新的学科,长期以来风湿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四体液学说“:认为体内存在着四种体液,即红色(血液)、白色(黏液)、黄色(黄疸)及黑色(黑胆汁)体液,四种体液流动的失衡就会引致疾病; 巴黎内科医生Baillou(1642年)尊称为风湿病之父:The Book on Rheumatism and Pain中,使用了rheumatism,且定义为“运动系统疾病”; 阿孝夫(1904年)在风湿病病人心肌间质中发现了“结节性肉芽肿”,又将急性风湿病称为风湿性肉芽肿;,Klinge (1933年):风湿

4、病结缔组织中发现类纤维素性变,将风湿病称之为渗出性风湿病; 美国病理学家Klempere (1942年):SLE和SS病理研究,发现胶原组织的类纤维蛋白变性,故又命名为“弥漫性胶原病”,并倡导用胶原病(collagen disease)概括6种疾病:即风湿热、RA、结节性动脉周围炎、SLE、SS和DM等。 Ehech( 1952年)建议将胶原病统称为“结缔组织病”。大高裕一(1969年):构成胶原纤维的全部成分均已发生了变化,所以建议称为“结缔组织病”。,病理对风湿病的认识,风湿病缺乏公认完整严格的定义:,张乃峥教授(1999年):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

5、、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不论其发病原因是感染性的(如莱姆病、淋球菌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的(如RA、SLE等)、代谢性的(如痛风等结晶性关节炎),内分泌性的(如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退化性的如骨关节炎等),地理环境性的(如大骨节病、氟中毒等),遗传性的(如粘多糖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肿瘤性的(如骨瘤、多发性骨髓瘤等)。,3.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Classification),8大类,63种,153个亚种 最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有四大类,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和晶体性关节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

6、A) 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systemic lupus erythe- matosus, SLE);药物性 硬皮病:局部型:包括线状和斑状;系统性硬化症:包括弥漫型硬皮病、CREST综合征及化学物 (或药物)所致。,弥漫性筋膜炎 特发性炎性疾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超敏性血管炎:血清病、过敏性紫癜、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与恶性肿瘤相关及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肉芽肿性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巨细胞(颞)动脉炎伴或不伴风湿性多肌

7、痛、Takayasu动脉炎;Kawasaki病;白塞病。,干燥综合征:原发性;继发性:与另一结缔组织病相关。 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其他。 其他:风湿性多肌痛;复发性脂膜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结节红斑。,4.CTD临床特点,自身免疫病 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的临床谱和预后差异甚大 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其慢性病程和晚期累及多个器官损害造成医疗中许多难点。,二、病因和发病机理,淋巴细胞丧失了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 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 致病微生物感染可破坏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成份 微生物具有与机体成份共同的抗原表位 过度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异常 隐蔽抗

8、原的释放,2.自身免疫病 淋巴细胞丧失了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病原体、药物、理化 致病微生物感染可破坏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成份,释放微生物抗原或经修饰、变性自身抗原。,1.自身免疫病 淋巴细胞丧失了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遗传 主要见于日本、中国、伊朗和地中海东:HLAB51和HLADRW52有关,HLADR1和HLADQWI抗原明显减少。 成人多发性肌炎(PM)患者HLA-B8的出现率较高 类风关:HLA-DR4,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感染 利用细胞内核酸(RNA、DNA)进行复制,编码病毒蛋白,表达于细胞膜,激发免疫反应; 复制感染导致细胞裂解,释放新生病毒并使细胞内隐蔽

9、抗原释放,如柯萨其病毒B3感染心肌 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改变宿主基因性状,干扰细胞基因表达。 多克隆激活物:如细菌的LPS,细菌和病毒的超抗原,交叉抗原 某些感染型微生物具有与机体成份共同的抗原表位,因此机体针对微生物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产生交叉免疫反应 交叉抗原举例 链球菌M蛋白 心肌球蛋白 Yersinia菌氮化酶 HLA-B27 逆转录病毒P30GAG U1RNP EBV 类风湿滑膜细胞 结核菌HSP 人HSP,感染因素,过度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异常 正常细胞凋亡是机体发育、生长、保持健康的重要机制之一。 正常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 凋亡是由凋亡基因控制的,Fas为凋亡

10、诱导基因,bcl-2原癌基因等为抗凋亡基因 过度凋亡,可能释放过度的凋亡小体和DNA降解片断(多为185bp多聚体),尤其是免疫细胞。 隐蔽抗原的释放 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处于隔绝部分的细胞与组织成份,如精子、眼晶状体、神经髓鞘,其他因素,药物:肼类、芳香类、苯环类,如青霉素、苯妥英纳、异烟肼、雌激素 理化因素:放疗、紫外光线,三、自身抗体检测在CTD中意义,抗核抗体及其分类,1.抗核抗体,风湿性疾病一大特征是患者血液中自身抗体的出现,且以抗核抗体为主,其抗原位点是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蛋白酶等多种物质。 涉及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

11、周期等成分。 分类: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可将ANA分成五大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正常值 1:20,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在CTD中阳性,SLE:1990年在ACR分类诊断标准中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原发性干燥综合症 系统性硬化症 多发性肌炎 成人STILL病 MCTD,抗核抗体阳性在非CTD疾病中,分类 疾病 肺疾病 原发性肺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石棉所致 的肺纤维化等 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 硬化,酒精性肝病等 血液病 白血病、骨髓病、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自身免疫

12、性溶血性贫血等 慢性感染 寄生虫(锥虫、血吸虫等),结核杆菌,麻风杆 菌,沙门菌,克雷伯杆菌感染 健康人 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60岁的阳性率为20 25),但滴度低,为均质型或弥漫型。有 SLE、SS或SSc家族史的一级亲属,阳性率可达 50。 其他 I型糖尿病、Graves病、多发性硬化、终末期肾 病、器官移植后等,ANA筛选试验,怀疑风湿病或排除风湿性疾病 ANA阳性,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试者的特点:性别、年龄、家族史、易患遗传基因 基础疾病史、用药史 存在的症状:发热,伴随皮损,关节痛/关节炎、口干、伴随多饮、多食,外阴溃疡、雷诺现象 进一步检查特异性抗体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ANA

13、阳性与疾病的严重性和疾病活动性程度是无关的,抗核抗体分类,SS,存在于胞质中的磷酸蛋白 在SLE活动时存在,与 CNS症状相关,为DNA聚合酶的副蛋白 SLE中阳性率为3-5,与DNA结合的70KD 和80KD蛋白二聚体 多见于PM和SSc,2.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的抗核抗体谱,抗毒菌碱样受体抗体 抗胰岛细胞抗体抗高尔基抗体 抗胆碱酯酶3受体抗体,可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物:芳香胺类(SASP、倍他乐克、普鲁卡因酰胺)、肼类(异烟肼)、巯基类(抗甲状腺药物、青霉胺)、苯类 临床表现:关节痛、肌炎、胸膜炎,CREST:皮下钙质沉着(Calcinosis)、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

14、)、食管蠕动异常(esophageal dysmotility)、指趾端硬化(sclerodactyly)、毛细血管硬化(telangiectasia),3.抗核抗体临床开展检测指标,3.抗核抗体临床检测意义,抗ds-DNA:针对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的自身抗体,是诊断SLE有高度特异性 抗ENA抗体:针对细胞内多种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的自身抗体总称。 是细胞内许多小分子的RNA和多肽组成的非组蛋白的酸性核蛋白颗粒。 主要包括U1RNP、Sm、SSA、SSB、Scl-70、Jo-1和r-RNP抗体,另有PM-1、非组蛋白、PCNA、RA33、Ku、Mi-2、PL-7和PL-12抗体等,抗ENA

15、抗体,抗SM抗体:直接针对的核抗原为snRNA颗粒的核心成分B、B、D和E蛋白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9kDa、28kDa、17.5kDa及11kDa,是SLE的标志抗体。 抗SS-A抗体:抗原为细胞内的小RNA和60kDa或52kDa成分的蛋白质成分组成 抗SS-B抗体:抗原为小RNA(RNA聚合酶III转化来)和48kDa的磷酸化蛋白,是Pss特异性抗体,抗ENA抗体,抗Jo-1:抗原成分组氨酰-tRNA合成酶。 抗U1RNP抗体:包括三组蛋白质(70kDa、A和C蛋白),是PM、DM特异性抗体 抗Scl70抗体:DNA拓扑异构酶-1,在DNA复制和转录中,松解DNA超螺旋。是SSc特异性抗体

16、。,4.其他自身抗体,抗ANCA RF 抗CCP抗体 抗磷脂抗体,4.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antineutrop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代表一组抗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胞质成分的抗体谱,其抗原成分包括:人类中性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丝氨酸蛋白酶、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乳铁蛋白、组织蛋白酶G、葡萄糖醛酸酶、溶菌酶。,ANCA临床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胞质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 ELISA法:PR3和MPO c-ANCA:PR3 P-ANCA:MPO、其他,ANCA临床意义,c-ANCA和PR3-ANCA均与WG关系密切,cANCA对诊断WG的特异性达90,如加上PR3-ANCA,则特异度可达95,它们的滴度与病情活动一致,常作为病情复发和药物疗效的指标。 MPO-ANCA主要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坏死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和变应性肉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