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放样的步骤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56541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站仪放样的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站仪放样的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站仪放样的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站仪放样的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站仪放样的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站仪放样的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放样的步骤(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站仪放样的步骤一、建立文件,输入导线点及放样点坐标(如果临时现场输入坐标,则不需此步)1按(MENU)键进入菜单/2翻页到菜单第2页有存储管理项,选存储管理/3翻页到 存储管理 第3页,选输入坐标/4按(输入)键,输入文件名:“DXA”(导线A)或“DXB”(导线B),用于存导线点的坐标/5按(输入)键,输入导线点的点号/6按(输入)键,输入导线点的坐标/7最后,按ESC键退出菜单回到测量模式二、选定测站数据文件1按(MENU)键进入菜单2选子菜单放样项3按(输入)键,输入文件名“DXA”,按(确定)键4显示回到放样界面三、设置测站点坐标(采用从内存DXA或DXB坐标文件取数据设置测站)1在

2、菜单/ 放样显示界面,选测站设置2.按(输入)键,输入测站点号,按(确定)3按(确定)键,显示回到放样界面四、设置后视(采用从内存DXA或DXB坐标文件取数据设置后视)1在菜单/ 放样显示界面,选后视点设置项2按(输入)键,输入后视点号,按(确定)键3按(确定),显示坐标方位角值界面4. 望远镜瞄准后视点,按(是)键五、放样1在菜单/ 放样显示界面,选放样项2按(输入)键,输入放样点号,按(确定)键3显示放样点号,按(确定)键4显示棱镜高,按(确定)键5显示放样数据:水平角与水平距离,按(极差)键6显示放样数据:水平角度差与距离差。转动照准部,直至显示的水平角度差为0。7. 在望远镜的方向放棱

3、镜, 按(测距)键,显示距离差。根据距离差移动棱镜,按(测距)键。8. 重复步骤(7),直至显示距离差为0。9. 当显示的水平角度差与距离差同时为0时,在地面标记该点。10. 按(下点)键,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测设。导线A点号XY直线坐标方位角A513.520522.210AB40.64000B570.067 570.753 BC317.06500C598.078 544.694 CD315.24833D644.902 498.281 DE316.15667E682.223 462.441 EF213.35389F616.971 419.499 FG134.85389G568.059 468.6

4、67 GA135.531674班的1、2、3、4组及4班5组的数据导线B导线B点号XY直线坐标方位角A500500AB47.85000B 567.5109106574.589581BC309.43770C593.5730262542.904426CD317.79206D619.74493519.167445DE319.52143E671.9695431474.59889EF226.36468F604.6752987404.024656FG129.52460G558.7740875459.660092GA145.537303班的5、6、7、8组及4班69组的数据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一、

5、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测区高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大比例尺数据测图的需求时,应加密适当数量的图根控制点,又称图根点,直接供测图使用。图根控制布设,是在各等级控制下进行加密,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在较小的独立测区测图时,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图根控制点(包括已知高级点)的个数,应根据地形复杂、破碎程度或隐蔽情况而决定其数量。如果利用全站仪采集碎部点,就常规成图方法而言,一般以在500m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一般平坦而开阔地区每平方千米图根点的密度,对于1/20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4个,对于1/1000比例尺测图不少

6、于16个,对于1/5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64个。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方法和GPS RTK等方法。还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这种方法无需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为了保证图根点的可靠性,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另选定向点)。 “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时,效率非常高,可少设一次站,少跑一遍路,适合数字测图,现在有很多测图软件都支持。“一步测量法”的步骤归结为(如图5-1所示):先在已知坐标的控制点V501上设测站,在该测站

7、上先测出下一导线点C1(图根点)的坐标,然后再施测本测站的碎部点30,36,56,50的坐标,并可实时展点绘图。搬到下一测站C1,其坐标已知,测出下一导线点C2的坐标,再测本站碎部点40,41点坐标,待导线测到C5测站,可测得V511坐标,记作V511点。V511点坐标与V511点已知坐标之差,即为该附合导线的闭合差。若闭合差在限差范围之内,则可平差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为提高测图精度,可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值,重新计算各碎部点的坐标,然后再显示成图。若闭合差超限,则想办法查找出导线错误之处,返工重测,直至闭合为止。但这个返工工作量仅限于图根点的返工,而碎部点原始测量的数据仍可利用,闭合后,重算碎

8、部点坐标即可。图5-1 一步测量法示意图 (二)测站点的测定数字测图时应尽量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但由于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有时是极其复杂零碎的,要全部在各级控制点上采集到所有的碎部点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除了利用各级控制点外,还要增设测站点。尤其是在地形琐碎、合水线地形复杂地段,小沟、小山脊转弯处,房屋密集的居民地,以及雨裂冲沟繁多的地方,对测站点的数量要求会多一些,切忌用增设测站点作大面积的测图。增设测站点是在控制点或图根点上,采用极坐标法、支导线法、辐射法等方法测定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数字测图时,测站点的点位精度,相对于附近图根点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

9、等高距的1/6。(三)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观测值的改正在图根控制和测站点测量中,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可按半测回观测法观测水平方向和竖直角。由经纬仪测角可知,采用测回法取盘左、盘右平均值测定水平方向和竖直角,可以消除由于横轴误差和视准轴误差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影响,以及消除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全站仪半测回观测法是预先测定仪器的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并储存在全站仪内存中,在观测水平方向和竖直角时,由程序对半测回观测方向和天顶距自动进行改正来消除其影响。当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仪器误差的重新测定。1.横轴误差对水平方向影响的改正设因横轴倾斜i角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读

10、数影响为:则正确的水平方向读数为:, 式中 L、R盘左、盘右水平方向读数;竖直角。2.视准轴误差对水平方向影响的改正设因视准轴误差c对水平方向的影响为:则正确的水平方向读数为:式中 L、R盘左、盘右水平方向读数;竖直角。在半测回观测法中,为施加xi和xc改正,观测水平方向时必须同时观测竖直角,如果只是为了求xi和xc,竖直角不必精确测定。3.指标差对竖直角的改正设指标差为x,则一般垂直度盘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 L、R盘左、盘右天顶距读数;竖直角。4.仪器器材、资料准备以及人员的安排实施野外数据采集前,应准备好仪器、器材、控制成果和技术资料,合理配备测量人员。1)仪器器材的准备仪器器材

11、主要包括:全站仪、对讲机、便携机、备用电池、通讯电缆、花杆、反光棱镜、钢尺等。全站仪、对讲机应提前充电。在数字测图中,由于测站到镜站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远,每组都应该配备对讲机。2)资料的准备数字测图中,一般都是多个小组同时作业,为了便于作业,在野外采集数据之前,通常要对测区进行“作业区”划分。一般以道路、河流、沟渠、山脊等明显线状地物为界线,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对于地籍测量来说,一般以街坊为单位划分作业区。分区的原则是各区之间的数据(地物)尽可能地独立(不相关)。自然地块进行分块,对于跨区地物,如电力线等,会增加内业编图的麻烦。在数据采集之前。最好提前将测区的全部已知点成果通过计算机输入全

12、站仪的内存中,以方便调用。目前多数数字测图系统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要求绘制较详细的草图。如果测区有相近比例尺的地图,则可利用旧图或影像图并适当放大复制,裁成合适的大小(如A4幅面)作为工作草图。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员可先进行测区调查,对照实地将变化的地物反映在草图上,同时标出控制点的位置,这种工作草图也起到工作计划图的作用。在没有合适的地图可作为工作草图的情况下,应在数据采集时绘制工作草图。工作草图应绘制地物的相关位置、地貌的地性线、点号、丈量距离记录、地理名称和说明注记等。草图可按地物的相互关系分块地绘制,也可按测站绘制,地物密集处可绘制局部放大图。草图上点号标注应清楚正确,并全站仪内存或电

13、子手簿记录点号对应。如图5-1所示。3)外业作业人员的组织外业作业是对数字测图而言,着重指碎部测量及其人员的组织。数字图的施测方式不同,人员的配备也有所不同。测记法施测时,作业人员一般配置为:观测员1人,领尺员1人,跑尺员13人(依测量作业熟练情况而定)。如果配套使用测图精灵,则一般测站1人,镜站13人即可,无需领尺员了。领尺员负责画草图和室内成图,是核心成员,一般外业一天,内业一天,2人轮换,也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由安排。(有些单位在任务紧时,白天进行外业工作,晚上进行内业工作)。电子平板法施测时,作业人员一般配置为:观测员1人,电子平板(便携机)操作人员1人(记录与成图),跑尺员13人。

14、特殊情况下,外业作业组最少人员配置为2人:观测员1人,同时负责操作便携机;跑尺员1人。只要便携机配置的测图软件所提供的操作十分方便(人称“傻瓜”软件),而且作业人员对它的操作又很熟悉,这个方案是可以实现的。用电子平板测图,从人员组织到各种测量方法的自动解算和现场自动成图,真正做到内外业一体化,测图的质量和效率都将超过传统的人工白纸测图。二、野外数据采集方式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按碎部点测量方法,分为全站仪测量方法和GPS RTK测量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在控制点、图根点等测站点上架设全站仪,全站仪经定向后,观测碎部点上放置的棱镜,得到方向、竖直角(或天顶距)和距离等观测值,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内存;或者是由记录器程序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记入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内存。如果观测条件可能,也可采用GPS RTK测定碎部点,将直接得到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野外数据采集除了采集碎部点的坐标数据(点位信息)外,还需要采集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即绘图信息),如碎部点的地形要素名称、碎部点连接线型等,以便由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进行图形处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除硬件设备外,需要有数字测图软件来支持。不同的数字测图软件在数据采集方法、数据记录格式、图形文件格式和图形编辑功能等方面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