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53828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 ) 2002 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 * 编者按: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各产业部门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 系, 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 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 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 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在、 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从本期 开始, 本刊将不定期刊出中国投入产出学会/ 2002 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0课题组的有关我国 2002 年投入产出表的系列分析报告, 敬请读者关注。 在投入产出分析方

2、法中, 用感应度系数反映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 用影响力系 数反映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一般说来, 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社会生 产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 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尤其 是经济增长过快时, 这些产业部门将先受到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 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当一 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较大时, 则该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本文利用全国 2002 年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目前的产业关联现状及其特点, 并提出对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ABSTRACT The paper measures the ind

3、ustrial linkag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By comparing the effect coefficients and induc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1997 and 2002, it analyses the change of status of each industries in the whole economy, and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产业关联度

4、; 产业部门 * 顾问: 陈锡康、 刘起运、 佟仁城; 组长: 许宪春; 副组长: 齐舒 畅、 杨翠红、 赵同录; 课题组成员: 许宪春、 齐舒畅、 杨翠红、 赵同 录、 夏明、 许健、 李花菊、 张红霞、 陈杰、 刘秀丽、 李景华、 祝坤福、 唐 志鹏、 裴建锁、 喻春琳、 李敬军、 刘轶芳、 蒋雪梅、 满讲义、 胡晓群。 一、 各部门影响力分析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 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 需求波及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某部门的影响力系数: Fj= 1 n E n i= 1 bij 1 n 2 E E bij = E n i= 1 bij 1 nE

5、 E bij (j = 1, 2, , , n) 其中 bij是第j 部门对第 i 部门的完全消耗系 数。 当某一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小于)1 时, 表 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 度高于(低于) 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即各部门所产 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 。影响力系数越大, 该部 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由表 1可以看出, 2002 年我国影响力系数大 于 1的有 21 个部门, 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 并且 以制造业居多。位于前列的部门大多集中在机械 3 2006 年第 11期 No. 11 2006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表 12002 年

6、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表 编号部门名称影响力系数位次 1农业0 178492538 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 183583734 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 169182740 4金属矿采选业0 197572923 5非金属矿采选业0 194469726 6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1 101494320 7纺织业1 11981129 8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制造业1 12304416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1 115288012 10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业1 108593716 11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 104464218 12化学工业1 117484710 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 10734711

7、7 14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 117483311 15金属制品业1 12445455 16通用、 专用设备制造业1 12082697 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 12582704 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 12607803 19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 13953931 2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 12846212 21其他制造业1 115282513 22废品与废料0 139617842 23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 187315031 2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 114146714 2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 188601430 26建筑业1 12011238 27

8、交通运输及仓储业0 191742928 28邮政业1 102616719 29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 190368129 30批发零售贸易业0 185455133 31住宿和餐饮业0 195364425 32金融保险业0 173259039 33房地产业0 165687441 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 108837215 35旅游业0 181869136 36科学研究业1 100690321 37综合技术服务业0 181882935 38其他社会服务业0 197716022 39教育事业0 179634537 4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 195688424 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

9、193845127 4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 186767232 设备制造部门, 这些部门的技术含量高, 且附加值 大, 属于高技术产业, 它们的发展不但会产生较大 的辐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工业结构的升级 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纺 织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 品业,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部门属于传统的 轻工业部门, 技术工艺相对简单, 其产品具有最终 消费的性质; 金属制品业, 其他制造业, 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石油加工、 炼 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则属于传统的重工业部 门, 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产品具有中间产品

10、和 投资品的性质; 第三产业中的邮政业, 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属于 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服务部门。 影响力系数小于 1 的部门大多集中在第三产 业、 农业部门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少数部门。其中 影响力系数小于1 的第二产业部门大多是能源部 门, 属于较传统的重工业部门, 主要为其他部门提 供原材料, 属于整个产业链中的后向部门, 因而对 其他部门的影响辐射力较小。 二、 各部门感应度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均增 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 需求感应程度, 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 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Ei= 1

11、 nE n j= 1 kij 1 n 2E Ekij = E n j = 1 kij 1 n E E kij 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 其中 kij是第i 部门对第j 部门的完全分配系 数。 当某一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 小于) 1 时, 表 示该部门的感应程度高于(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 水平(即各部门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感应度系 数越大, 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大。 感应度系数越大的部门就越具有基础产业和瓶颈 产业的属性。 由表 2可以看出, 2002 年我国感应度系数大 于 1的有 19 个部门, 大多集中在原材料、 能源和 运输部门等基础产业和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部门, 其产品大多具有

12、中间产品的性质, 尤其是石油和 天然气开采业及金属矿采选业这两个部门的感应 度系数达到 210 以上, 是社会平均值的 2 倍。这 说明, 这些部门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 经济快速增长时, 这些部门受到社会需求的压力 最大, 往往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 瓶颈0部门。 近几年的油价上涨, 油荒、 电荒等现象, 都充分说 明了能源的紧缺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此外, 4 统计研究 表 22002 年各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表 编号部门名称感应度系数位次 1农业0 179417029 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 13470677 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 11537381 4金属矿采选业2 11403

13、462 5非金属矿采选业1 11947699 6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0 168570034 7纺织业0 192320025 8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制造业0 156400837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 193170124 10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业1 116738311 11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 14596785 12化学工业1 14202446 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 198437222 14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 14678994 15金属制品业1 109758917 16通用、 专用设备制造业1 100365319 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 199084821 18电气机械及器

14、材制造业1 107781718 19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 116294114 2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 116330613 21其他制造业0 179872228 22废品与废料1 16956243 23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 13463418 2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 187765726 2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 116587912 26建筑业0 141224941 27交通运输及仓储业1 109779116 28邮政业0 184444027 29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 199276920 30批发零售贸易业0 195759123 31住宿和餐饮业0

15、 175500430 32金融保险业1 119299310 33房地产业0 157761035 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 115498115 35旅游业0 147133238 36科学研究业0 156884236 37综合技术服务业0 174264631 38其他社会服务业0 169049233 39教育事业0 142805540 4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 143763539 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 169562032 4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 136529442 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交 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也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这说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16、再增强, 同 时也说明这些部门也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 / 瓶颈0。 感应度系数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大 多是第三产业部门和农业部门, 也有少数劳动密 集型产业部门。其中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部门 诸如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感应度系 数尽管略低, 但其系数值接近社会平均水平。 三、 各部门关联交叉分析 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对各部门进 行分类, 以社会平均值 110 为界, 可以将/ 影响力 系数2感应度系数0分割为四个象限, 分布情况如 下图 1 所示。 图 1 各部门影响力系数2感应度系数图 (1) 处于第一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大于 平均值 1 而感应度系数小于平均值 1 的部门, 属 于强辐射力弱制约力的部门。 第一象限的部门包括: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 业, 纺织业,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 及家具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 其他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邮政业和科学研究业, 共 11 个部门。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第一象限的部门一般是 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 (2) 处于第二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