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58721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42.地质灾害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学案】42选修五 地质灾害【考纲解读】1、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多发区的分布2、掌握中国地震灾害形成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3、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4、掌握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理解多发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造成的主要危害。【基础回顾】一、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地震构造示意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

2、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

3、带和环太平洋地带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

4、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灾害的成因。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一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中

5、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

6、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7、理念。2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摧毁耕地和建筑物【合作探究】1、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震源位于海平面以下约60千米处,随后又发生25次有感余震,其中最强烈的余震为里氏7.1级,海岸附近形成了2米高的海啸,海啸将一些渔船涌到陆地上。宫城县筑馆一处山体滑坡,北海道一座炼油厂发生火灾。读下图表,回答有关问题: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1)表中h和Ms分别表示、;试分析烈度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2)图中A地位于震中,假如当地震发生时产

8、生的地震波以8.0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多少时间内有震感A20秒B30秒 C40秒D50秒(3)本次强震诱发了海啸、滑坡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这说明人类面临的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性。认识这一特征,对有重大意义。(4)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分析说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原因。(5)下列地震地区与日本北海道位于同一地震带内的是A土耳其地震B厄瓜多尔地震 C阿富汗地震 D西雅图地震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7月12日7时8分44秒在甲地(北纬30.5度,东经83.4度)发生6.7级地震;12月9日2时32分11.6秒在乙地(北纬42.9度,东经145.2度)发生7.1级

9、地震;12月26日8时58分55.2秒在丙地(北纬3.9度,东经95.9度距海岸3Q公里)发生8.7级地震,地震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向西南方向推移了100英尺,地震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等国家,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失踪,大批房屋损毁。2阅读上述材料和图,回答:(1)丙地地震释放的能量是甲地的倍。(2)12月26日的印尼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而美国地震监测网测定为9级。因此有人说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请谈谈你的看法。(3)本次丙地地震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向西南方向推移了100英尺,这会对国家版图产生什么影响?(4)简述三次地震的成因,并分析甲、乙两地受灾程度比丙地轻

10、的原因。【当堂训练】1、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性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国家。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区为我国台湾的一部分,近年此地区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其原因主要是。(2)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一种原发性主灾生常易诱发其他灾害,地震后易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有滑坡、泥石流等。根据等高线图及你对该省的自然状况的了解,判断本地区B、C两处相比,处诱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高、强度更大,原因是。2、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

11、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主要分布在该省的地区和地区。(3)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合作探究】1、(1)震源深度震级烈度大小与震源深度(h)呈负相关,与震级(MS)大小呈正相关(2)C(3)关联减灾防灾(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板块的相互碰撞造成地壳活动比较剧烈,诱发地震的产生。(5)B、D2、本组题从去年三次地震切入,考查地震的基本认识。第(1)题要知道震级增加1级,释放的能量

12、要增加30倍;第(2)题分析同一地震中测得数据不同的原因,这当然要从技术角度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原因,难度不大;第(4)题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影响烈度大小的原因有哪些,再比较各地地震的受灾程度。答案:(1)900(2)震级是要根据地震的最大震幅而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各地震台测得数据不同是因为测定仪器的精密程度不同而致。(3)使得印尼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之间的海域扩大,领海及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发生变化。(4)三地均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丙地地震受灾较重的原因有:震级较高,释放的能量大;位于人口密集区;发生在早晨,正是人们活动的高峰期且引起海啸、火灾及疾病,间接地成了灾害。【当堂训练】1、(1)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属环太平洋地震带;另外近年该地区处于地震的活跃期。(2)CC处等高线密集,山坡较陡;震后岩石破碎,土质疏松;且C处位于台湾山脉的东侧,多地形雨,综合这些因素可确定C处诱发地质灾害的成灾频度与强度要比B处大。2、(l)西南此地地震频发、断裂发育,岩石被碎;坡陡谷深;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和冰川融水。(2)四川西部地区一、二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二、三阶梯交界处(3)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林,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山崩等地质灾害,因此开山采石须科学论证。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