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53233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市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培训,苏亚玲,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鉴定 高级考评员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心理专家 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专家委员会 主任 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会长 东莞理工学院心理中心 主任,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 - 联合国专家预言,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黔、教育局局长叶荣和田坎乡茨竹村包村领导薛廷猛被停职检查;七星关区田坎乡党委书记聂宗献、乡长陈明福被免职。,毕节四兄妹喝农药自杀男孩曾自杀过,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心理危机的识

2、别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的途径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的种类,发展性危机 正常成长过程中,急剧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情境性危机 出现的罕见或者超常性事件、在无法预见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 存在性危机 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的内部冲突和焦虑,例如:生活孤独、失去了在发展的机会等。,心理危机的后果,有效应对,获得成长 当发生危机事件时,有些个体能够迅速做出恰的反应,为保证自己的生活而有效的应对出现的危机,获得经验,是自我得到成长。 度过危机,压抑感受 这

3、种人也能度过危机,但处理的方法是试图通过不闻不问的方式掩盖危机事件的存在,把危机事件有意无意的压抑到无意识中。 无能为力,被危机击垮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无能为力,被危机击垮,此时需要有效的心理援助,否则会给当事人留下心理阴影。,心理危机后果的影响因素,个体的认知评价 个体的应对机制 个体的支持系统,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身体: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

4、感等。 言语: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感中。 行为: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经常缺勤,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行为紊乱或古怪。 人际:孤僻、交往明显减少,无缘无故地生气或与人敌对,易激惹,或过分依赖。 能力: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成绩下降、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躯体症状 认知情绪 言语行为 社会功能,另类心理危机的识别,全球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 赵匡胤、林肯、罗斯福、丘吉尔、巴顿、希茜、戴安娜、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梦露、林彪等人都曾经受到过此病的折磨。 梵高、海明威、徐迟、三毛、阮玲玉、

5、顾城、张国荣、海子、陈宝莲、李恩珠等的自杀都是因为得了抑郁症。 “三低” 兴趣 情感 精力 “三自” 自罪 自责 自杀 “三无” 无望 无助 无价,另类心理危机-抑郁症,另类心理危机-精神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自知力-妄想与幻觉,自杀危机,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自杀免疫力,费立鹏,费立鹏是中国创办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第一人,这位加拿大人在中国生活工作已有20年;从1994年起,他开始关注中国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成为中国第一个将临床精神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结合起来研究自杀问

6、题的学者;他的目标是在8年内将中国的自杀率降低20%。,自杀常识小测验,判断以下观点的正误: 1、常说要自杀的人是不会真的自杀的。 2、自杀失败过一次,就不会再自杀。 3、自杀发生前没有信号。 4、自杀的人都是有精神障碍的。 5、如果直接问当事人“是否想自杀”将促使他真的自杀。,自杀的类型,情绪型 理智型 利己型 利他型 动乱型,预防自杀,一级预防: 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群应付困难的技巧。 二级预防: 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心理热线咨

7、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 三级预防: 指采取措施预防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自杀危机识别,在认知上通常会认为其所面临的困境(事实上的或想像中的)是绝境,是无法逃避的、无法忍受的、无法改变的、永无止境的。因而,他们认为,自杀是唯一能解的方法。 在情绪上通常会有强烈的孤独感、无望感、无助感、矛盾冲突感,以及希望马上结束自己生命的痛苦感的愿望。 在行为上会以极端的、无常的方式来表现,在语言上会以失意的、灰冷的词汇来表达。,需关注的高危群体的学生,1、心理普查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2、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 3、经常有自杀意念者; 4、身体或心理患

8、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 5、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6、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需关注的高危群体的学生,7、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事件(如性伤害、意外怀孕、校园暴力、自然灾害、车祸等) 8、遭遇家庭变故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9、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 10、重大考试或比赛、竞赛等出现严重失败; 11、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 12、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需关注的高危群体的学生,13、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 14.与同学、教师、父母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等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15、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16、.性格过于内向

9、、孤僻,人格有明显缺陷者;,需关注的高危群体的学生,17、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18、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者; 19、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20、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者;,集体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即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个体给予关怀、支持及使用一定的心理方法予以干预,使之恢复心理平衡,使其情绪、认知、行为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或高于危机前水平。 自杀 意念-计划-准备-未遂-死亡,心理危机的基本特征,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规律性 心理危机的发展具有独特性

10、 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 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 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 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 心理危机的应对具有独特性,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二胎,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危机主要因素,其一,由于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激引发心理危机; 其二,家庭重大变故或激化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 其三,由于教育缺失,行为冲动引发的心理危机; 其四,青春期内心矛盾冲突导致容挫力降低引发的心理危机; 其五,由于学业压力、竞争受挫引发的心理压力; 其六,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 其七,由于其他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低下引发的心理危机; 其八,罹患重大躯体疾病引发心理危机; 其九,社会支持的缺失引发心理危机。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

12、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

13、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分类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一)、第一类为一般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

14、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分类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如近期家庭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如亲人死亡、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如性伤害、意外怀孕、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重大考试或事件(比赛、竞赛、评比等)出现严重失败;与同学、教师、父母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等,导致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分类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三)、第三类为重大危机

15、,指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相对来说,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是极少的。但第二类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也可能会转变成第三类学生。这部分学生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一)、对于第一类学生(即一般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一般关注。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程度相对较轻,通过一定的心理支持与辅导,基本上能正常学习生活。因此,学校可以采取班级、年级的二级跟踪关注制度。将相关学生名单在各年级备案,由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定期进行辅导沟通,所有任课教师保持一定关注,及

16、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 同时在班级中,应由心理委员提供同伴心理互助支持,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情绪行为变化,与班主任及心理老师保持沟通,有情况变化及时上报校心理辅导室。,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二)、对于第二类学生(即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应给予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在经过学校心理评估小组的评估,认为其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后,应马上报校学生管理处进行备案,并及时联系其家长到校,告知其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风险,建议接受专业机构诊断。,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当确认治疗后能坚持学习的,学校应与家长签订监护承诺,要求家长确实履行好监护责任,比如确保学生接受治疗,保证按时服药等。同时,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跟踪关注并提供心理支持。班主任应做好此类学生的跟踪辅导工作,心理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相关的辅导帮助。 当确认心理危机进一步升级,学生已不能正常学习时,学校应立即对学生采取监护,同时联系家长立即到校,告知风险,建议接受专业机构诊断与治疗并办理安全责任移交。如专业机构确认其不能正常学习,可办理休学手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