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试卷答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53305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动物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动物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动物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动物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试卷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负反馈调节:如果反馈信息(终产物或结果)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使输出变量(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返回预定的值(正常值),称之为负反馈 正反馈调节:如果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加速或加强某一反应的进程,使其到达反应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种现象则称

2、为正反馈。 反馈调节的例子:排尿:正反馈;血糖调节:正反馈2、3、给坐骨神经一个阈上刺激,可引起与之相连的腓肠肌标本收缩,这一现象主要包含了哪些生理过程。并简述。答:单收缩(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强直收缩这两个生理过程。 肌组织对于一个短促的阈上强度的刺激,先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肌肉机. 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连续刺激引起的肌肉持续收缩状态称强直收缩。4、 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答:兴奋或抑制5、细胞膜是怎样组成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是怎样通过的?答:细胞膜由磷脂构成亲水端冲外。 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按照一般扩散作用的原理从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分子密度低的地方

3、运动,即自由扩散。水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进入细胞的过程是易化扩散。6、 什么叫动作电位,有怎样的产生机理?动作电位的传导有何特征?答:动作电位: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复极化等环节。 特点:“全或无”性质: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动作电位便迅速产生,并达到最大值,其幅度和波形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强而增大。 动作电位能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即幅度和波形保持不变。 双向性传导: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从产生部位沿膜 向两端传导。 具有不应期,峰电位不可融合

4、叠加。 产生机制:膜内外存在Na+浓度差;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 K+ 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7、 什么叫静息电位,有怎样的产生机理?答: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存 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产生机制: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是形成静息电位的最主要因素。K+顺浓度梯度跨膜扩散,但扩散的同时也在细胞膜的两侧形成逐渐增大的电位差,且该电位差造成的驱动力与浓度差的驱动力的方向相反,阻止K+进一步跨膜扩散。当逐渐增大的电位差驱动力与逐渐减小的浓度差驱动力相等时,便达到了稳态。此时的膜电位处于K+的平衡电位,电位差的差值即平衡电位

5、,平衡电位决定着离子的流量。当细胞外液中K+浓度增加时,膜内外K+的浓度差减小,K+因浓度差外移的驱动力降低,K+外流减少。故达到稳态时,K+平衡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反之亦然。而细胞膜对Na+亦有一定的通透性,扩散内流的Na+可以部分抵消由K+扩散外流所形成的膜内负电位。可见,细胞外液Na+浓度对RP的影响不大。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有钠泵的生电作用。钠泵使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若钠泵受抑制,膜内外K+的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K+平衡电位的绝对值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也减小。综上所述,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1)细胞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2)细胞外液K+的浓度;(3)钠泵的活动。

6、8、 什么叫肌小节,明带、暗带、Z线、M线?答: 肌小节:在肌原纤维上相邻两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叫肌小节。 在光学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肌原纤维沿长轴呈现有规则的明暗交替的带状区域,分别称之为明带和暗带。明带的中央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Z线”或“Z盘”,Z线为中间纤维。 横纹肌肌原纤维A带中央的宽为4080毫微米的间隔。从纵切面上看成一条浓线,简称M线 9、 有后负电荷的情况下,肌肉收缩表现为哪两种形式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将随之增大,而肌肉开始缩短的时间却逐渐推迟,缩肌小节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后负荷,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正变;而肌肉缩短的速度和长度则与后负荷呈反变。10

7、.当刺激(阈上)频率由低到高时,肌肉收缩表现为哪几种形式答:先后产生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11、何为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1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轴突末稍时,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主要打开了后膜上的Na 离子通道, Na 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时,

8、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K 、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升高,导致K 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 跨膜内流和K 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13、 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将导致什么结果答:可丧失睡眠觉醒周期的反应,导致意识丧失.14、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例如剧烈活动时),对于肌肉、心脏、胃肠道有何影响?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睡眠),又有何影响?答: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

9、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在剧烈肌肉运动、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细胞计数增加、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加速而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的;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例如,心脏活动的抑制,消化道功能增强,肌肉运动增强,这些都是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

10、和积蓄能量的例子。15、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19、何为交互抑制,举例答:交互抑制:为负诱导的一种。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例如,当某一肢体的屈肌收缩时,同肢的伸肌则松弛,这是由于同一刺激所引起的传入冲动一方面使屈肌中枢发生兴奋,另一方面却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20、 神经元及肌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肌梭是一种本体感受器,分布于全身骨骼肌中,但四肢肌中的肌梭比躯干肌中多,尤其在手肌、足肌内的肌梭特别多,如每克手指肌肉约有肌梭30个。当肌肉受牵

11、拉或主动收缩时,梭内肌纤维的长度发生变化,梭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均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人中枢产生本体感觉。24、 一个神经冲动是怎样从神经细胞传给肌肉细胞的答: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正常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但受到刺激时就会在刺激部位出现电位变化:外负内正,所以在内外都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短暂电流,接着又会引起相邻部位产生电荷变化,这样冲动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一直被传递下去25、 人的睡眠包括哪两种,两种睡眠中各有怎样的生理反应答:有两种,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慢波睡眠 (SWS),EEG呈同步化慢波时相 异相睡眠=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REM),即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各种感

12、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 EEG呈去同步化快波;阵发性眼球快速运动;有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做梦!26、心肌兴奋后兴奋性有何变化?有何生理意义?答:A、心肌兴奋后,它的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1、出现对任何强度的刺激不发生反应的时期,称绝对不应期。2、随后心肌兴奋性有所恢复,但必须用阈值以上刺激才能发生的反应,此期叫相对不应期。3、再经过一短暂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即低于阈值的刺激也会产生兴奋的时期,称超常期,而后恢复正常。B、心肌主要特点是:绝对不应期长,约为0.20.3秒,几乎是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的时间相同。

13、C、有何生理意义:心肌只有在开始舒张时才有可能接受新的刺激,它决不会象骨骼肌那样,受到快速的连续刺激时就产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有舒有缩,交替进行,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36、 根据中枢抑制产生的机制不同,中枢抑制可分为哪几种答: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37、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哪几种答:1.辐散 一个多个、传入神经。 2.聚合 多个一个、传出神经。 3.连锁状与环状联系 连锁状:空间加强或扩大范围。 环状: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38、突触是怎样构成的答:突触:1)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具有特殊的结构,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2)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14、触后膜3)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传到突触前膜前膜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39、神经肌接点是怎样构成的答:神经肌肉接头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细胞的轴突终末膜,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膜为突触后膜,又称终板膜;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合称突触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40、 同34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答: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Ca2+内流 突触囊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 K+外流 去极

15、化(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囊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Cl-(主要) K+通透性 Cl-内流、 K+外流 超极化(IPSP)。42、牵张反射:当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它能够反射性地发生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分为相位牵张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 脊休克:脊髓被横断后,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动能力,骨骼肌以及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完全抑制或是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略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兴奋-收缩偶联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去同步化:脑电波由高振幅慢波转变为低振幅快拨时表示皮质的兴奋活动增强,称为去同步化。同步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