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m3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53261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报告-m3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质报告-m3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质报告-m3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质报告-m3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质报告-m3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报告-m3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报告-m3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背景及立项依据(一)地形、地貌1、地形工作区位于乌梁素海的西岸,地形平坦且低洼,由东向西微倾斜,海拔高度1019-1021m。2、地貌工作区的地貌按成因类型划分为冲积、湖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位于工作区的西侧,地势平坦且低洼,由西向东微倾斜,乌梁素海是黄河冲洪积平原的主要排泄区,海拔高度1018-1023m,相对高差小于2m。由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石,一般由大小不等,分选较差,砾石成分复杂的砂砾层组成,部分地段为薄层风积砂堆积。、湖积平原位于工作区的东侧,乌梁素海周边,地势平坦且低洼,由西向东微倾斜,海拔高度1019-1021m,相对高差小于2m。由上更新全新统冲积、湖积粉细

2、砂、粘砂土组成,部分地段为薄层风积砂堆积。(二)气象、水文 1、气象工作区属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干燥寒冷多风,降水少而集中,蒸发强烈日温差大,霜冻期长。乌拉山大青山横垣于工作区南部,像屏障一样阻挡暖气流北移,因此,大青山南北气候有明显的差异。据佘太气象站资料,日平均气温6.4,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34.5;年平均降水量303.9mm,年最小降水量为141.9mm(1980年),年最大降水量为485.6mm(1961年),降水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2063.75mm,约为降水量的6.6倍,年最小蒸发量为1814.3mm(1964年),年最大蒸发量为253

3、7.0mm(1972年),年平均相对湿度54.9%,8月份最大,5月份最小,绝对湿度6.7毫巴,气压900.0901.7毫巴,年平均901.6毫巴。冻土深度一般1.4m左右,最大可达2.10m;平均风速3.2m/s,多为西北风。 2、水文工作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具有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降雨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水文网发育而分布均匀,且绝大部分为干河谷(沟谷),无常年流水,只有在洪水季节成为地表径流的排泄通道。区内较大的地表水体为乌梁素海,乌梁素海其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

4、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深0.51.5m,水位最深约2.5m。乌梁素海的水源有:每年由灌溉排入4.02亿m3,山洪泄入0.52亿m3,降雨0.66亿m3,年均补水5.2亿m3左右;年蒸发3.65亿m3,渗漏0.65亿m3,向黄河补水1.17亿m3;年均蓄量2.62亿m3, 910月为最高水位期,56月为最低水位期。1011月结冰期,次年34月解冻。冰厚0.61m,冰冻期150天左右。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

5、代初为4g/l。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g/l。(三)地层工作区是黄河冲积洪积平原的一部分,南部为乌拉山,东北部为色尔腾山,东部为渣尔泰山,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上集宁群、乌拉山群、元古界渣尔泰群、及中生界下侏罗统石拐群、下白垩系和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工作区及周边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A、太古界太古界上集宁群(Ar1sjn):出露于工作区外南部的山区。岩性由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二云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绢云石英片岩夹含铁石英岩透镜体组成。并经中级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形成混合岩。其下限于桑干群为断层接触,上覆震旦系什那干群,厚度7280m。该群所夹角闪磁铁石英岩形成有经济价

6、值的磁铁矿床。太古界乌拉山群(Ar2wl):出露于工作区外南部乌拉山山区一带及是门诊一带。岩性由透辉二长片麻岩、辉石浅粒岩夹透辉大理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夹铁石英岩,厚层状大理岩。B、元古界元古界渣尔泰群(Ptzh):出露于工作区北部的山区中,是一套变质中基性海底喷出岩,在区域上总厚度5102米,由于后期岩浆侵入和断裂切割,使其出露零星,各岩段关系不清。C、中生界(Mz):中、下侏罗系石拐群(J1-2sh):为一套厚度较大的山间盆地陆相含煤屑岩。在工作区未见出露。本群岩性单一,以灰绿色厚层状砾岩为主,局部夹含砾砂岩透镜体。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由花岗岩、片麻岩、灰岩、闪长岩、砂岩、石英岩

7、等组成。磨圆度较好,一般为圆形次圆状,分选较差,最大砾径1.5米,最小砾径0.5厘米,一般砾径1030厘米之间,砾石杂乱。下白垩系(K1):在工作区未见出露。前人对该套地层层序与时代归属问题尚有争议,将下白垩系划分为以下几个组,区域出露由下到上分述如下:胡柳沟组(K11hu):为一套湖相湖滨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绿、黄绿色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砾岩夹灰紫、灰黄绿色砂质泥岩。在六大股至范家圪堵一带洼地内为灰绿、兰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厚度1091m。含丰富的动物化石。该组在区域岩相变化较大,厚度变化也较大,其下限角度不整合于石拐群砾岩之上。其上与李三沟组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而未见与火山岩直接接触关

8、系,推测为不整合接触。大庙壕火山岩组(K12n):上部为紫红色流纹岩及凝灰角砾岩夹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沸石岩及珍珠岩。下部为黑灰色玄武岩夹棕红色泥岩。区域上总厚度597m。下限不整合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及黑云石英闪长岩之上。李三沟组(K13l):上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夹灰黄绿色含砾砂岩、灰白色含砾砂岩,砂砾岩。富含动、植物化石。下部为砖红色、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及灰白色砂砾岩透镜体。总厚度860m。该组地层在洼地边缘地带,岩层产状变化不大,倾角达20-35度,在洼地中部岩层产状较平缓。该组下限与札尔泰群石英岩呈断层接触,与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和大庙壕组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其上限与固阳组呈整合接触

9、。工作区内K1底板埋深3200-6500m,从南到北逐渐加深,东西向近乎水平,在工作区西北部最深,达到6500m,其岩性为杂色泥质砂岩、砂岩、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厚度大于1000 m,结构较致密。D、新生界(Kz)第三系在河套盆地新安镇一带,埋藏在340m以下。盆地中第三系地层分布稳定,顶板埋深总体上由东向西,由盆地南北两侧向中部变深,据临河石油钻孔揭露,在临河坳陷内自下而上依次为:渐新统(E3):该组地层在工作区地表未见出露,在临河区顶板埋深23694070m,临深5埋深最小,为2369m,该地层在临河区的临深3埋深较大,为4070m。为近代冲积、洪积松散堆积物。上部岩性棕红色、棕黄色泥岩、粉

10、砂质泥岩,夹钙质泥岩及灰绿色粉砂岩,含轮藻化石;下部为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肉红色泥灰岩。厚度269-1006 m,埋深向西北逐渐加深,厚度加大,向东南顶板埋深逐渐抬升,厚度变薄。中新统(N1):在临河坳陷底板埋深大于2369m,临深3大于4070m。岩性为褐灰色、棕褐色砂质泥岩、砂岩。厚度300-1273m,临深3最厚,厚度1273m。工作区N1底板埋深1800-4400m,从南到北逐渐加深,东西向近乎水平,在工作区北部最深,厚度500-2200米,工作区北部最厚。上新统(N2):在临河坳陷顶板埋深2471010m,临3埋深最小,为247m;临深1埋深最大,为1010

11、m;底板埋深13873398m。岩性为棕色、棕红色泥岩,灰色、褐灰色粉砂岩等,临河区顶板埋深,厚度临深5最薄,厚度837m;临深1最厚,厚度2388m。从临河地区地震测线81348反演剖面图(图2-3)可以看出工作区N2底板埋深在1300-2600m之间,厚度可达2000余米,在工作区北部最厚,岩性为棕色细砂岩、砂质、泥质细砾岩,热导率较高,渗透性较强,富水性较好。第三系地层在工作区内未见出露,据以往钻孔资料分析,该组地层厚度变化很大。其上与第四系为平行不整合,其下与下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Q)中下更新统冲洪积层(Q1-2):主要分布于狼山山前一带,为近代冲积、洪积松散堆积物。构成二

12、级阶地,阶地陡坎明显,在工作区内的前人钻孔内厚度大于323米。岩性为含卵、泥质砂砾石,细沙泥层、粉砂层和泥层等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工作区未见出露,主要岩性为一套杂色粘土质粉砂层、灰褐、灰绿色淤泥夹砂砾层。区域上,前人钻孔揭露最大厚度496米。全新统湖积层(Q4l):主要分布于乌梁素海一带,岩性为一套湖相沉积灰色砂质粘土层,厚度不清,粘土层中含碱、盐等物。据以往钻孔资料分析,该组地层厚度变化很大,但在临河坳陷盆地内第四系厚度多小于1000m,其中临河坳陷的东部的临3厚度最小,为247m。该组地层白彦花坳陷和呼包坳陷厚度较大,其中揭露厚度最大的为七星湖地热井,厚度为1835m。表2-1 区域

13、上钻孔信息一览表井号临深1临深2临深3临深5临3七星湖恩格贝包头滨河Q(底板埋深/厚度)1010/1010912/912956/956550/550247/2471835/18351660/1660950/950N2(底板埋深/厚度)3398/23882562/16502797/18411387/8372125/2901981/3211993/1043N1(底板埋深/厚度)3680未穿/2823544/9824070/12732369/9822604/611E3(底板埋深/厚度)3813/2693024/655636/389K1(底板埋深/厚度)3600未穿/5761171未穿/5352505

14、未穿/380元古界2202/221(四)构造1、大地构造工作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坳河套断陷内。根据以往重力、航磁资料,将河套断陷盆地可划分为次一级的四个拗陷构造和两个隆起带,即吉兰泰拗陷、临河五原拗陷、白彦花拗陷、呼市包头拗陷,恩格贝昭君坟隆起和乌兰格尔隆起,其中与工作区邻近的是白彦花拗陷、吉兰泰拗陷,见河套盆地次级拗陷分布特征及地热钻孔图(图2-4)。分述如下:(1)临河五原拗陷临河五原拗陷位于临河-乌拉特前旗之间,布格重力异常值-150-20010-5m/s2,呈东西向展布的长条箕状延伸,为相对重力低值区,北缘受狼山色尔腾山断裂控制,东南侧受乌拉山断裂控制,基底为太古界乌拉山群深度变质岩系,总

15、体特征是北深南浅,东浅西深,基底埋深7006000m。(2)白彦花拗陷白彦花拗陷位于包头与乌拉特前旗之间,布格重力异常值-140-16510-5m/s2,为重力低值区,呈东西向展布的长条箕状拗陷,北缘受乌拉山山前断裂控制,基底为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总体特征是北深南浅,东西两端翘起,基底埋深4004000m。2、区域构造活动 工作区周边主要的大的活动断裂有:狼山-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山前断裂及其次生构造等。现分述如下:(1)乌拉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山前断裂位于乌拉山南麓山前,是乌拉山与白彦花凹陷的分界线。断裂西起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向东经公庙子、哈拉汗、白彦花、哈业胡同、哈业脑包至包头市昆都伦召一带,总体走向近 EW,全长约 110km,断面 S 倾,倾角较陡。山前发育断层崖、断层陡坎以及三级台地等构造地貌。全新世以来共揭露古地震事件 6 次,显示断裂具有较强的活动性。(2)狼山-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狼山山前断裂位于狼山东麓,南起哈腾套海南,向北东经太阳庙、东升庙,至狼山口与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相接,全长约 160km,总体走向 NE55,倾向 SW,倾角 6070,是控制河套断陷带临河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