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58739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经济学概论 第2版 素材 作者 陈立文 技经案例——长江三峡工程投资项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工程世纪大论证三峡工程世纪大论证 三峡工程首先是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问题提出的。 在中国历史上, 长江上游河段 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1860、1870 年的特大洪水,1931、1935 年以及解放后的 1954 年洪水,都损失惨重,余悸犹存。在没有找出较妥善的防御方案和完成必要的建设以前,中 国政府是无法向国家向人民交代的。 一、 历史回顾 一、 历史回顾 三峡工程的研究,由来已久。如果从人们开始关心三峡河段的水资源算起,至今已 80 来 年。 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首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919 年,他在实业 计划一文中,提出在三峡上“以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

2、,而又可资其水力”。30 年代 和 40 年代,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曾对三峡工程合作进行过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 1945 年, 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邀集有关单位组成三峡水力发电技术研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曾讨论 过三峡计划,包括航运、灌溉、库区淹没、人口迁移、肥料制造和库区测量等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地质、电力、交通等部门的协同下,开展了长 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和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 1950 年 8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在武汉正式成立,立即开始研究荆江防 洪问题,并于编制了长江水利建设五年计划大纲草案; 1951 年 12 月长江委又提出荆江分洪工程技

3、术设计草案和治江计划简要报告; 1953 年长江委起草了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在治江远景计划中列入了兴建三 峡水库的问题; 1954 年 4 月长江委长江上游局组织三峡查勘,对葛洲坝、南津关、平善坝、南沱、黄 陵庙、三斗坪、茅坪、太平溪和兵书宝剑峡等坝址作比较,认为三斗坪、茅坪等在内的黄陵 庙坝区最为有利,编制了关于长江三峡水库情况的简要说明; 1957 年根据三斗坪、南津关两个坝区的资料比较,认为三斗坪筑坝条件较为有利。因 此,研究重点移向宽河谷的三斗坪坝址; 1958 年 3 月 23 日, 在党中央成都会议大组会上, 周恩来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 流域规划的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4、25 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 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采取积极准备和论证充分可靠的方针。 1959 年 3 月,长江委提出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1960 年 3 月,长办完 成了三峡初步设计阶段各项主要工作,对坝轴线选择、水工建筑物布置、水电站厂房布置、 设备选择以及施工方案等重大问题,均分别编写了专题报告,并对施工准备工作作了研究; 1978 年 6 月长江委编写了关于三峡水库移民问题的报告,8 月完成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坝址选择补充设计阶段报告; 1979 年 11 月 28 日,水利部向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报送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 建议将三峡作为我国

5、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争取在 90 年代建成。 1980 年 8 月长江委编制了一套资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论证报告;1981 年 2 月 2 月,长江委编制了三峡(三斗坪)枢纽分期开发初期蓄水位 128m 方案(坝顶高程 145m)简 述; 1982 年 2 月长江委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报送了关于兴建三峡水利枢纽的补充 报告建议大坝,电站一次修建至最终规模,水库蓄水位采取分期抬高的方式运行; 1983 年 2 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会议,拟定了一份关于三峡低坝方案需要重点论 证的几个问题,报告中提出了七大技术经济问题; 在此期间,国内有关部门和关心三峡工程的人士对三峡工程建与

6、不建,早建或晚建以及 建设方案,提出了各种不同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为了体现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的精神,198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三峡工程的论证,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重新论证 二、重新论证 在 1986 年, 党中央、 国务院决定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 对 论证工作实行集体领导,在领导小组下设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 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综合经济评 价共 14 个专家组,聘请国务院所属 17 个部门、单位,中科院

7、所属的 12 个院所,28 所高等院 校和 8 个省市专业部门共 40 个专业的 412 位专家,全面开展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其中,中 科院学部委员 15 人;教授、副教授 66 人;研究员、副研究员 88 人;高级工程师 251 人,合计 370 人,占专家总数的 89.8,水利电力系统以外的专家 213 位,占 5l.7。此外,还聘请特 邀顾问 21 位。专家构成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从技术上、经济上深入研究论证,得出有科学 根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组建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 责审查可行性报告,提出审查意见并报请国务院审核。 为了支持各专家组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

8、,在全国范围内委托有关高等学校、 科研、 勘测、 设计等单位,承担试验、勘测、调查、计算、研究的任务.实际参加工作的达数千人。国家科 委还组织了有关科技攻关项目。 论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水库移民安置、生 态环境问题、经济上的合理性、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和兴建时机等方面。三峡工程论证是一 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论证的程序是先专题后综合,专题与综合交叉结合, 各专家组首先审查各 专题的基本资料,制定专题论证纲要,进行初步论证工作。在初步论证的基础上,综合择优选 出有代表性的设计水位方案,再由各专家组深入论证。 论证过程中,各专家组在本专业范围内 独立负责地工作,经过

9、反复调查研究、充分讨论,分别提出专题论证报告,并签字负责。 1988 年 11 月,论证工作全部结束。14 个专家组提出各自论证报告。在重新论证的基础 上,编写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0年7月,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由当时的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 华任主任,王丙乾、 宋健、 陈俊生三位国务委员任副主任,委员中包括三峡工程涉及的各部部 长及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的负责人共 21 人。1991 年 7 月 9 日至 12 日,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 报告作最后审查,并将审查报告和审查意见上报国务院。 1991 年 10 月 1012 日在京举行 长 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

10、纲审查会;1992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召开第 95 次常 务会议,讨论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会议原则同意国务院关于审查意见的汇报,建议对建设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后,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提交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4 月 3 日,七届人大五次会 议 2633 名代表对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进行表决。 以 1767 票赞成, 177 票反对, 664 票弃权,25 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 时机组织实施

11、。 三、 三、 论证工作与论证工作与论证结论 论证结论 论证工作分两步进行。由于各方面对三峡工程的要求各异,对蓄水位及开发方式看法 不同, 因此首先通过综合分析和讨论, 初选出一个可以满足经济部门及地区最低要求而又在 移民、 泥沙和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容许范围内的方案, 也就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水位方案。 作为三峡工程的代表性方案,以便深入论证比较。年月,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 议审议通过了最终正常蓄水位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初选 方案。第二步是围绕这个方案开展各专题的深入论证,并拟定各种替代(比较)方案,比较 不建、早建或晚建三峡工程的利弊得失,然后详细计算每种组合下,逐年

12、需投入的资金和以 后的产出,并将每年的费用都折算到“现值”。计算时期算到工程的综合折旧期止。这样就 可比较哪个方案的“费用总现值”最小,也就是最佳选择。当然,这样浩繁的计算只能在大 型计算机上实现。 专家组采用的软件是研究部门开发并通过鉴定、 得到世界银行采用的 数学模型。大量计算给出的成果是:早建三峡工程的“费用总现值”最小,不建三峡工 程为最大。专家组据此下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早作决策”的结论。在 个专家组完成论证报告后,再根据专家组的结论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 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

13、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根据专家组的估算,按年底价格水平,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为 361.1 亿元,其 中枢纽本身 187.67 亿元,移民工程 110.61 亿元,高压输电 62.82 亿元。在这个基础上,考 虑价格调整因素和计算施工期利息, 可以估算从不同开工时期到完工为止各年度所需筹措的 资金。 对三峡工程建设方案,可行性报告推荐采用 “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的方案。大坝坝顶高程为 185 米,一次建成,初期运行水位为 156 米,最终正常蓄水位为 175 米,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768万千瓦,年发 电量 840 亿千瓦小

14、时,移民不间断迁移,20 年移完。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 施工总工期 18 年,第 12 年第一批机组发电。 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推荐方案认为三峡工程效益巨大: 第一,可以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减免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洪水灾害,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第二,为华中、华东及川东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可有效地缓和这些地区能源供应长期 紧张的矛盾。 第三,使宜昌至重庆间航运条件显著改善,为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创造条件。 关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推荐方案认为三峡工程基本资料充分可靠,前期工作相当充分, 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已有明确结论,技术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技术上是可 行的。 关

15、于移民和生态环境,是兴建三峡工程中的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移民安置任务艰巨, 但有解决途径,工程越早建对移民工作越有利。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 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重视,认真对待。 关于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兴建时机,论证结果认为,投资计算的基础是可靠的,三峡工程的 经济性是优越的,通过多渠道集资,我国现阶段国力是可以承担的。 四、反建派与主建派 四、反建派与主建派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 75 年。在这漫长的岁 月里,各种质疑、反对的声音一直不断,学界对该不该上三峡工程,产生了极大分歧。大辩 论中,学界渐分成主建派和反

16、建派。 反建派认为,三峡工程永不可修,是祸国殃民的工程。他们的理由是,防洪就难以防 淤,这样三峡大坝的寿命就会缩短。而为了保证蓄洪容量,就必须牺牲数百万民众的利益以 及众多文物古迹。同时,建大型水库将会引发地震、下游滑坡、水质变差等一系列问题。以 黄万里为代表的诸多水利专家认为,解决防洪、发电问题可以另有它途,但是耗费如此巨额 资金修建大型水坝,只会弊大于利。 主建派则坚称,基于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的三大功能,三峡工程将会造福后代。三峡工 程建成后,将一劳永逸地解决历史上一直困扰中国的长江洪水问题,可保长江中下游 1500 万人免遭水患,而且淤泥问题可以靠排洪蓄清解决。同时,三峡发的电将可以带来巨大的经 济效益。三峡水库建成后,高峡出平湖,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 两派各执一词,都有理有据。即使是在 1994 三峡工程动工后,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议, 也从未停止过。 主建派认为 主建派认为:三峡工程发电可以照亮半个中国;航运可以使万吨船队直达重庆;南水 北调可以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