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59867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直性脊柱炎的督灸治疗.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 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 杨继国,内容:,一、强直性脊柱炎 (概述;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中医病因病机;诊断“诊断思维与诊断标准”及与RA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病程与预后) 二、督灸疗法(定义、创始来历、理论依据、设备与材料、治疗范围、治疗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技术推广) 三、临床研究(科研课题及研究生临床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Ankylosing spondylities简称AS),1、定义: AS属血清阴性(RF“”)关节病,以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附着点病是AS的基本病理改变。附着点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

2、囊等附着于骨的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及骨化,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的韧带、跟腱、跖筋膜、胸肋连接等部位。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致残率很高。(100%) 2、患病率:我国约3(2%,25%) 3、年龄和性别:多年轻时发病,发病年龄常为1040岁,1535岁是高峰期,40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为:10:1, 男性发病较女性重。,强直性脊柱炎-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病因(本病病因不明) 1、遗传因素:HLA-B27与AS强相关。AS患者90%左右HLA-B27(+),而HLA-B27(+)的AS有明

3、显的家庭聚集性,其一级亲属患病高达25%左右。(人们高度怀疑B27为本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但是,HLA-B27(+)人群AS患病率只有2%。且AS患者中有10%的人B27()(正常人?)。 2、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克雷白杆菌通过肠道粘模起作用。克雷白杆菌的出现与血清IgA 升高相平行,而IgA抗克雷白抗体只见于AS病人。另有多人报道,AS病人存在泌尿生殖系感染。 近期的病机研究认为CD80是联系强直性脊柱炎与肠道粘膜免疫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子,CD80高表达标志着强直性脊柱炎的活动及肠道粘膜免疫紊乱 ,通过分子模拟学说机制导致自身免疫紊乱发为强直性脊柱炎 (课题) 3、内分

4、泌:(性激素) 本病青春期前发病罕见,而青春期后青年发病猛增,40岁以后发病又较少见;女性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4、外伤:,强直性脊柱炎-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 1、分子模拟学说。 2、受体学说。,强直性脊柱炎-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病理 1、附着点病是AS的基本病理改变。附着点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骨的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及骨化,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的韧带、跟腱、跖筋膜、胸肋连接等部位。病理表现为:炎症初期局部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有多核白细胞。炎症进展中引起附着点侵蚀破坏和纤维化、钙化或新骨形成。炎症过程反复发生,韧带钙化,形成骨桥或骨板。这

5、些病变可以由脊柱下端逐步向上发展,最终形成竹节样变。 2、骶髂关节是本病最多累及的部位。病理表现为软骨、纤维炎,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板破坏,关节间隙纤维化等。,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AS属于“腰痛”、“肾痹”、“骨痹”、“督脉病”、“大偻”的范畴。国标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强直性脊柱炎命名为“脊痹”。 其病因为肾虚及外感风寒湿邪共同作用,基本病机为肾虚督空或肾虚督滞。,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修订的纽约标准(肯定-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可能AS-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 (附X光片),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个人做法),1、做好

6、问诊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 4、CT(CR)检查,强直性脊柱炎-与RA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药物治疗,西药(只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中药:辨证论治。(各家观点:不统一) 副作用大:胃肠损伤、肝肾功损伤、骨破坏等。,强直性脊柱炎-病程和预后,本病病重根深,缠绵难愈,常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应当有耐心有恒心坚持治疗。 一般病例寿命同正常人,但影响生活质量。,督灸疗法-定义,(一)含义:是指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并使之发泡(但也可不发泡,临床观察不发泡对AS活动期治疗稍差),用于治疗AS的一种特殊艾灸法。,督灸疗法-创始,(二)由我院崇桂琴教授创立的特色外治疗法。老一辈专家治学严谨、

7、精勤不倦、善于思考、勇于奉献。(过程),督灸疗法-理论依据,1、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和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粹针、药熨。” 2、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将“药熨”发展为隔物灸。,督灸疗法-设备及材料,冬 天 设 备,夏 天 设 备,督灸疗法-设备及材料,督 灸 室,督灸疗法-设备及材料,督灸疗法-治疗范围,1、主要用于治疗AS、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2、预防疾病和治疗亚健康。,督灸疗法-督灸的治疗作用,3、督灸的治疗作用: 中医方面:督灸可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此法是运用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熔为一体,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

8、寒利湿、通督止痛的功效。 现代医学方面:研究发现督灸可降低HLA-B27基因的表达,升高-内啡呔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调节免疫紊乱,减少免疫反应性炎性损伤,调节细胞因子,降低骨破坏指标,控制病情,改善畸形。 另外,督灸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督、任、冲一源三岐,督脉为阳脉之海,因此督脉可沟通全身经络。督灸作用于督脉上,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从而发挥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督灸疗法-操作方法,1、施灸部位: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为施灸部位。 2、施灸程序: (1)选择体位: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 (2)取穴:医者用拇指指甲沿脊椎尖端按压“

9、十”痕迹。 (3)消毒:以75%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 (4)涂抹姜汁:沿施术部位涂抹姜汁。 (5)撒督灸粉:沿施术部位撒督灸粉,使之成线条状。 (6)敷盖桑皮纸:将其盖在药粉上面。 (7)铺姜泥:把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上,要求下宽上窄呈梯形。 (8)放置艾炷:在姜泥上面放置橄榄形艾炷。 (9)点燃艾炷:点燃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 (10)换艾炷:连续灸完3壮。 (11)移去姜泥:灸完3壮后取下姜泥。 (12)轻擦灸处:用湿毛巾轻轻擦干净灸后药泥。 (13)放泡:灸后46小时自然起泡,第二天放泡。放泡时,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后,用消毒针头沿水泡下缘平刺

10、,泡液自然流出,再以消毒干棉球按压干净。 3、疗程:每月治疗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督灸的操作简图,放泡后无斑痕,督灸发泡,督灸疗法-注意事项,饮食、起居、功能锻炼。 医嘱:坚定信心、端正姿式、坚持锻炼 已形成以督灸为中心,集预防、治疗、功能锻炼、心理指导、康复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模式,督灸疗法 技术推广-学习班开幕式,三、临床研究,1、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使脊柱强直、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弯曲逐渐恢复生理曲度。脾胃功能改善,生殖功能恢复。 2、实验室检查: (1)降低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甚至恢复正常。 (2)升高丘脑内的-内啡呔含量。 (3)增强NK细胞的活性。 (4)改善炎性指标

11、(我们常观察ESR、CRP)。 (5)改善免疫指标:Ig、补体C3、TC亚群。 (6)据统计:有效率达93.3%,明显缓解率达64.3%。,临床研究部分课题,1.“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镇痛机理的研究”(1998年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证明铺灸可升高脑内-内啡肽含量,从而起到中枢镇痛作用。 2.“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免疫机理的临床研究”(2000年鉴定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证明督灸可调节AS患者的免疫功能。 3.“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HLA-B27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200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明督灸可下调HLA- B27基因的异常表达。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

12、助项目“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肾阳虚证技术规范整理研究”。2007年通过国家局专家验收、鉴定。建立督灸技术规范。 5.“督脐灸调控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证CD80表达的临床研究”,2011年获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证实督灸配合脐灸治疗AS脾胃虚弱证,效果显著。 6.在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攻关项目“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患者脊背热像图改变的临床研究”(建立AS热像图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 7.在研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血清TNF-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督灸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临床研究部分临床观察,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督灸纠正强直性

13、脊柱炎脊柱崎形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抑制HLA一B27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AS关于HLA一B27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督灸治疗强直性眷柱炎对肠粘膜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调整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同证型疗效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强度的临床研究 督脐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僵硬症状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 督灸改善AS肾阳虚证辨证因子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AS气至病所与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督灸前 督灸后,督灸前 督灸后,督灸前 督灸后,谢 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